APP下载

“以生为本”的初中班级管理对策

2022-01-17龙海娟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班级管理初中

龙海娟

摘要:在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中,班级管理是其中的一大重点,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内,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而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加,他们的心智也在不断成熟当中,此时的初中生普遍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因此初中班级管理的困难相应增加。这就需要班主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以生为本”,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兴趣爱好进行正确的引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而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基于此,本文以初中为背景,对“以生為本”的班级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以生为本;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地,优良的班级环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能力。另外,有效开展班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的思想品质,塑造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不过在现实的班级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班主任“一言堂”的现象,造成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受阻。

一、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本,重视和尊重学生的进步,是新课程标准的现代教育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主体,老师是管理工作的引领者,老师与学生相互间的交流与互相支持理解至关重要。对于全班学生,老师需要时刻注意所有学生的状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做到因人施教。以生为本注重的是在教育教学的环节中指引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进行学习。初中学生正处在个性化突显、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逐渐产生变化的时期,对有无得到尊重和理解会比较敏感。当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尊重和理解时,他们会感到自豪,将更有驱动力去执行在班集体里的责任与义务。老师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参加者,融合班集体具体情况,指引学生实施对班级日常事物的管理,比如学习任务、活动的举办以及班集体的建设等。

二、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以生为本的对策探讨

1、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力的增强,除去获取知识赢得智育,还包括了很多别的方面,比如说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塑造学生的管理技能层面,老师可以在班级建设中推行班集体干部轮岗制,让所有学生都拥有磨炼自己的机会,并懂得相互协作。以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为主导的班级规章制度的变革,其主要就是要求把以老师为核心的班集体教学活动转换为学生的自我完善,即把班集体当作学生自我完善的对应点。具体实施的方法涉及:适度添加“小领导”职位,并实施适当轮转;根据民主程序竞选学生干部;指引班干部做“学生的代表者”;指引学生“小领导”当好优秀的班集体小主人。

2、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过去的教育理念中,老师必须严苛的监督管理学生。自然,针对学生而言,老师的严格要求是老师对学生构建威信和权威的重要途径,但假如老师在班级建设环节中过度严苛,非常容易会使学生丧失对老师的信赖。因此,老师在对学生实施严苛的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协助学生化解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现实问题,做到宽严并济,让学生全面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切,推动老师与学生和睦关系的构建。

3、重视学生的素质化发展

初中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构建健康行为品性的主要时期。而班集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地之一,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生活状态是现阶段班级建设中的主要目标。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品德思想教育的融合工作,指引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念,使学生的核心品性得到合理提高和良性增涨。另外,在加强学生管理的同时,老师还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行为素养和管理能力,严于律己地激发老师的示范带头效果,从平时的行为表现活动着手,循循善诱地推动学生的提高,使学生在老师的以身作则下赢得平稳、合理的发展,进而实现班级建设中学生素养发展的培养目标。

4、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引领者,因此,要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学习。通过建立班级文化,加强同学间的交往,培养学生的行为意识,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建立,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班级集体的活动,使其形成一种特有的身份识别,树立公平、和睦、互助、进步的形象,引导学生在教室内布置“卫生三角区”、“口袋图书室”等丰富的教室文化载体,从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提高教室文化的魅力。

5、关心学生心理状态

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老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外,还应特别注意其心理状况和非正常情绪的变化。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冲动,喜欢游戏,耽于玩耍。有些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易受挫折,当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选择逃避。家长和教师若没有正确地劝说,会使学生更加叛逆、反感,甚至出现逃学逃课、离家出走等极端情况,对其未来的发展不利。

这时,班主任要意识到学生的青少年特征,这个时期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拥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而对于老师以及家长的教导,则会不加理睬甚至对老师、家长的说教产生反感。当发生此类事件时,班主任要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给予其心理上的引导,以促进师生间关系的融洽,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分享经验,将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去领悟、感受,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提升。只有提高了心理素质,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参与学习与活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既能促进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为学生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打下基础。

结论:总体而言,“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与当代初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相一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既要做好管理工作,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育,以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琼玉.基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班级自主化管理模式[J].名师在线,2019(36).

[2]张月.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0):186.

[3]黎敦灵.探析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187-188.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班级管理初中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