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1-17唐燕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

唐燕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培养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尤其在当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阅读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学生更好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内容,更是其综合能力提升以及未来学习的有力途径。因此,本文就以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为例,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相较于传统知识教学而言,阅读与单纯的知识和文字浏览有很大的区别,阅读其实就是一个有目的的获取、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帮助学生消化各种知识。进入三年级以后,多数学生都形成了基础的阅读能力,可以自主阅读一些简单的内容,并且融入自己的思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将阅读这一重要部分重视起来,多角度、多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水平。

一、营造阅读氛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首先,眼口心结合,在朗读中提升注意力。阅读的第一步就是用眼去看,看完之后才是读,用心的朗读,从而集中注意力。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将朗读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基础上集中注意力进行阅读,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达到预期的目的[1]。以《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教学为例,虽然文章的思路条理都是非常清晰的,但其中难免存在几句无法理解的长句子,如果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阅读这些内容,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就如文章中描绘“流云”这一部分的句子:“一到银灰”、“一道橘黄”……如果不能一句一句的朗读分析,就很难理解文章的内涵,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眼读、口读、心读,多次朗读,并用心去感受流云的美。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内容,对于其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

此外,讀思结合,质疑问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解答一些问题。所以,实际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将阅读和思考充分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质疑和问难。就拿《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教学来说,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创设问题氛围,如:“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同学们是否了解了本文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阅读后,同学们能说一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吗?”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这些问题,让其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课文内容,不仅阅读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二、激发对话欲望,提升阅读水平

要想有效提升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就要充分激发出学生阅读和互动的欲望,以适合的情境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将课文中的情境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以及其中的内涵和道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提升阅读水平。以《掌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最后一段,联系实际生活,对“人人都需要掌声”这一句话进行讨论,理解其中的情感和内涵,让爱真正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融合。但实际上,很多学生都不能将自己内心的感受真实表达出来,尤其是平时一些学习差、表现不好的学生,更不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记得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因为先天的问题,他的反应总是比其他孩子慢半拍,也正是这个问题,导致其非常孤僻,很少和他人交流,也不主动回答问题。对此,在学习《掌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同学们为其“鼓掌”,给予他掌声,在这一过程中,他也流露出了激动的延伸,更加开心、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具体涵义,之后,教师就可以趁机对后进生进行鼓励,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充分发挥出来,并对其掌声,表示肯定。在以上这样的掌声中,学生真正明白了鼓励的重要性,能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课堂讨论互动中,主动发言,在提升其阅读水平的同时,实现更好的发展。

三、注重课外拓展阅读,强化阅读能力

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只依靠课内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拓展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起来。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如:开展故事会读书活动,挑选一些满足中年级学生学习发展需求或者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的内容给学生阅读,可以是“‘一壶酒’与‘一活鹅’”的故事,可以是“从‘呆头鹅’到圣雄”的故事,也可以是作家冯敏才“哈哈镜”的故事等等,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锻炼其总结能力,在复述故事、交流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促进其表达能力的发展。或者,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科普类的分享读书活动,因为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对科普类的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好奇,此时,教师就可以挑选一些难度适中的科普类书目,如:《海豚科学馆:101个神奇的实验》、《时间的奥秘》、《激发孩子想象力的1000个奇思妙想:日常生活大揭秘》等等,这些书籍非常适合9-13岁的孩子阅读,向学生们讲述了科学实验、地理知识以及生活中的各项原理,通过阅读,不仅学生的信息获取力和归纳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还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得其对外界事物的认知更加丰富,这些是单一课内阅读都无法实现的。所以说,在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课外拓展阅读重视起来,为学生挑选一些适合的阅读内容,锻炼其多方面的能力,强化阅读技能[2]。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渐渐成熟,逻辑方面得到初步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或手段展开阅读教学,很难达到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中年级学生的特殊性重视起来,注重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教师必须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重视起来,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注重阅读氛围和情境的创造,激发学生阅读和交流欲望,并且还要为学生挑选一些适合的、有趣的、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的课外书籍,确保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梅英. 小学三四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2021,(26):189.

[2]牛瑞丽. 谈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 中国新通信,2020,22(18):232.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