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1-06杨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道德与法治初中

杨伍

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具备法律知识,学生自身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遵守道德法律。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希望这将有助于教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如今我们国家要求依法治国,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也更好的順应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与我们国家的政策相符合,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不仅对老师的教学观念进行一个提升,而且对学生来说,能够更好地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识,能够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创新意识的发展。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平常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学生们对这种课都不感兴趣,认为这种课虽然考试。但是对成绩根本不重要,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很低,进而导致听课效率不高。就导致了这样一种局面:就是教师在上面讲着课,学生在下面默默的听着一节课无言,只有老师在上面讲。老师也是根据课本上的例子进行讲解,根本没有生活中的实际来说服学生,也没有什么方法来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的兴趣。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需要多样的教学方法,仅靠教材中的例证不能具备足够的教育说服力。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心浮气躁的态度,而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更是会让学生感到无聊、枯燥。而初中教师对这门科目也没有更多的探究与丰富,只是根据课本上的例子和定义进行描述,太过于依据课本,还没有自己的拓展,而学生对于这门课也更加不重视,因为这门课在中考是开卷的,在题里面随便写点相关的知识点而且条理分明清晰就会给分。所以教师对这门课也没有太多的重视,对于教材内容的拓展不够深刻,给学生带来的思想认知不够强烈,因此给学生的影响也不大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

2.1强化道德与法制教学的效率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尤其是初中阶段,由于道德与法治的要求不严格,只有学生才需要理解和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道德与法治,相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师更注重应试课的教育,长时间下来,学生就会对到的与法治这门学科产生抗拒心理。道德与法治教育没有多元化,只有单一的叙事,没有告诉学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及其价值,这与我国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和理念相矛盾,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要提高创新意识,使课堂更加多样化,多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2.2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知识是无限的,更是随时随地都能学的,道德与法治科目也是一样的。它能跟随个体的成长认知和阅历而不断改变,因此它也能说是一种动态变化或者过程。而个体的成长又根据环境的因素和心理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的影响有关,个体的心理又由认知,情感和意志等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形成自己的对世界的认识观,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很大的影响。自己对人生观的变化又影响着自己的行为活动,而道德与法治更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修养的时候也要从这责任意识等方面展开。故此道德法制修养的形成理论与其责任意识是紧密关联的。

3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

3.1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学生作为课程的受教育者,其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课程的成果。我们在进行课程授课时,要注意以学生为主导。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虽然可以更好的对知识进行概括,但由于其加强的独断性,学生们往往很难参与到课程中来。这就使得学生们很难灵活的掌握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要素,既要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知识,也要尊重关心学生。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关键时期,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只有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是他们才会相信老师,从而更加相信这门课程,相信法律。

3.2利用互联网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在互联网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多媒体显然已成为新时代媒体技术的代表特色。因此,教学应当结合时代特色进行调整,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壁垒,推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特色,推动教学更加形象化,易懂化。例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对协商民主以及民主协商二者的概念混淆,此时通过多媒体向他们展示两者执行时的图片以及视频,通过在线展示材料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理解到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之后再由他们自己提取出来二者之间相通点的方面,以及异同点的方面。进而加深学生对于两者的理解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再如,对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二者职能的区分,通过线上材料搜集显示二者职能,再由教师解释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与特点,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答案。

3.3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受到叛逆时期的影响,在个人行为和性格的培养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初中时期同学们之间的争吵和矛盾也比较多,初中也是生命事故和案例高发的阶段,大多数都是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和心理素质低所造成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有利于减少学生争吵后的极端行为,让学生的性格更开朗活泼,对待同学更加友善,和别人出现矛盾后可以更全面的看待这件事情的整个过程,明白各自身上的不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的加入生命教育,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有意义,多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而不是像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样,课堂中太依赖课本上的知识,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把知识系统的进行记忆,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性格和素质的培养。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让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而进行,更多的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出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事情不会作出危害生命的冲动的行为。

总结语

基于以上所述,使初中道德法治教育真正促进初中生的精神成长,从生活中汲取道德与法治,在不脱离学校的情况下教育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环境,让学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最后,学生在实践中有机会回归道德与法治,融入自己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道德操守和法治。

参考文献

[1]李东生.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南北桥, 2020(15):1-21.

[2]贺燃燃.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河北师范大学2020(34):65-76.

[3]刘海洋.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外交流, 2019(032):183-184.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