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

2022-01-06黄海玲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有效策略初中数学

黄海玲

摘要: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顺利做好一件事情。在开展教學之前,让学生首先进行预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教材的内容,在上课之后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让教师在教学时更加有的放矢,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开展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分析和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有效预习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以期能够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已经成为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进入初中以后,数学知识开始逐渐增多,越来越复杂,同时难度也越来越大,抽象性和逻辑性越来越明显,前后知识越来越连贯,学生想要学好数学,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在学习初中数学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课前做到充分地预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就可以先对要学习的知识进行熟悉,将以前学过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就可以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从而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因此,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在课前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做到充分地预习,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新知识,找出自己的问题,上课后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就能够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现状

(一)学生缺乏预习兴趣

初中数学知识量大,抽象性强,想要学好不容易。但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因为他们还保持着小学数学学习的习惯,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就可以学好初中数学,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和习惯,造成他们对课前预习提不起兴趣。同时,因为初中数学内容非常多,想要做到有效预习非常不容易,所以面对大量的数学知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而且预习的效果也不明显,这也造成他们难以提起兴趣去预习。

(二)教师没有足够重视课前预习

进入初中以后,数学的知识量越来越多,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这就造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安排得十分紧凑,教师要抓紧追赶教学进度,将知识教授给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就算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反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逐一进行解决,这也造成了课前预习效果不明显。

二、有效开展初中数学预习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预习热情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因为大多数学生还保持着学习小学数学的习惯和思想,所以他们通常不愿进行课前预习,他们认为只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教师讲课,然后课下认真完成作业,那么就可以学好初中数学。但是,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激发预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有效开展课前预习。比如,教师在讲授有关“勾股定理”的知识时,就可以提前给学生讲一讲我国古代有关勾股定理的故事,在故事情境中,使学生预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另外,学生在预习时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教师要提前想到这些问题,然后让学习在预习时多加注意,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激发预习的兴趣,树立预习的自信,从而有效开展预习。

(二)仔细阅读教材

仔细阅读和熟悉教材内容是开展预习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开展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和了解,然后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中,就可以着重学习自己不会的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提升学习效果。阅读和熟悉教材,看似十分简单,但是里面有许多学问,学生只有掌握了预习的学问和技巧,才能更有目的性和指向性,从而找出重难点知识和自己的问题,比如,学生在预习时,就要重点关注章节中的数学公式,然后进行阅读和勾画,上课之后重点听讲。

(三)动手做例题

大多数学生在预习时,通常只是简单浏览教材例题,但也仅仅是浏览,并没有亲自动手做一做,这就造成他们只有大概的印象,但是对于知识的内涵,却无法进行深入的了解,无法达到预习的效果。所以学生在预习时,就要亲手做一做课本例题,只有亲身实践,学生才能找出自己的不足和问题,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向教师进行反馈,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有效提升预习的效果。

(四)合理地扩展知识

相较于其他学科,数学知识的前后连贯性非常强,前后知识构建了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在预习时,就不能只预习新知识,同时还要关注和复习旧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旧知识的引导,更好地进行新知识的预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结合新旧知识,学生才能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有效开展课前预习,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五)多做课后习题

学习初中数学,学生在预习之后,可以结合预习学到的知识,开展一定的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就可以知道在预习时,自己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好或是出现了问题,从而在上课时进行有针对性地听讲。学生在预习过后就开展练习,那么一定会出现问题,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要惊慌失措,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在课后再做一次练习,只要做对了,就说明学生已经掌握所学知识,这样就可以证明预习是有效的。

(六)仔细反思预习过程

预习的模式通常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固定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因此,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要针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自己预习的情况,灵活制定预习方式。同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对授课内容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然后做出改变,告诉学生合理的预习方法。这样,学生在预习时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预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学。因此,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运用合理的方法,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开展好了课前预习,才能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佩平.初中数学如何挑选有效预习策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J].学周刊,2021(21):73-7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36.

备注:课题研究成果发表独家注明: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与操作研究”(课题提批准号2021LJYB057)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有效策略初中数学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