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深度学习 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2021-12-27张燕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培养

张燕

【摘要】深度学习是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举措,也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理念。本文基于对深度学习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从创设问题情境、狠抓深度学习过程两个方面出发,就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度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数学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172—02

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不仅需要整合、重组、补充教学内容,还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1]。

一、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機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适宜的问题能在学习新知时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又能巧妙地引发所学新内容和学生原有旧知识之间的冲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进而实现深度学习。因此,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创设富有童趣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深度学习的氛围,就能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

例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马戏团的小丑奇奇有三条裤子、两顶帽子,现在奇奇要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去表演。大家想一想:奇奇一共有多少种选择?显然,这样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学习欲望的激发,打开了学生深度学习之门。

二、狠抓深度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没有统一的模板,需要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学内容的特点等[2],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重视学法指导,为学生深度学习打好基础。如此教学,才能将深度学习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1.引导学生猜想验证,开启深度学习。猜想验证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验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猜想是深度学习的基础[3],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验证,为深度学习打好基础。

比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内容时,当学生猜测完搭配方法有多少后,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学具代替裤子和帽子,动手摆一摆、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从无序到有序,拓宽了思维的宽度,形成了科学思考的意识,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2.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促进深度学习。一个人的思想加上另外一个人的思想等于无限的思想和创意。而讨论交流就是获取他人思想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同时在辨析中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进而实现深度学习。

比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两顶帽子和三条裤子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后,及时引导他们和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感受组合的方法,体验搭配方法的多样性。这一过程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思维走向深处的过程,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

3.鼓励学生尝试着数学表达,实施深度学习。将生活问题“去情境化”,使之抽象出数学模型,形成概念、定理,是深度学习的重要举措。而数学表达是“去情境化”的方式之一,也是实施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可见,数学问题“去情境化”,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最主要的是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实际,鼓励学生尝试着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实现自我思维过程的显性表达,实现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顺利过渡。

比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当学生得出搭配的方法后,及时引导学生:如果没有学具,你怎么把自己的搭配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经过片刻思考,表示可以用画符号或者用字母来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由学具到数学符号的抽象,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鼓励学生展示质疑,强化深度学习效果。质疑、释疑的过程就是深度思维、辨析真伪的过程。因此,展示、质疑是检验深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学生的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过程,而他们动手操作后的展示讲解赋予数学学习更大的挑战,对展示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进行了强化训练。其他学生听完展示者的讲解后,可以提出问题进行质疑。而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强化了深度学习效果。

比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出搭配方法后,笔者鼓励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想法。在学生探究用数学符号表示搭配方法时,笔者再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展示的行为,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对展示同学的想法质疑。而在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中,实现了深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引导学生数学建模,升华深度学习。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认为,数学是“研究结构的科学”。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并抽象成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本节教学内容教学中,前面的环节都在引导学生研究“搭配”问题,到此环节则是引导学生探究“搭配”中的“学问”,即建构“搭配问题”解决方法的模型。这样建模,很好地避免了抽象的“形而上”、空洞的“形式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参与一个个探究活动,充分经历了数学模型建构的过程,在深度学习中培养了自己的建模思想和建模能力。

比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当学生发现无论选定帽子还是选定裤子去搭配,三条裤子和两顶帽子搭配时一共都会有6种搭配方法。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的思维聚焦到2、3、6这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上,很快发现:裤子数×帽子数=搭配方法数。教师继续抛出问题:能解释这个发现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用符号表达的搭配方法图,发现选定帽子来搭配裤子实际上是2个3,选定裤子来搭配帽子实际上是3个2,所以搭配方法数可以用“2×3”或者“3×2”来计算。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极大地提升了深度学习的质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6.运用模型,检验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时,教师往往感叹学生课堂思考达不到预设,存在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不足等问题。这在很多时候是因为教师很少对“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进行思考。其实,建构数学模型,既要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表达、解释,又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也是对学生深度学习效果的检验方式之一。

比如,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当学生理解了“裤子数×帽子数=搭配方法数”这一搭配问题模型后,教师适时出示学校餐厅搭配食物的问题让学生独自解决,学生自然而然地考虑要运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去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并运用数学方法和思维去思考,自然地检验了学生已建立起的初步数感、符号感以及思维深度与广度的发展程度。

总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始终站在小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以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为目标,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平等、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大胆质疑、勇于表达,推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进行,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透彻理解和牢固掌握。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回头看”,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深刻反思、自我审视,为下节课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切入点”,利用“问题串”为学生的思维指引方向,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向纵深处发展,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玉山.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03).

[2]陈永红.聚焦关键能力发展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20(02).

[3]赵玉梅.建构数学深度学习三大“真学支架”[J].教学与管理,2020(03).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培养
乐学· 自主·分享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