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声音可塑”成为教师的基本认知

2021-12-27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督学男童督导

让“声音可塑”成为教师的基本认知

某学校期末教师测评中学生反馈的最大问题是教师的声音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教师课堂说话声音小、扩音器发出来的声音炸耳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声音是老师的第二教态,不好的声音条件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声带健康和专业成长,成为教师难以突破的瓶颈。对此,首先要让教师认识到,声音的可塑性很大,声音的质量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解决该问题,可以在师范类院校设置声音相关的课程,开拓师范生的“声音视野”,让教师从教前就开始关注声音,正确认识声音,学会控制声音。另外,学校也可以对教师进行声音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让老师重塑声线,提升声音的质量。

(叶田春)

寒假“朝五晚十”补课背后的竞争与焦虑

媒體报道,河北衡水多所中学强制学生在寒假期间需要保持“朝五晚十”的作息时间。当前,在巨大的加速竞争旋涡中,家长既希望自己孩子能健康成长,又不愿孩子的成绩落后于人。家长对于假期补课的意见不一,社会对于“衡水模式”冰火两重天的评价,这些矛盾纠结的心态正折射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教育与竞争焦虑。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上升通道单一的教育制度问题;其次是建立起家长与孩子,学生与学校的良好交流互动关系,制定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方法,逐渐从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最后是要加强规范和监管,提防课外活动的利益集团过度放大矛盾和贩卖焦虑。

(杨语灵)

遏制在线教育乱象还需综合治理

当前,在线教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新业态,使中小学生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教育红利。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线教育人掉进钱眼里,教育情怀尽失,致使在线教育乱象丛生,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影响了在线教育的诚信度,如不有效治理,在线教育必然走进死胡同。遏制在线教育乱象,不光要“头痛医头”,还要“头痛医脚”,综合治理。要进一步校正教育评价指挥棒;祛除家长在线教育“增分迷信”;强化中小学教育“补”的功能;加大管理力度,给在线教育套上“缰绳”。引导在线教育加强行业自律的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对在线教育的管理与服务,在线教育才能实现由“生意人”到“教育人”的角色转变。

(吕建)

解决学生使用手机问题需“禁、疏、育”结合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随着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一些中小学生对手机“拿得起”“放不下”,影响了视力,分散了学习精力,阻碍了健康成长。对于“禁”用规定,难免有学生会反感。对此,学校有必要开展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做好“疏”的文章。禁用手机只是教育纠偏的手段,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才是积极的教育方式。为此,教师要做好示范;同时,还要做好家校沟通,引导家长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做示范、强监管,家校协同念好“育”字诀。

(张小军)

督学聘任要依法依规

教育督导是教育治理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对督学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一些地方另辟蹊径,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等群体中聘任督学,拓宽了督学队伍来源,充实了教育督导力量。然而,督学是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实现督导专业化,必须推进督学专业化。督学队伍来源多样,势必会影响督学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督导工作的专业化。从非教育领域退休干部、督导委员会成员中聘任督学,看重的是其行政权威和行政级别,以便在督政过程中彰显督导的权威性;从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任督学,则侧重于其监督职能,提高教育督导的开放性、多元性与公开性。此类做法对推进教育督导“长牙齿”、提高教育督导实效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督学的门槛,存在降专业化倾向,不利于督学队伍的稳定与专业发展。

(梁好)

防范揠苗助长的儿童体能速成班

寒假期间,儿童体能培训市场火速“升温”,但“火爆”背后也存在诸多隐患。中小学体测普及之后,越来越多的家长看到了从小锻炼孩子的重要性。不过,体能锻炼也得讲究科学,体能训练需要系统、规范、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青少年的体能基础较差,身体器官发育不够完全,对教练、师资、器材、课程编排的要求更高,不够专业甚至粗糙马虎的体能培训,非但不能帮助孩子,反而会对孩子身体造成一生难以修复的影响。快餐式的体能速成班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在社会需求激增的当下,规范儿童体能培训市场刻不容缓。

(严奇)

学生的劳动机会不能只靠学校提供

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及劳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共识,在大多数人看来,劳动教育的主体是学校。但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能力培养,学校并非最佳场域。劳动教育需要时间和空间,需要与物互动。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校的重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价值观。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还要靠家庭,只有家庭承担起劳动教育的职责,才能让劳动教育扎实有效。

(吴维煊)

6岁男童当志愿者维持秩序,不是帮忙是添乱

1月,河北保定的一位小志愿者在父母陪同下,拿着扩音器在核酸检测现场帮忙维持秩序,引来众多网友点赞。平心而论,6岁男童当志愿者,体现“人小志气大”,确实不简单,但是笔者以为,6岁男童当志愿者维持秩序,不是帮忙是添乱。因为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要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让6岁男童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严重低估了病毒的危害。另外,6岁男童拿着喇叭喊话,淡化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严肃性。6岁男童宅在家里看看书,写写作业,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才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在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维扬书生)

对博士生“最大一次清退”要有冷思考

最近,河海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125名博士研究生被予以退学处理,这是有据可查以来,我国高校公开清退博士生数量较多、力度较大的一次。对不合格的高校学生进行清退,近年来有加强的趋势,并成为“严出”的一种标配。但问题在于,造成如此现状并非“剃头挑子一头热”,仅把板子打在学生身上也有失公允。从调查的情况看,这些研究生“超期”的形成并非偶然,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积累,学校是如何进行过程管理,有没有尽到应有的促进责任,同样值得追问。只有加强导师的岗位管理,强化对学生日常的过程评价,用多元化的学术成果来评价博士生的学术水平,才能用平常的严格管理,形成对所有学子的最大保护。

(堂吉伟德)

让留校学生过好年,高校要担当作为

近日,教育部召开全国教育系统寒假疫情防控和留校学生生活保障工作视频调度会议,要求维护假期校园安全稳定,妥善安排留校学生生活。春节期间,人流量大,建议民众就地过年,避免人员密集流动,既必要又科学。大学生留在就读高校所在地过年也是疫情防控之所需,各高校要以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对留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安排、校园的安全、文娱活动的组织等,更要早作打算、细化部署、硬化措施,千方百计让留校学生过个暖心年。

(王红峰)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督学男童督导
责任督学思与行
4名小学生护送2岁走失男童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行走在教育督导之路上——对做好责任督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