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课内外衔接的教学策略

2021-12-27杜春霞

甘肃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衔接小学语文

杜春霞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既是整个社会对未来人才提出的相关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从相关的语文材料中了解到更多的文学知识,能够体悟到作者的感情,不断丰富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素材,学习能力能得到长足发展。本文针对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深度研究,供教师们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152—02

要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工作,教师应把握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共性,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都懷着好奇心,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展开语文阅读教学。

一、利用教材,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工作

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多年的改进、打磨,已经能适应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文章内容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通俗易懂,学生更易于接受。而在语文教材不断改版的过程中,教育部也推出了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要求教师从课外阅读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能否做好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成为考验教师教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属于节选章节,即课文中挑选了一本书或者长篇小说的一部分进行展示,但往往这一节选内容不能全面展示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仅从课本上不能了解这一文学作品相关的创作背景,不能理解相关的精华内容,不能理解文章总体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会导致学生对文章一知半解,所以,学生很有可能会丧失对这部分文本的阅读兴趣,就更不必说学生能够从中积累相关的阅读素材了。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拓展文本的相关背景,通过创设相关的阅读情景,吸引学生阅读整本书,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一文时,文章属于节选的,只是将最精彩的一部分内容编入教材中,要想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去搜集原文并阅读,比较一下节选的和原文的内容有何不同,看看编者为什么没有全篇收录,思考一下节选文是不是比原文更精炼,故事情节是不是更跌宕起伏?想一想两者是不是都突出了“与人为善”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上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一下巨人不让孩子们进花园,导致花园被风雪所侵、了无生机的状况。再对比打开花园大门、迎接孩子们进花园后的变化,思考是什么让花园变成了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通过思考不难理解,与人为善、敢于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教材节选文与原文的对比,学生会发现两者各有亮点,节选文更突出情节,使得巨人先后的心理变化以及花园前后不一的状态凸显了出来,有效突出了文章中心。而原文在描写上更细致一些,对人物心理变化描写得更深入了一些。通过教材节选文与原文的比较阅读,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教学,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工作

1.通过作品的对比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工作。想要更好地通过课堂教学达到课堂内外阅读的衔接,教师可以通过每篇课文的作者入手,引导学生搜集作者的资料,课前预习相关的知识,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风格,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有的作品通过写人来表达思想感情,并且作者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并比较其两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的不同与相同之处。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也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分析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学生能够从相关时代背景中找到原因,能够了解作者的文风发生巨大改变的原因。这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他的另一篇作品——《背影》。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快速地阅读一遍《背影》,接着再对《匆匆》进行阅读,最后让学生们思考两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语言风格又是怎样的,并让学生从写作手法、语言表达方式、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思考,总结出朱自清作品的风格,明白其文风偏向于洗练,并且极富有真实情感。通过认真阅读同一个作者的不同文章,可让学生明确作者写文章的方向,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1]。

2.通过主题的衔接,进行课内外阅读衔接。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在编写和整合的时候会有意地将相同主题、相同类型、相同行文方式和相同线索的文章放在同一个单元,教师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相同主题的文章这一特性,适当地进行归类教学,即在进行某一单元特色鲜明的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特点进行总结的能力,将其中的相同点总结出来,再在相关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时进行相似类型的补充,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互为表里、相互延展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之与教材中的《金色的鱼钩》相结合进行教学,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是以长征为主题的文章。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们更能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在不断的重复中深化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印象,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关主题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也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外自主阅读相关主题的文章或者书籍,摘抄好词佳句,写出读后感,并把自己的作品拿到课堂中与其他学生交流,这样可使学生保持对语文的热情[2]。

三、利用拓展资源,做好课内外阅读衔接工作

语文阅读积累固然重要,但是课外阅读拓展也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本,而且教师们可以在教室内设置“阅读角”,让学生从家中带一本或者多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放在“阅读角”,分享给其他学生。这样,班里的书籍得到了扩充,学生们交流阅读经验时就有话可说了。此外,教师也可以每周让学生读一本课外书,并且写读后感或者摘抄精美词句,这种方式可以慢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在无形中丰富学生的积累,为写作打好基础。

例如,在学习《戚继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这篇课文,快速通读一遍,再去适当地找一些有关戚继光的生平介绍,并在课堂中讨论戚继光这一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讨论,人物爱国的形象就逐渐丰满起来[3]。然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人物作文,按照《戚继光》写作风格进行仿写,细致描写人物的事迹、语言和行为,把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实施课内外阅读教学衔接的多个策略,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永林.浅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8(34):233.

[2]洪清源.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团队·互动”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19(04):195.

[3]李文成.浅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价值[J].新课程(小学),2018(01).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课内外阅读衔接小学语文
浅谈农村小学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书海无涯“读”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