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1-12-18周丽梅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改革路径课程思政教育

摘  要:在广播电视学专业引入的思政教育要以马列理论为指导,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完善学生的品德心理结构,让大学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当代的中国特色,坚持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原则。各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重要桥梁,要注重对广大学生专业知识、政治水平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教学向更高水平进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平台的逐渐设立,新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正所谓“育人先育德”,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合,可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关键词: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3-0128-03

在我国,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的分支,着眼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将“课程思政”與其他课程相结合,培养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灵敏的洞察力、广阔的社会视野和高超的专业技术等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共同发展的适应性专业人才,是高校的职责所在。在“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如何将思政教育充分渗透到课程实践当中,是我国各个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需求培育人才

“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关键部分,是祖国社会的希望。对学生开展思政教学工作,不只是思政教师的职责,更是所有教师都应承担的义务。在大学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入思政方面的教育知识,可有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技巧,完善心理结构[1],加强对大学生素养和信念的培育,迎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创新教育模式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有效应用可促进学校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创新。思政教育的开展是在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思政的内涵与资源融合到各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中,使思政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得以广泛普及。高校专业课教师应将思政知识融合到专业技术的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的协调统一,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功能,强化教学效果。在广播电视学专业中渗透思政教育,可有效体现专业课教育的开放性和融通性,不但能促使学生实现全方位进步,还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育人目的。

(三)完善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工作有助于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深挖思政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探索出更丰富的育人路径。由于大学生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相对较多,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所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教师可通过对教学中思政内容的掌握和探讨,更好地实现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扩展,增加学生和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机会,共同促进教学的育人功效,从而推动专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发展。

二、当前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误区

(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校依旧沿用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将教学内容限于课本的范畴之中,没有探索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学革新没有时效性,以至于教学方法无法与时俱进,教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自顾自地讲授,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气氛沉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

“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使其树立正确的观念,使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不易被不利因素所干扰,倘若专业课教师不能将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不仅无法发挥思政教学的优势,还会使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实效性,难以增强学生对未来的全面发展,甚至致使很多大学生从心底里对思政知识产生厌烦,这样的消极情绪会大大降低思政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教师综合素质较低

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解决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思想认知问题和职业道德上的困惑,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在时代发展的前提下,高校要努力造就具备世界眼光和文化传承实力的新闻传播人才[2]。但是,大多数高校对“课程思政”教育缺乏重视,以至于在思政工作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师资力量相对单薄。

高校领导对思政教育的不重视也会降低教师对“课堂思政”的关注度,以至于教学内容陈旧,教师不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致使教学内容缺乏新颖和吸引,无法更好地将新课程改革下教育理念有效传递出来,难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热点新闻的相互连接,使学习者无法将所了解的思政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由于高校对思政的不重视,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仅不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严重影响学生的进步。

(三)广播电视学专业课只谈专业与“课程思政”教育分离

在以往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在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没有认识到思政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过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缺失思政内容,忽视了道德的养成,这种模式是大多数高校共同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必定会削弱学生对思政的关注,使得思政方面的优势在学生日常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导致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足够了,使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难以发挥作用。这种重理论和技术轻思政教育的理念终将会导致学生人格的严重缺失。

三、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路径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是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思想教育指导,保障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因此,高校应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增强思政教师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校可邀请教学专家来学校举办讲座,宣传优秀的师德师风,使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从根本上提高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广播电视学专业必须加强课堂中的德育,利用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的优势,把新颖的教学方法整合到课程思政的教育中,增强专业课程的趣味性,为课堂效果增添感染力。为在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富有特色的“课程思政”实践活动,高校应以实际行动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教师运用新媒体资源构建网络平台,开设网上课程、完善网上教学的监督机制,并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结合“课程思政”构建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测评,还要注重道德水平的考察。高校可通过设立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制度,把考评结果和教师荣誉相结合,既可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深化思政工作的意识。

(三)完善教学目标

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新闻传播基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打造高素质型人才。具体来讲,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师讲授相关专业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术,遵守科学专业的指导;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将来毕业后能在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单位从事采访、写作等工作,为将来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特点在于对人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坚持以德育为先,“课程思政”理念就是将思政元素引入各个学科之中,使各学科在课堂中都能利用思政资源,发挥学科的最大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课程思政”要求高校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价值与优秀品德,帮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学习者了解新闻写作技巧和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教师应积极引入思政知识,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目标,将适合学生发展的思想有效融入课堂中,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相关的新闻作品加以剖析和评价,努力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出可用之才。

(四)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内容建设方面,高校应引进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在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以课堂教学理念为教学重点,鼓励教师充分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手段,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全面推进基础课堂教育教学改革,运用思政教育理论对各专业课实践教学改革,将各专业课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手段方面,鼓励教师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五)深挖教学内容

高校应重视思政知识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所以,深入探究专业课中的思政知识内容非常重要。在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课堂中,传统模式下,教学的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效果欠佳。高校专业课教师应以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出发点,发掘专业课的知识内容,主动探索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投身课堂,激发学习意愿,实现学生全方位的综合进步[3]。在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分享学习知识和技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作者生平经历和背景,让学生制订计划、规划时间,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一个积极进取、诚信爱国的文化传播者。

除了深入研究课本中现有的思政资源外,教师还应积累一些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思政教育知识。新阶段,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学习思政内容的途径主要是马列主义和专业课知识。高校教师可以根据新时代发展的要求,融入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思想,鼓励学生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把自己放在社会层面,将自己的个人理想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坚守岗位和信念,为新时代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成为广电事业的接班人。

(六)培养教师学生思政意识

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属于社会主义道德范畴。广播电视承担着宣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等义务,是推动经济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的重要平台。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做好传播者和模范实践者。

要做好“思政教育”的改革工作,关键是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让教师明白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激励教师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4]。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师应不断增强政治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坚定的信念,严于律己,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激发共鸣;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把学习方法教授给学生,指引学生合理规划时间,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要善于创新,在原课程基础上拓展新内容、探索新方法,在教学模式、教育方法上不断创新思维[5]。

四、结语

广播电视学专业要以新闻媒体行业为基础,大力弘扬具有中国特色和故事的优秀文化,根据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应重视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推动高校广电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进步,以符合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学科中加入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其产生认同感,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产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传递正能量,推动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 黃蓉生,徐佳辉. 略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办法”[J]. 思想教育研究,2020(02):14-19.

[2] 闫虹,杨玲玲.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的路径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9):56-57.

[3] 谭玉龙,陈丹.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途径探析以“视研究方法”为例[J]. 视听,2020(02):229-230.

[4] 徐静,陈亚茹. 基于“大思政”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建设[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7):84-87

[5] 王宇雄. 多措并举构建高校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04):89-92

(责任编辑:莫唯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广播电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1YB0436);2021年郑州经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程思政类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丽梅(1983—),女,硕士,郑州经贸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改革路径课程思政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