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生命时代视角下小学劳动习惯的有效养成

2021-12-08沈军英

文理导航 2021年31期
关键词:小学

沈军英

【摘 要】劳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社会也离不开劳动的促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与劳动习惯,可以促进个体综合技能的提升。还有助于落实五育并举的政策,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技能,为学生之后的社会参与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新生命时代;劳动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认识,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持续发展,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发散思维,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提供充足的生活土壤。所谓的新生命时代指的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工作可以被机械所替代,许多物品、行业都被时代赋予了新的生命,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利于个体时代背景下成为不可替代的劳动者。

一、动手实践,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是当代优秀劳动者的必备素养,也是个体社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观点通过实操展现出来,保持学生对未知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为其之后劳动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注意集中能力较差,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动手实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集中力,为其之后劳动与学习打下基础。

在进行《笔袋DIY》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养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可以设计出个性化的笔袋,巩固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手缝针法,提升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锻炼学生模仿学习的能力。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实践,为了让学生的实践更具效率,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了思路的分析,让学生用语言表述了自己的想法,为没有思路的同学提供了借鉴。当学生完成表述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动手自制,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课堂,保证学生的操作安全,对学生产生的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路的分享,让学生感受到了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想法,认识到了个体之间思维的差异性,为学生之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之后的合作探究提供了动力。同时,教师在学生交流创意的同时也要向学生渗透知识产权意识,让其知道使用他人创意是需要得到主人同意的。

二、敢于探索,提升学生的恒心毅力

在小学阶段的劳动与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敢于探索的习惯,鼓励学生在有思路时积极的去探索,验证自己想法的可行性,提升学生的行动能力,培养其敢想、敢做的劳动习惯。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思路的分享时大家的表述都很优秀,但是最终进入到成果展示阶段只有一部分同学可以完成作品,其他同学有的是因为望难生畏,没开始便放弃了自己的计划,有的则是不能面对挫折,受到挑战便轻言放弃,这都不是好的劳动习惯,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能力。

在进行《纸编花篮》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利用纸编带领学生认识穿编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求知与探索欲望,让学生学会享受劳动的乐趣。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组织学生对穿编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学习,掌握技术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立体花篮的构思,当学生完成构思后进入到实践阶段。纸张操作起来既简单又容易,在造型上纸张的延展性较好,适合进行多种不同的造型,但纸张也容易碎,易在学生多次翻折后变软,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积极的引导学生寻找原因,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可以坚持完成作品。

恒心与毅力是学生成功的必备要素,教师要带领学生从简单的任务入手,让学生在作品中收获成就感,用成就感来强化学生坚持不懈的行为,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可以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进而获得成功。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劳动者应该必备的素养,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利于降低实践活动的难度,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和谐沟通,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集體的作用下完成更加深层次的探索活动。其次,寻求合作或向他人求助本来就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标志之一,让学生养成适当的向他人求助的习惯,便于学生在集体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有效的促进个体综合能力的进步。

在进行《建筑纸模》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典型建筑的特点,增强学生对我国特色建筑的了解,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组织学生先观看了世界上的著名建筑,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能用纸张将这些建筑表现出来。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探索出制作建筑的方法,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由的选择合作的对象与仿造的目标,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为了确保班级个体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小组成员的分工形成书面文字,既增强学生活动的仪式感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良好的合作与分工可以提升学生的活动效率,但良好的分工合作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以确保小组的成员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提升课堂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创作出更加完整美观的作品,让其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

四、主题活动,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但有着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一定的主题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好奇心的趋动下展开活动。个体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教会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劳动能力的进步,实现学生学习与劳动的自主性,为其之后学习活动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心理定式,让其获得较为稳定的学习与劳动动力。

在进行《走进技术世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带领学生进行了主题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首先,本节课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技术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生活中常用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与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个体能力的进步。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以“生活中的技术”为主题的探索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技术进行用途、方法等方面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学生的介绍大家很容易得出结论,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生活提供便利,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与完善。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设置主题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革进行思考与整理,体会到了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索的方向,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对生产与劳动有了更全面的社会认识。

五、兴趣引导,挖掘学生的劳动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好的伙伴。教师在小学阶段便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心理定式,挖掘学生的劳动兴趣,让学生学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乐趣。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较少,教师很容易利用不同的活动或素材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采取鼓励的态度,利用学生强烈的向师性,维持学生继续活动的动力。在学生获得劳动成果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而积极的评价,让其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为其之后的继续努力提供动力。

在进行《平结手链》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结的来源,知道简单绳结的内涵与制作过程,体会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实用与丰富,提升学生生活的仪式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进行了传统绳结艺术的展示,讓学生在传统艺人的高超技术下,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美感,激发了学生对劳动的向往与热情。为了维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进行了分组任务发布,让有基础的同学制作较为复杂的手链,让没有基础的同学制作简单的绳结手链,以保证学生时刻具有充足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此项劳动的兴趣。

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可以用色彩鲜明的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成熟作品的吸引下进行自主有效的探索,提升劳动热情。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发现纹饰之美、规律之美、创作之美与品质之美,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维护学生的劳动信心,促进学生积极劳动习惯的养成。

总之,热爱劳动是社会合格公民的必备素养。小学劳动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劳动中收获快乐的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会倾.培树劳动意识  养成劳动习惯[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0,58(09):17-18.

[2]张莉.让知识在劳动中绽放智慧之花——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的完美融合[J].科幻画报,2020(10):248.

[3]孙翠英.多维融合: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路径再探索[J].生活教育,2021(01):22-26.

[4]杨珊.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浅谈小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20(17):59-60.

猜你喜欢

小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导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