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岭南本土文化精粹的传承及发展

2021-11-30侯海冰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岭南文化

侯海冰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广州,510091)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地区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尤以广东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岭南文化的本土精粹却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趋于失语和边缘化态势,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承和保护岭南本土文化精粹,使之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成为研究者和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岭南文化及其本土精粹的形成和发展

岭南文化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是岭南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的统称,包括文学、绘画、音乐、戏曲、建筑、饮食、宗教、民俗等众多文化体系。从地域上可以将岭南文化划分为三部分:广东文化、海南文化和桂系文化[1]。广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以及核心组成部分,影响最为深远的有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广府文化。

岭南地区民族构成最初以越人为主,并形成了南蛮文化。秦朝时,中原移民进入岭南,赵佗建立南越国,将南蛮文化和南下的中原文化糅合,形成最初形态的汉越文化。至此,岭南文化逐渐形成地域性、差异性和层次性的特色,并由于吸收了周边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凸显出包容性、开放性的特点。

三国时,因战乱爆发,汉人大规模南迁,给岭南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艺。南宋时,为避金人南下,中原人再次出现大规模南迁,更进一步地改变了传统岭南的物质生产条件以及精神文化内容。清末时,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沿海口岸的开放,岭南人纷纷转向海外谋生,使得岭南文化从原始的农业文化转为兼容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中西思潮的碰撞和交流,加之当时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使岭南孕育了一批思想先进分子,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他们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和文化体制,坚持经世致用、创新开拓的价值理念,形成了近代岭南文化的核心思想:开放包容、经世致用、改良社会。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岭南文化所代表的是较为多元、开放和创新的先进地域文化,相对于当时死气沉沉的中国政局和文化环境,岭南文化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和社会影响力,在近现代历史上独树一帜,影响广泛[2]。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文化乘着改革的东风,并借助广东经济腾飞的优势迅速北上,一时之间风靡全国,与京派文化、海派文化形成并峙之势,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呈现出现代工商业和市民文化相结合的特征,使得广东等地区从传统的文化荒漠一度发展为文化中心之一,尤其是在现代文化产业、传媒业方面,可谓是一枝独秀。

二、岭南本土文化精粹传播的困境

尽管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岭南本土文化精粹破旧出新,形成了在全国范围内都较有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但是在传播形态上仍旧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整体发展态势不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化的迅速传播是以广东的经济飞速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但是在我国传统文化历史上,岭南本土文化精粹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近现代岭南本土文化精粹的崛起和影响辐射并不足以完全改变广东的文化地位,这就导致本土文化精粹在传播过程中遭遇了标签化解读,并形成了封建、迷信、爱财如命、势利等负面形象。

(二)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以广东、港澳为代表的近现代岭南本土精粹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在逐渐地丢失传统。尤其是青年一代,借助商业文化和市民文化发展的东风,成为最先接触西方文化思潮的人群。同时现代商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在持续地打断岭南本土精粹的传播血脉,岭南传统建筑被拆除、传统民俗流失、传统艺术无人问津,这都是岭南本土精粹发展的现状[3]。

除了外来文化冲击这一因素之外,岭南本土精粹具有较大的排外性,这也是导致本土精粹逐渐趋于边缘地位的主要原因。岭南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改革开放后广东等地更是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但是由于一些岭南传统本土精粹的地域特征浓厚,外来人口难以对岭南本土精粹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这就导致岭南本土文化精粹的受众面狭窄,形成了以本地区中老年居民为主要受众、缺少年轻人广泛参与的现象。

(三)缺乏深厚的人文内涵

岭南本土精粹有强烈的工具意识和批判意识,工具意识决定了岭南本土精粹本质上注重实用性、功利性,缺乏对人、对文化内在价值的尊重和挖掘,同时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加之受市民文化的影响,导致呈现出文化上的媚俗特征,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岭南本土精粹强烈的批判意识在近些年出现了消退,文化缺乏创新力和生命力,精英文化走向低迷,市民文化走向庸俗,这就进一步限制了岭南本土精粹的创新发展[4]。

三、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岭南本土文化精髓的有效路径

(一)加大岭南文化宣传力度,拓展本土精粹的知名度

(1)加强媒体宣传。应围绕重点发展城市的文化特色进行宣传,如佛山、潮州、汕头等城市应注重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尤其在新闻传媒、影视艺术等方面,要拓展岭南本土精粹在新媒体、融媒体的传播渠道,形成本土文化品牌。以岭南民俗为例,民俗文化是岭南本土精粹的典型代表,但是随着现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民俗文化的生存环境和文化土壤遭到了极大的挤压,年轻一代对民俗文化的印象是古朴、传统、老派,对民俗文化内容了解甚少[5]。因此可以将民俗文化和城市建设融合起来,借助民间节日大力发展和宣扬民俗文化,号召市民参与其中,宣传本土文化精粹中兼容、敢为天下先的特色,为古老的习俗注入新的人文精神。可将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包括庙会、花市等,与粤剧、剪纸、年画、舞狮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扩大舆论宣传,吸引年轻人加入,让年轻人了解更多的民俗文化知识,并将相关民俗活动打造成城市文化品牌。

(2)加强社区宣传。本土精粹的传承和弘扬要立足本地,要打破对本土精粹的狭隘认知,形成新的文化宣传思维和理念,尤其是要结合当前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背景,注重社区宣传,在相关城市的辖区户外推进公益宣传活动,做好本土精粹传播的规划、宣传和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利用城市辖区的公共场所,让市民在出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土精粹服务站点,了解岭南本土精粹,使市民逐步加入其中,共同参与本地传统文化建设和发展活动,培育市民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精粹的集体意识。

(3)注重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新时期岭南本土精粹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传播,要借助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对受众群体进行精确画像和标签识别,不仅能扩大本土精粹的知名度,更能实现文化宣传上的精准对接,让更多受众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本土精粹,避免本土精粹宣传的盲目、随意性[6]。

(二)突出历史文化内涵,推进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

岭南本土精粹的边缘化,一个原因在于本土文化精粹的创新发展未能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产业经济理念下,岭南本土文化的发展要突出历史文化传统,强化地域文化定位,并大力发展本土文化产业。

(1)注重发展民间技艺。岭南文化在音乐、戏曲、书法、文学等方面独具特色,并形成了较多门派,出现众多名家大师,这些都是岭南本土精粹发展的着力点。尤其是陶艺、建筑、武术、饮食文化等都和现代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息息相关,而这些民间技艺又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助力岭南民间技艺传承,不仅能丰富市民生活,更能为民间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形成本地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2)敢于创新,形成发展特色。岭南本土精粹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本土化特色以及古为今用的理念,以特色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做好现代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和资源整合。可将陶艺、建筑、美食、民俗等和现代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将书法、绘画、手工艺等和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借助旅游、文化产业树立城市的文化品牌,并营造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氛围和城市空间,塑造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生存环境,兑现本土精粹的经济价值,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7]。

(3)注重发展更要注重开发。岭南本土精粹的发展要注重发掘,做好规划。当前部分本土精粹仍旧散落在民间,并没有引起较大的关注,而这些民间本土精粹是岭南文化中最具特色、最能形成定位差异的部分。因此在发展之前要注重对本土精粹的保护性挖掘。应由当地政府引导,加强文化保护和开发意识,强化文化品牌建设理念,并发挥牵头作用,积极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机构、高校和公益团体形成民间文化挖掘力量,将散落民间的本土文化精粹挖掘出来,做好筛选、分析和整合工作,并形成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资料,再交由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挖掘出本土文化的精华要素,为产业开发提供素材和资源。

(4)强化品牌意识,注重现代化管理运营,大力抓好现代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岭南多个城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在开发的过程中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将极易形成同质化、低质量竞争,因此多个城市之间要形成自身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以创新推进产业发展。一方面,岭南本土文化具有深厚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气息独特,城市在发展本土文化时要注重将文化内涵和城市底蕴挖掘出来,并做好全局规划和顶层设计,融入差异化和个性化元素,用现代产业管理运营理念进行操作。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化思维结合起来,对本土文化进行优化改造,让本土文化精粹能适应现代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消费心理。如可将传统的粤剧、舞龙醒狮等本土文化精粹和现代民俗文化、城市文化品牌结合起来发展,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受众的旅游和消费体验。佛山的“岭南天地”就是传统岭南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和谐融合的例子。

(三)弘扬本土文化特色,打造知名品牌

(1)做好学校教育。岭南本土文化精粹在悠久的发展过程中经历过辉煌,也出现过低潮。发展本土文化精粹是任重道远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因此新时期传承岭南本土精粹,要注重将本土文化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在青年一代中传承文化基因。本土精粹在民众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由于历史久远等原因,导致其与普通受众,尤其是与青年学生存在较大的距离。将本土精粹融入到学校教育,可以将粤剧粤曲、民间小调等传统文化形式融入到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中,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加入岭南画派的讲解,在文化课教学中加入岭南文学流派和近现代代表人物的讲解,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舞龙舞狮等教学内容。本土精粹和现代学校教学体系的融合注重的是长远发展,对于为本土精粹吸引年轻群体,培养专业梯队人才都有积极意义[8]。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融合,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和选拔对本土精粹感兴趣、有一定能力和基础的专业人才,为本土精粹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2)创建激励机制,推进文化弘扬。本土精粹要得到大力弘扬,就要由政府主导,推进一系列激励机制,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多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将本土精粹和社区文化、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结合起来,促进本土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的融合。可由政府、民间组织或社区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活动,推进本土文化的民间传承。可由专业人士授课讲学,民众互相交流,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在活动中增进友谊,锻炼身体,强化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归属,激发民众热爱家乡的情感,营造本土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如可在社区开展舞龙舞狮活动,使之逐步发展成为社区传统竞技项目,也可以吸引来自其他地区的团体参加比赛,并对获奖团队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多种形式的激励作用,刺激和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尤其是让年轻人有接触本土文化的机会,同时吸引外来游客,提升经济效益,推动舞龙舞狮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注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文化传承和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概念,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下,文化建设往往涉及到多个领域。在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政府应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团队和文化产业的融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本土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通过技术复原失传的本土精粹,或使观众通过VR虚拟技术感受时空穿梭,形成对本土精粹的强烈认知。又如可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制作融合本土文化精粹的现代文化产品、文艺作品,提升观众欣赏观看体验的同时又能弘扬传统文化精粹。现代技术的应用是个值得深度探讨的问题,也需要技术团队和文化产业相关人士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应予以认可与肯定。只有保持创新的心态,才能为本土文化精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岭南本土精粹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在经历过繁荣发展之后,目前也面临着传承和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当前应将本土精粹和现代城市环境、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结合起来,做好全局规划,加强科学管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实现本土精粹进校园,从而推动岭南本土精粹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岭南文化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年味里的“虎文化”
岭南文化融入广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谁远谁近?
广东粤语发展及岭南文化的传承保护策略探究
新岭南文化引领广州新型城市化建设的SWOT分析
《粤海风》与我的岭南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