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应从模块化课程入手

2021-11-22刘飞飞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刘飞飞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职业教育适应性;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72-0073-03

2021年4月12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模块化课程建设是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有效途径。随着双高建设的持续深入,不少院校在模块化课程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顶层设计模糊、课程设计思路不清晰、课程实施不力等问题。要厘清上述问题需要追本溯源,即为什么要建设模块化课程?

一是模块化课程更符合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传统学科课时分散、课程泛而不专,所以常有评价“学校教三年,不如企业培训三个月”。产生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未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理论知识学习可以多点并行,学生可以一天学习几门课程的内容,但是专业技能的练习、工作任务的训练必须是持续的、连贯的、层层递进的。

真实的工作过程基本都是跨越传统教学体系下多门学科的,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突破传统分散课时的限制,根据任务安排课时,而非用课时来分割任务。传统课时割裂了工作过程,在特定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输出有限的理论知识,而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只能依赖于学生课后自主练习。模块化课程突破了传统分散课时的限制,学生可以持续利用多周时间潜心学习一门课程,教师拥有了较大的教学自主权,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授课进度和计划。一方面,师生之间数周的共处使教师的情怀和素养对学生产生持续的影响,让师生之间产生较为深厚的情谊,真正做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另一方面,也会倒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可以讲授一天,但是很少有教师可以持续讲授一周;教师想少讲,只能组织学生多练,所以模块化课程体系能够倒逼以“讲”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做”为中心转变,更能提升育人实效。因此,从分散课时到集中课时是模块化课程建设的标志。

二是模块化课程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传统教学中,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学生入校前制定。课程结构中虽然有选修课程,但是难以融合先进理论和技术,只能起到辅助和陪衬作用,无法真正与必修课程相辅相成。模块化课程有利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让选修课存在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修满学分。此外,为了便于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职业院校提倡开发活页式教材,但该项举措仅仅停留在单个课程内容的层面,而非课程体系整体层面的更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正步入智能化时代,智能机器人、智慧农业、智能网联汽车等应运而生。以智慧农业为例,该专业领域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农业方面的相关知识,还需要掌握农业自动化机械、电子操控平台相关方面的技能,更要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技能有所涉猎。然而,现阶段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很难实现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在大多数学校,生物生态、机械机电、电子信息属于三个不同的二级单位,跨越三个学院排课的难度不言而喻。但是在模块化课程体系下就能轻松实现,学生可以参照学习指引,跨学院选择模块课程或者课程群进行学习。模块化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层面的动态更新,覆盖面更广,自主性更大,更加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是模块化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传统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更像工厂流水线,其目标是培养大批量守规矩的工人。在信息化时代,“流水线”式的培养模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学生入校后就如同走上了流水线,失去了学习的选择权和自主权,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只知道学校安排了这门课程,学完这门课程才能拿到毕业证书。不知道为什么学,自然就学不好;没有选择权,就必然不会对选择负责,所以“混课”成为常态。模块化课程的組织核心不再是教学计划,而是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可以选择学什么,也可以选择什么时候学,当学生有了选择的权利,也必然会提升学习的动力。

模块化课程改革即课程体系与管理体系的重构,要做好模块化课程改革,应该重点做到以下四个统一:

从课程设计思路而言,必须做到课程模块与课程体系的统一。模块化课程建设是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基础,模块化课程建设并不是将课程内容模块化,而是在专业群建设背景下,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融合相关课程形成课程群,再划分为各个课程模块。模块化课程内分为各个项目,项目再分为各个任务,所以模块化课程实质是将传统的知识体系转变为涵盖知识技能的任务体系,只有课程模块与课程体系相统一,才能形成合力,避免在学科课程内互相冲突。

从教学考核而言,必须做到授权与考核的统一。充分的授权能够激发教师的活力,教师应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训设备、兼职师资、课时安排全权负责。模块化课程背景下,没有教务处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教师不只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负责,同样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负责。学生的课程成绩单上既包括学生每个项目任务的成绩、最终等级的阶段性和终结性量化评价,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总结、教师的评语等质性评价。

从教学管理体系上而言,必须做到弹性学制、学分制和模块化课程的统一。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是模块化课程的配套机制,模块化的课程是滚动开课的,既有平行模块,也有递进模块。学生有较大的选择自主权,可以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在递进模块中,学生只有初阶课程合格才能学习高阶课程,低阶课程不合格则需要在滚动开课时选择重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混毕业”的可能性,也避免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而导致跟不上进度、学习效果差的问题,更能缓解“严出”引发的系列问题,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只有配套机制健全才能保证模块化课程的持续改进,才能避免“口号式”的课程改革。

从育训一体角度而言,要实现培训与教学的统一。举办职业培训是职业院校的社会责任,也是校企沟通的有效桥梁,同时能够提升教师对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传统教学体系下,职业培训与课程教学在时间和设备使用中时常冲突,在课程教学不能妥协的情况下,只能将职业培训安排在周末或者暑假等业余时间举办。而模块化课程是由学习者选课,通过教师集中授课、滚动开课来进行教学。如此一来,可以实现职工和学生同堂授课,职业培训与课程教学可以轻松实现共融互通。学生可以通过职工了解工艺,了解技术,了解职业,了解企业,了解当下学习的意义。

模块化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既要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支撑,也要有充足的硬件条件作为保证,更需要学校管理部门从“管理”到“服务”理念和思路的转变。教学改革永远没有万事俱备,只要行动,就会不断接近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