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活动情境的创设

2021-11-22柳桂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策略

柳桂珍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活动创设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的机会。如媒体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都比较适合学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认同感也比较高,教学激发动力会更丰富。在创设活动情境时,教师要做出最合理的选择,使学生 真正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情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3-0068-02

创设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情境时,教师要有筛选意识,针对教学实际做出对应设计,触动学生的学习心理,形成重要的教学激发动力。同时,教师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展开情境创设,能够带来丰富的教学调度力量,促使学生进入活动环节,并在实践体验中形成学科能力。另外,小学生对互动性活动有特殊的參与兴趣,如果教师情境创设的适合性高,助学效果会更好。

一、媒体化活动情境创设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要有筛选意识。如课堂讨论、情景再现、课堂演绎、话题辩论、案例讲述、实地观察、社会调查等都属于学科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出对应选择。活动内容选定之后,教师要有对应的启动手段,利用媒体展开教学调度是最常见的教法应用。媒体手段比较丰富,如多媒体、电子白板、智能手机、电脑等都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支持,而综合运用媒体手段,则能为学生创设多种媒体情境,能够促使学生积极进入活动之中。

如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时,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活动是看多媒体小视频:“这个视频是一个采访节目,通过对一些父母进行采访,调查学生在家是否干家务。大家注意对视频中家长的看法进行思考,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进入视频观看环节,教师不时对视频内容进行必要的解释,让学生顺利进入视频情境之中。在课堂交流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结典型观点。学生开始自由发言,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之中,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家长大多认为孩子在家不干家务是正常的,因为孩子的学业压力较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家务。”也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调查很有代表性,我认为孩子学业压力大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作为不做家务的借口。”还有的学生认为:“一个家庭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作为家庭成员,孩子有义务参与家务劳动。”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发言给予肯定,课堂互动气氛热烈起来。

上述教学,教师为学生设计互动交流活动,并以媒体视频进行调度,引发学生热议。视频设计的取点有针对性,采访场景真实性高。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展开思考和解读,获得不错的激发效果。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教师的媒体情境创设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顺利进入深度思考之中。学生对视频内容有较高的敏感性,这才是最有亮点的设计。媒体手段多种多样,从学生最关注的方面展开设计,自然能够赢得教学的主动权。

二、问题化活动情境创设

投放问题是学科教学最常见的教法应用,即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为学生投放一些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形成一定的认知和共识,但这样的教学互动已经没有太多的新意可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味主导问题的设计权、调度权,导致学生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自然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有换位思考意识,将问题设计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活动顺利执行提供丰沛的动力。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关键时候发挥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推进,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学生对问题有较强的选择性,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兴趣取向,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设计。如教学《健康看电视》时,教师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自行设计一些思考问题,对自己关心的内容进行思考,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关操作,很快就找到了思考方向,不断提出问题,如“我们的家庭作业比较多,很少看电视,如何学习《健康看电视》这一课的内容呢”“手机有取代电视的可能,我们平时也喜欢看手机,为什么教材还这样设计呢”“动画片是我的最爱,我希望能够看更多的动画片,这样的想法有什么不对吗”“我们平时看电视的时间很少,看手机比较多,看手机对眼睛的伤害更为严重”等。教师选择一部分问题,投放到学习小组之中,要求学生集体讨论,课堂学习气氛再度活跃起来。

上述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思考问题,顺利启动学生的思维。在筛选问题时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早已超出学习范围,这是因为教材滞后造成的。同时,学生这样敏锐,也说明教师的教学引导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对接生活展开思考。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对应处理,解决了学生的很多疑惑。学生提出的问题带有创意性,这是极为难得的教学资源,应当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另外,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做出专业分析,提升问题设计的品质。

三、趣味化活动情境创设

学生对一些趣味化活动有特殊的参与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如游戏、竞赛、演绎、故事、猜谜等,都可以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对接。学生对这些活动有更高的参与热情,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合的选择,让学生在玩乐之中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同时,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对网游有特殊情结,利用电脑和手机玩电游,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日常。面对这种现象时,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疏导性教育。如教学《网络新世界》时,教师先设计一个小游戏:“大屏幕上有很多图标信息,这些图标代表什么意思?选择你最熟悉的图标说说其具体内容,看谁的介绍更为专业。”学生听说要解读图标内涵,纷纷要求发言,对熟悉的图标进行解读。如:“这是浏览器图标,双击这个图标,就可以进入网络了。”“这是QQ图标,双击它便能够进入QQ聊天界面了。”“这是微信图标,在手机、电脑上都可以应用,双击它也能够呈现微信信息。”“这是网络购物图标,我们网购时可以进入相关网站进行具体操作。”……教师肯定学生的介绍,要求学生具体介绍网购的经过,学生再度进入展示环节,课堂学习气氛浓厚。

上述教学,教师推出图标识别小游戏,成功激发学生参与介绍的热情。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网络经历,自然会对比较熟悉的事物有感觉。从学生的解读情况能够发现,学生对网络应用有更丰富的体验,对接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能够激发更强大的调度力量。网络应用早已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展开调度设计,学生的反馈积极主动,调度效果较好,课堂学习呈现高效性。由于趣味性活动的形式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出合理选择,对接学生的思维,以获得好的教学调度效果。

四、生活化活动情境创设

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师在创设活动情境时,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科学分析,找到活动设计的切入点。如生活观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信息搜集等都属于生活化活动形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出对应选择,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学科认知。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并不多,但生活体验的机会并不少,这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选择,为学生顺利进入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创设生活化活动情境,教师不妨借助实物、图片、文字等媒介,或者通过演示性操作,提升助学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认知创设情境,能够在短时间内激活学生的认知思维,使学习互动顺利推开,形成丰富的学习主动力。如教学《正确认识广告》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一样东西,那就是广告。这些广告有什么作用?你关注过这些广告信息吗?你对广告中的信息深信不疑吗?”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展开思考,自发进行观点交流。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针对性地给出提示:“广告有宣传作用,其中有很多信息。”学生开始理性思考,很快进行信息反馈。有的学生认为:“广告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工具,能够给生活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我们要有过滤意识,有价值的广告就特别关注,没有价值的广告就视而不见。”也有的学生说:“很多广告以不合理的方式呈现出来,如街头小广告,很多时候就是垃圾,我们对此需要抵制。只有大家都来抵制这些广告垃圾,才能净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教师参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对学生的个性见解给予肯定。

上述教学,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广告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观,明白不能纵容广告垃圾的存在,也不能抵制所有的广告信息。广告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教师从多个方面给予提示,给学生带来心灵触动,这样的教学引导才是高效的。学生對一些生活现象存在模糊认识,很容易走向极端,教师做出针对性引导,能够促使学生学会辩证思考,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有重要帮助。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活动性内容,教师需要在情境创设上做出创新探索,为学生探索更多适合的情境创设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媒体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等都是最为常见的选项,教师在实际操作时要进行创新处理,注意变换角度,引入更多鲜活的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由于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敏感,所以教师要展开对应引导,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探索意识。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