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

2021-11-22宋仙菊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

宋仙菊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德育教学价值的重要途径。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探究,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特点,以情境教学、互联网教学、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以及引入课外阅读文本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33-0066-02

基于新课程要求,作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优化教学引导模式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现代教育领域中面临的全新研究课题。新时代的教学引导模式需以解决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和不足为基本切入点,融合现代教育新思路和新模式,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趣味化、育人化特点,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辅助。下面是笔者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详细分析,文中涉及的教学实例可参照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重在立德树人。所谓立德,就是让学生形成某种可贵的思想道德品质,成为有爱心、有诚心、有善心的好人。所谓树人,就是让学生形成正确、规范、良好的行为,无论是做人做事都体现出良好的内心修养,外化于行时能给他人一种美好、幸福、快乐的享受,成为受人喜爱、尊敬之人。由立德和树人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于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兼顾德育与智育,既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文化审美的情趣和能力。由此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以理论知识的方式融入教育,还以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方式融入教育。對于学生来说,枯燥的文字远不如有趣的活动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学效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

1.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

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只有科学、合理,才能被学生认同和接受,才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那么,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才科学、合理呢?首先,教学情境的科学性体现在以人为本、丰富多样上,即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想象,并且情境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其次,教学情境的合理性体现在融入生活、紧贴主题上,即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符合现实情况,不能悬在空中不让学生靠近,同时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如教学《传统游戏我会玩》时,教师以动画视频体现教学情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场景中必须有至少四或五个传统的民间小游戏,如踢毽子、扔沙包、捏泥人、放风筝等,虽然现在的学生不会玩这些游戏,但这更有利于激发其好奇心,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其次,融入古典轻音乐、人物对话、场景声音等元素,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并用,实现多感官学习。再次,场景中要加入学生非常熟悉的事物,如操场、教学楼等景物,拉近学生与场景画面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情境。最后,加入两个问题:“小明和小红在玩什么游戏?”“大家会捏泥人、做风筝吗?”这样切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教学主题,有利于推进教学过程。

2.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

互联网技术是现代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帮手,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提升课堂信息密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实则是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平台,实现新旧融合。在这两者之间实现求同存异十分重要,直接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的效果。新旧结合就是要打破两者之间的隔膜,明确功能定位。对于互联网技术来说,它只能是一种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手段和平台,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它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更好地展示自身的内涵和价值。

在明确这点之后,教师就可利用互联网技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如在教学《坚持才会有收获》时,教师以我国古人发愤学习的故事揭示“有志者,事竟成”的生活道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古人发愤学习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和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如制作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墨染池黑等动画故事短片,以可爱、简单的动画展现人物锲而不舍、努力进取、不怕困难的精神品质,这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3.组织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学

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那么,什么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才更符合学生学习呢?首先必须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即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只在课堂中进行场景模拟或只由教师演示则无法发挥文化实践活动的优势。其次必须是师生、亲子实践活动,即学生必须在教师或家长的带领下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保证正确、高效的文化践行方式。

如教学《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时,教师组织两类活动:第一类是绘画活动——“50年后的爸爸妈妈”。教师先展示多张耄耋老人的照片,引导学生与自己爸爸妈妈的照片进行对比,想象一下过了50年,爸爸妈妈变成耄耋老人,但慈祥的目光仍然饱含幸福。学生一边想一边画,在回忆中想念爸爸妈妈的好,为开展孝敬爸爸妈妈的活动奠定了基础。第二类是实践活动——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个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际,从实践入手开展尊老敬老、继承孝道活动。教师要提前给家长打好招呼,告知其活动内容和方式,让家长积极配合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不要阻挠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切实培养其孝道。

4.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外文本

德育和智育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渗透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小学的重要教学科目,道德与法治课程必然也是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立足学科的特点,以课程融合引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文本资料。在课外实践阅读中,学生拥有非常自由的阅读环境,心理压力小,阅读兴趣足,此时渗透德育教育自然事半功倍。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外阅读实践,涉猎那些充满正能量的文化艺术作品,在欣赏和体悟的过程中陶冶心灵、完善自我。另外,教师可采用主题式作文的方式,以开放或半开放题目让学生抒情表意,引导其深入分析和领悟传统文化,获取新知。

如教学《父母多爱我》时,要引导学生明白“爱”这个字的含义,教师可引入《爱的教育》,使学生体悟爱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以“爱”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题目采用半开放式,如“爱是______”,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想一想爱是什么、爱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应如何拥有和珍惜爱等。学生在写作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家人、朋友、老师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但他们尚不能完全理解和表达愛。此时,教师就可以渗透德育思想,从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阐述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产生向往爱、渴求爱、播撒爱的愿望,成为有爱之人。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逐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立足教学过程,从情境教学、互联网教学、传统文化实践教学以及引入课外阅读文本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教学分析,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扛起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大旗迎头奋进。

[ 参 考 文 献 ]

[1] 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9(01).

[2] 张善超, 李宝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设计:内涵、路径与特色[J].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 2016(11).

[3] 徐建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基础课教学中的原则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01).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