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幼儿“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教育的探究及启示

2021-11-02王菠王萍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健康教育

王菠 王萍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在幼儿“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面比较成熟,《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在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极具特色。鉴于此,本研究对《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的内容进行分析与讨论。首先,明确“身体动作与健康”教育的价值及实施现状。其次,深入探究与分析该领域的核心内容,包括课程目标、分龄学习指标、评价原则及实践方式等。最后,结合我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现状,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几个层面提出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身体动作与健康;健康教育;幼儿园健康课程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9-0007-05

【作者简介】王菠(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哈尔滨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王萍(1966-),女,河北乐亭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

为有效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推进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的有效实施,学习与借鉴先进的健康教育实践经验十分重要。我国台湾地区在幼儿“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以下简称《课程大纲》)“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在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极具特色。其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的价值取向一致,并在领域目标、实施原则等方面对《指南》进行佐证和补充。因此,本研究对《课程大纲》“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的内容进行概述与分析,以期为大陆地区幼儿园健康课程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价值与现实:“身体动作与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

(一)“身体动作与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

对于幼儿而言,“身体动作与健康”是其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内容,能够促进其语言、数学与科学以及社会性情感等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研究发现,早期成功的动作学习可增进幼儿的自信心,而身体活动可为成功学习创造机会,会在无形中影响学业表现[2]。同时,疫情的爆发与蔓延促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健的免疫能力是有效抵抗病毒以及快速康复的关键。然而,健康的差异往往在生命的早期形成,并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3]。个体自身免疫能力与其早期的身体素质、健康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在疫情背景下,关照健康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要转向。

(二)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的实施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城乡幼儿园能实施健康教育[4],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5],然而,在疫情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课程目标缺乏对幼儿健康素养的关注。审视《指南》健康领域目标,其更多侧重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缺少健康素养相关的表述,如理解与利用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6]。具备全面健康素养的幼儿能够识别基本的健康风险因素,通过新闻媒体与家长的讲解,能够理解疫情期间需要居家隔离,做到勤洗手、不摸口鼻、出门戴口罩等自我健康管理。

第二,课程内容选择不均衡,没有兼顾幼儿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中,内容多聚焦于体育锻炼、户外体育活动方面,而日常健康教育行为、安全生活等方面提及较少[7]。

第三,课程实施以忠实取向为主,缺少灵活多样的实施策略。教师在健康领域课程实施中,多以集体教学活动、户外体育活动为主,常常采用讲解法、动作和行为练习法等方法[8]。

第四,课程评价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目前,部分幼儿园在进行健康领域课程评价时,或者偏重于结果的测验,如立定跳可以跳多远,拍球可以拍几下,过分强调“量”而忽视“过程”;或者以活动中的口头评价为主,没有可供参考的操作性健康教育评价标准[9]。

二、探究与分析:《课程大纲》“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的核心内容概述

(一)课程目标及实践方式

《课程大纲》中“身体动作”指的是灵活掌握身体自主的行动,“健康”则指促进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的积极行为,具体包括“觉察与模仿”“协调与控制”“组合与创造”三项领域能力,以及“身体动作”“用具操作”“健康行动”三个学习面向(见下表)。

由下表可知,“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目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生活环境现状而设计,领域内涵强调“运动与游戏”“生活与学习”两个方面。前者指借由觉察与探索周围环境,在运动与游戏的过程中,发展幼儿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促使幼儿的动作发展协调和灵敏,以灵活掌握自身的行动。后者指在日常生活中,借由动作协调能力的提升,帮助幼儿完成饮食、清洁以及整理等生活自理任务,具备自我照顾能力,并在达成生活自理任务中获得自信,维持健康和积极活动的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分龄学习指标及实践方式

《课程大纲》“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的每项课程目标中,均有2~3岁、3~4岁、4~5岁、5~6岁四个年龄阶段的细化学习指标,为任教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园教师提供活动设计的参照与指导。

1. 整合同一年龄层的课程目标

以“身体动作”学习面向为例,依据分龄学习指标,教师在幼儿觉察身体动作表现的协调性的指导中(身-中-1-1-1)①,应关注姿势、动作顺序、动作转换以及动作表现等是否能与时间、速度搭配良好,同时,示范与指导幼儿在各种姿势与角度下弯曲、伸展、扭转以及旋转,以维持身体的稳定与平衡(身-中-1-1-2)。例如:在体能活动时,A小朋友观察与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自己尝试张开双手注视平衡木,并调整身体及双手的动作,一步一步走在平衡木上,而后,模仿如何压低身体重心,稳定地走平衡木。当教师能够创设合作游戏的情境,并能给予安全方面的指导与说明时,幼儿将有机会在运动游戏中练习身体迅速移动位置和快速改变方向。例如:起动、停止、转身、再起动等动作(身-中-2-1-1),并能在团体活动中,应用身体基本动作安全地完成任务(身-中-2-1-2)。即幼儿在“觉察与模仿”中练习身体的基本动作,然后在运动游戏、团体活动中获得敏捷的动作能力,进而在创意想象的情境中展现个人肢体动作的组合变化(身-中-3-1-1),享受肢体游戏的乐趣。为促进幼儿动作发展,以篮球为例,教师要引导幼儿的学习历程是:必須先观察与模仿,学会卡位(侧并步+伸展)、抓篮板(跳+接)、跳投(接+跳+投)、运球过人(运+跑+旋转)、上篮(运+跑+接+跳+投)等基本动作技巧(身-中-1-1-1、身-中-1-1-2),才能进行篮球的导入游戏、三对三篮球比赛(身-中-2-1-1、身-中-2-1-2),最后进阶至五对五的正式篮球比赛(身-中-3-1-1)[11]。由此,教师在对同一年龄层幼儿实施健康课程时,可以将“觉察与模仿”“协调与控制”“组合与创造”三大领域能力的课程目标统整起来。其他两个学习面向“用具操作”和“健康行动”以此类推。

2. 建立分龄学习指标间的关联

以“健康行动”学习面向为例,教师可以将分龄学习指标当作幼儿形成自我照顾和健康行为习惯的学习路径或导引,并找到他们彼此关联与统整的关键要素。以“觉察与模仿健康行为及安全的动作”课程目标为例(身-1-3),2~3岁幼儿要先模仿日常生活的健康行为与良好的饮食行为(身-幼/小-1-3-1、身-幼/小-1-3-2),如懂得细嚼慢咽、会在位置上坐好吃饭、在口中有食物时不说话等,才能觉察自己的健康行为、安全动作及其与他人健康行为表现的异同(身-中/大-1-3-1)。在此基础上,辨识食物的安全并选择均衡营养的饮食(身-中/大-1-3-2),如在购买食物前,先确认食物的保存期限,并留意食物是否被妥善存放。

3. 落实“安全”与“游戏”两个实践要点

“安全”与“游戏”是《课程大纲》中的两个实践要点,即营造安全、有趣的游戏氛围。教师要善于以“行动”代替“说教”,依据幼儿的身体状况与兴趣,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弹性地转变各种教学策略与实践方式。

(1)安全:实施幼儿园“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课程的关键要素

在“觉察与模仿健康行为及安全的动作”课程目标(身-1-3)及分龄学习指标中,教师一方面掌握幼儿动作发展的阶段性任务,另一方面获得“安全的动作”“安全的距离”“觉察与辨别危险”“保证自己及他人安全”等课程设计的关键要素,促使“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课程的活动目标更加明确。在“身体活动安全的距离”方面,面对2~3岁幼儿,教师应提前划分与标记幼儿活动时的适当距离,并示范安全行为(身-幼-1-3-3);面对3~4岁与4~5岁幼儿,教师需提醒幼儿检视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距离,自主检查鞋带是否系好、裤脚是否太长等,并引导幼儿注意容易滑倒的地方、转弯处的设施设备等(身-小/中-1-3-3、身-中-1-3-4);面对5~6岁幼儿,教师需提供机会让幼儿觉察与辨识安全的环境,以保护自己和他人(身-大-1-3-4)。由此,各年龄班幼儿关于“健康行为及安全的动作”的学习,依序是先模仿教师的健康行为,并保持活动时的安全距离,然后慢慢理解与遵守建立的安全活动规则,最后才能因情境的不同而觉察与辨识玩具安全、游戏安全、活动安全等,并表现出适宜的、保护自己与同伴的安全行为。

(2)游戏:实施幼儿园“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课程的重要方法

《课程大纲》强调“以运动为主体,以游戏为方法,以教育为指导”的支持性教学方法。因此,在幼儿大小肌肉、关节等运动时可融入游戏的方法,在多样化的运动游戏中,引导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帮助其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具体而言:一方面,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的基本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觉察稳定性、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及其表现,探索动作的发展,是进行基本动作、身体意识、空间意识、方位意识等最佳的学习路径;另一方面,游戏能够启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讓幼儿在创意想象的情境中展现个人肢体动作的组合与变化,创造不同的动感姿势,享受肢体游戏的快乐。

(三)评价原则及实践方式

《课程大纲》将评价分为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两部分。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及课程实施后对于自己运用“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课程目标、学习指标是否适宜进行检视与反思,并结合幼儿的学习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包括平日观察与定期反思。学习评价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及课程实施后对于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习结果的资料收集与评价,包括平日观察与定期分析。由此可见,《课程大纲》对幼儿“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教育的评价内容与方法较为完善,注重主、客观评价相结合,教师可通过平日观察、定期反思与分析等方法对幼儿健康知识理解、动作发展、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进行评价与反思,其强调诊断评价、个别评价、过程性评价,体现出多样化评价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特点。

三、借鉴与启示:我国大陆地区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课程目标:立足幼儿学习习性和发展规律,融入健康素养的培养要求

课程目标是幼儿园健康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也是健康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是引导幼儿动作能力发展与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指引。鉴于此,如何构建幼儿园健康课程目标,进而将其作为健康领域活动设计的导向以及活动实践评价的参照,是幼儿园健康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来说:首先,遵循幼儿身体和动作发展的序列规律。活动目标的拟定需要关注与重视幼儿身体动作技能和健康行为养成的客观规律,一方面遵循动作技能的学习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又相互作用的过程,另一方面依序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照顾自己的身体以及养成受用一生的健康行为习惯。其次,注重目标设置的可调整性与落实性。幼儿健康活动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尤其是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的身体机能适应情况、动作要领掌握程度、健康意识与行为等,及时调整预先设置的目标,保证活动适合幼儿的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最后,疫情背景下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目标的设置,一方面要加强对健康素养培养的重视,另一方面要将健康素养目标具体化,即掌握基础的健康知识、基本的健康技能,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等几个关键方面[12]。

(二)课程内容:建构清晰的健康教育内容,增加疫情与健康主题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是幼儿园健康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关注幼儿需要学习什么。长期以来,幼儿园健康课程被“矮化”为身体健康,即发育良好的身体、协调的动作等内容。但结合对《课程大纲》“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内容以及《指南》健康领域内容的分析发现,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等丰富的内容。此外,疫情背景下,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内容还应关注防疫与健康相关内容,具体包括:帮助幼儿梳理和总结对疫情和病毒的相关认知,讨论幼儿园里的防护规则和方法,培养幼儿对常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防护意识和能力等。建构清晰的健康教育内容,可避免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选择的片面性、随意性以及盲目性,将健康领域课程内容转化为系统的、可操作的具体活动内容。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内容构建还应该遵循横向统整、纵向衔接的原则。横向统整指健康课程内容应与科学、社会、语言、艺术领域内容整合、相互渗透,如计数走步、双脚跳、投球等重复性动作会增强幼儿对数字与数量的早期认知。纵向衔接指健康课程内容应在3~4岁、4~5岁、5~6岁各年龄阶段之间有效衔接,避免出现违背动作技能发展规律的低级重复现象。

(三)课程实施:开展情境化与游戏化的体验式教学,优化健康课程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是将健康课程内容按照学习目标与要求逐一落实的过程与方法。借鉴《课程大纲》中“安全”与“游戏”两个实践要点以及《指南》中“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的教育建议,幼儿园健康课程实施时要强调游戏化、生活化,创设体验式的教育情境等,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实际操作、分享交流、情境表演等获得健康知识、运动与安全技能、健康观念与行为等[13]。以小班“动作发展”课程“动物宝宝去春游”为例,该活动以游戏情境贯穿全过程,教师扮演动物妈妈,幼儿自由选择扮演不同的动物宝宝,在生动活泼的音乐背景中,跟着妈妈去春游。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自由选择不同的春游路线,在走、跑、钻、爬、跳等体验式游戏情境中平稳控制自己的身体,感受身体运动的快乐,进而发展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在健康领域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安全是最不容忽视的要素。在活动实施前,教师一方面要制订并详细说明该体育游戏的规则与要求,规范幼儿的行为,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要制订一套意外事故的处理流程与机制,将意外发生后的伤害降到最低。

此外,还要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健康课程的实施策略。一方面,丰富实施途径,从集体健康活动到区域游戏、生活活动,多种途径提升幼儿的健康素养,发展幼儿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如在学习新冠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内容时,为了让幼儿了解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可以在区域活动中采用模拟“超市设卡检查顾客”的方式,检查顾客的佩戴方法是否正确,从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另一方面,拓展实施空间,从“小课堂”到“大社会”,实现园所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跨部门合作,如幼儿园与社区医院联合开展“医教结合”的健康宣传活动。

(四)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健康素养的具体表现

评价是推动幼儿园健康领域课程建设的关键,实施科学评价能够促进幼儿园健康课程质量的提升[14]。基于当前幼儿园健康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参照《课程大纲》评价原则及实践方式,未来幼儿园健康课程评价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首先,幼儿园健康课程评价的内容可参照《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要求,围绕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其次,使用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动作发展评价方面,更多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如3~4岁、4~5岁、5~6岁幼儿“双手抓杠悬空吊起”的时间分别约为10秒、15秒、20秒,以量化的形式呈現幼儿力量表现水平,关注幼儿动作发展的结果;在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评价方面,更为强调形成性评价,注重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平日观察记录与定期分析,如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吃饭、盥洗、如厕等生活自理的态度与健康行为表现。最后,综合运用观察记录、档案袋、学期评估等多种评价方法,如以日常观察记录为基础,设计记录幼儿“健康成长档案”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关注健康素养的具体表现,真实反映幼儿健康发展的轨迹,完善小、中、大班各年龄层的阶段性评价。

注释①:第一位文字“身”表示“身体动作与健康”领域;第二位文字表示幼儿所属的年龄层,幼、小、中、大分别为托班、小班、中班、大班;第三位数字表示领域能力,1为觉察与模仿,2为协调与控制,3为组合与创造;第四位数字表示学习面向,1是指身体动作,2是指用具操作,3是指健康行动;第五位数字则表示各学习指标的流水编号。

【参考文献】

[1] 郝晓岑.台湾地区幼儿体育发展路径和特点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290-294.

[2] 黄淑芬.幼儿对身体活动教学知觉之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02:11-17.

[3] Guyer B,Ma S,Grason H,et al.Early childhood health promotion and its life course health consequences[J].Academic Pediatrics,2009(3):142-149.

[4] 陈安记.山东省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1):28-30.

[5] 王娟.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10):87-90.

[6] 尹志华,张古月,孙铭珠.关照健康:重大疫情下体育与健康课程面临的挑战、责任和未来转向[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20(2):20-25

[7] 梁晓晓.F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36-38.

[8][9] 杨娟.农村幼儿园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26-32.

[10] 幼儿园教保活动课程大纲[EB/OL].https://www.ece.moe.edu.tw/ch/preschool/course/child-syllabus/.2020-03-09.

[11] 王宗腾,胡天玫.小学及幼儿园体育课程架构:建构运动技能的学习内涵[J].体育研究评论,2016(9):1-20.

[12] ZMeeks L,Heit P.Health and Wellness[M].New York:McGraw-Hill Education,2005:5-8.

[13] 谷长伟,周爽.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视角下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内容建构[J].中国学校体育,2020(3):26-28.

[14] 童甜甜,汪晓赞,尹志华.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园运动游戏课程开发的现实诉求与路径[J].体育学刊,2018(5):114-118.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城乡公共管理背景下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EDC17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项目编号:SJGY20200424)、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课题“学前教育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工具研制”(课题编号:2021-03-020-BZPK01)、哈尔滨学院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学前教育师范生教育实习能力标准构建研究”(项目编号:HUDF2020110)的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王菠,694962656@qq.com

(责任编辑 王平平)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疫情健康教育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首都都市圈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析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