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闭环式”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探微

2021-10-28李丹

江西教育C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科学探究

李丹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主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积极参与、手脑联动、自主体验,通过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与科学思想的自我领悟。有效的科学探究是闭环式的,探究过程完整严谨、环环相扣、有始有终。本文旨在探寻“闭环式”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

关键词:闭环式   科学探究   学习模式

科学探究是认识世界的有效方法。绝大多数小学科学教师都会把探究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但有些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指导过多,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少,探究过程琐碎散乱,缺乏逻辑性与系统性。有效的科学探究是闭环式的,探究过程完整严谨,环环相扣,有始有终。“闭环式”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包含五个环节,即引发好奇、质疑、求证、反思、应用。笔者现以《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为例,谈谈“闭环式”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好奇

科学探究从好奇开始,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或者现象产生好奇,就会积极投入探究活动中,去主动探索其中的科学奥秘。优秀的教师善于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好奇是“闭环式”学习的第一环,也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探究对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方法多种多样,或出示新奇物体,或组织学生猜谜,或进行魔术表演,或播放动画视频,或讲述悬疑故事。总而言之,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优化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情境,将问题融进有趣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诱发学生主动思考科学问题,开启快乐的探究之旅。例如,在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笔者利用故事情境导入,给学生播放《小马驮盐过河》的动画视频,生动形象的画面、情节曲折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引发了他们的好奇,使学生对“盐去哪儿了?”产生了探究欲望。

二、猜想讨论,大胆质疑

疑问是学习的引擎,科学探究是从有疑到无疑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答疑解惑,还要教学生学会质疑,使学生心中存疑。教师要将质疑作为探究的重要手段,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出疑问。

质疑是“闭环式”科学探究的第二个环节,即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对研究对象与内容等提出疑问。猜想讨论是质疑的最佳途径,既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放飞想象,又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在科学教学中,笔者常常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引导他们猜想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在提出“盐去哪儿了?”的问题后,笔者让学生自由猜想。这个问题较为简单,自然难不住学生。随后笔者又提出问题:“小马驮着一袋沙子过河,你们觉得它这次还会像第一次那样轻松吗?”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说会,认为沙子颗粒小,像食盐一样能溶解在水里;有的学生说不会,认为沙子是硬的,不能溶解在水里。学生争论不休。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不仅要让他们自由提问,还要引导他们质疑。在面对新奇事物或现象时,天真幼稚的小学生会脑洞大开,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但有的问题没有价值,有的问题无法探究,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问题进行探究。为了避免学生质疑的低效性,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方向,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行动求证

学生要想获取知识,必须动手实践,将想法付诸行动,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摘取知识的果实。有实践才有知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开始,知识是行动的成果,实践与知识相辅相成。行动就是学生亲历实践探究过程,自己动脑动手,自主建构知识。

求证是“闭环式”科学探究的第三环,是一种行动研究方式,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知识的过程。求证是对问题的实证性研究,是为了验证假设的真实性,是寻求证据的过程。在求证环节,笔者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组成学习共同体,相互配合,协同完成求证任务。例如,在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学生对沙子能否溶解在水里各执己见,意见得不到统一,产生了通过实验验证的想法,求证行动也就水到渠成。于是,笔者给学生提供食盐、沙子、玻璃杯等材料,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四、展示交流,内省反思

反思如同一面镜子,能让人清楚地看清过往,能帮人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是一种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在自我反省中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总结学习中的成败得失,从而获得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升与经验的积累。反思是“闭环式”科学探究的第四环,是教师引导学生对动手求证成果的展示与交流,通过对数据等资料的分析与讨论,进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反思环节既是对实践探究过程的梳理与总结,也是自我认识与提升。在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笔者在学生分组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判断物体在水中溶解还是不溶解,到底有什么标准?”学生通过对几个实验的回顾与反思,总结出判断溶解的三个标准:在水中是否看得见?有没有沉淀?能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当学生对溶解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后,笔者组织各组汇报交流,让他们说说实验过程与结果,分享自己的收获。笔者还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想想实验操作中的得失,交流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五、回归生活,实践应用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倡导“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强调学以致用,即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方法。应用既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落脚点,体现了知与行的统一。应用是“闭环式”科学探究的最后一环,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用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达到巩固知識的作用。

应用是科学探究的价值回归,充分彰显了科学的实践性与生活性。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生活是科学的源泉,也是科学的归宿,回归生活是实践应用的有效路径。我们应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的解决中,让科学应用散发生活色彩。例如,在教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中,笔者在反思环节结束后,设计了一个妈妈做饭的情境,出示了厨房里的一些用品,有味精、红糖、淀粉等,让学生思考哪些物品能在水中溶解,哪些不能溶解,让学生感受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科学探究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