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化思维的策略

2021-09-30陆菲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展

陆菲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教育的終极目标。然而由于一些“干扰因子”禁锢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因此,文章从分析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的“干扰因子”着手,谈谈教学中的各种不完美,并给出发展学生个性化思维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个性化思维;发展;小学数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命化”“创新性”和“个性化”等新型教育理念比比皆是,这些教育理念无一不充盈着生命活力和成熟魅力,倘若教师可以做到正确理解且合理利用,势必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绽放光彩,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审视当下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大量干扰学生个性化思维发展的现象,禁锢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常常反思:是什么干扰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该如何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展开个性化思维的翅膀,自由翱翔呢?

一、个性化思维发展的“干扰因子”

1. 动态课堂中教师的“主导”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教师应从学生的需求和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摆正自身的位置因势利导,以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来随时调整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到张扬。而事实上,不少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在课堂中习惯于“领导”课堂,反复强调“就是这么做的”,否定学生的思维偏差和个性想法,扼杀学生的个性化思维。

案例1  认识分数

问题:请试着在长方形中以阴影表示 。

师:请大家试着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来回巡视。之后请几名学生展示几种正确答案(如图1),并给予表扬。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看看我的画法正确吗?(如图2)

师:不对。

分析:就这样,由于教师的一口否定,极大地打击了这名中等生的思维积极性。暂且不论这名学生思维是否正确,但教师这样毫不留情地否决极大地抹杀了他的个性感悟,与此同时,也浪费了一次极好的可生成性资源。而事实上,该生仅仅是中心点没有准确定位才造成了一些偏差,只需引导学生将所画线段稍加调整,找寻到中心点,过中心点的任意线段都可以画出这个正方形的 。(如图3)

2. 问答中生生之间的思维干扰

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较为普遍,也尽显自然。但大部分教师在问答间忽视提问细节,造成学生间思维干扰,找寻不到自身的个性体验;或者过于关注学优生思维,忽视大多数学生表达个性化思维的主动性,从而使得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随波逐流”,毫无个性可言。

案例2  妈妈拿来16块糖果,让红红与她的7个好朋友平分,那么其中3个小朋友所分得的糖果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师:哪位学生愿意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自信十足地):16块糖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块,三个小朋友可分得6块,则6占16的 。

师:非常棒的想法!那就请你将答案在黑板上写一写,其他同学读一读。

……

这是笔者在一节示范课观摩中所看到的教学过程,而当时坐在笔者旁边的一位学生的本子上却写着这样的解题过程:3÷8= ,而在听到生1的解答后,他不假思索地擦去了自己的答案。事实上,这名学生的解题思维个性而简洁,他直接通过分数之比求出分得的糖果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为什么他不仅不敢表达自身的想法,还否决了自身的答案呢?很显然,这是一名中等生,他习惯于踩着别人思维的脚印前行,早已在不知不觉间丧失了自身的个性化思维。

二、发展个性化思维的方法

教师应该如何施教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思维?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巧设氛围,诱导求异意识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并非强制,而是兴趣的激发。”兴趣是个性化思维的源泉,是个性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内驱力。所以,教师要精选例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思考和创造的过程,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使其充分体会到探究的快乐,享受个性化思维求异活动带来的幸福感。

案例3  转换的策略

问题:草地上一共有10只小鸡和小兔在觅食,一共有32条腿,那么小鸡有多少只?小兔呢?

一般方法:直接运用转换策略。

求异策略:图示法。

如图4,首先画出所有动物的头,共10个,再一一画上两条腿,表示一共10只小鸡,这样就只有20条腿。接着,从第一只开始加两条腿,则变成1只小兔,当加到第6只时已经达到32条腿了。从而得出小兔6只,小鸡4只。

以上案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并非教师发出的“指令”,而是学生内心自发的想法,这就是学生认可的思维求异的好机会。把握这样的机会,需要教师替学生创造内需的氛围,给足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时间,“逼”学生思考并发现独创性思路,并产生表达的愿望,进而逐步促成个性化思维。

2. 尊重个性,助力联想思维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是“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施教的,因此教师要“以生为本”,树立发展学生个性的思想。每个学生天赋各异,秉性不同,教师面对千差万别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需要放开手脚,放下姿态和身段,把学生看作发展的、独特的、个性的个体,而并非随意捏造的“泥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为联想思维助力,让个性化思维百花齐放。

案例4  长方形的周长

问题:已知长方形的长为10米,宽6米,试求长方形的周长。

师:哪位学生来展示一下你的解法呢?

生1:(10+6)×2=32(米)。

师:谁还能用其他方法求出它的周长呢?(学生张开联想的翅膀,得出以下多种多样的解法)

生2:10+10+6+6=32(米)。

生3:10+6+10+6=32(米)。

生4:10×2=20(米),6×2=12(米),20+12=32(米)。

……

教师在审视教学内容时需要拥有“高观点”,而在面对学生时则需要“俯下身”。以上案例中,教師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准确的预估,让学生心目中的思路和方法可视化,助力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从而有利于个性化思维这一关键能力的发展。

3. 鼓励想象,呵护独创思维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创造性思维需要丰富的想象。”想象可以激发独特的思维成果。将大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中,可以活化思维,培养独创思维,促进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需鼓励学生打开自由想象的闸门,勇于猜想、勤于猜想、善于猜想,培养独创思维。

案例5  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的面积更大?

师:你们猜想一下哪个面积大呢?

生1:正方形。

生2:我认为是长方形。(学生有的赞同生1的观点,有的支持生2的结果,展开了火热的辩论)

师:既然大家争执不下,那该怎么办呢?

生3:我们可以来验证一下。

师:如何验证呢?

生3(想了想):我们可以用一个相同周长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来试一试啊。

师:非常棒的想法!那就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你们看,老师手里有一些24厘米长的铁丝,我们分成8个小组来探索,每个小组以表格的形式记载你们的实践结果,并阐述你们的结论。(学生立刻投入操作过程,并填写表1)

表1

师:现在可以说一说你们的结论了吗?

生4:周长相等的情况下,正方形的面积大于长方形面积。

这就是数学课堂该设计的场景和氛围,学生所思考和领悟到的知识更多来自实践,使得学生的思维逐步完善;也就是在教师的鼓舞下,学生的独创思维才能得以迸发;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曲折,所以收获的结论才弥足珍贵。

总之,教师应该把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培养当作数学教学的“行动指南”之一,着眼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摆平个性化思维发展的“干扰因子”,创设氛围,尊重学生,给足学生经历、探究和体验的时间和机会,鼓励学生想象,真正意义上放飞思维,促进个性化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