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高等教育供给问题

2021-09-27毛乐萱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

毛乐萱

摘要: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而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靠,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发现、了解并改变世界,通过认识自己或是社会,激发出超出自己之前认知范围的能力和思想,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改变,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典型的公共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模型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供给问题,并提出了当前存在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反思理解,试图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供给模式。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供给问题;公共经济学

一、 理论基础和相关模型

(一)高等教育

本研究涉及的是学校教育,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制定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教学内容,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身心的影响。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通过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发展。

教育的功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王善迈认为“教育的基本经济【1】功能有两项:一是通过改变劳动者的劳动性质和形态来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的劳动者;二是提供科学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它促进经济增长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是种生产性资本。

(二)教育供给

供给属于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供给【2】是指在某一价格下,个人或厂商愿意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而市场供给则是指在供给价格(或工资)下,各个厂商(所家庭)愿意提供的总数量(劳动总量)。

关于教育供给的含义,王善迈【10】认为教育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单位教育成本下,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表现为教育机构培养一定数量、质量、结构劳动者的能力。教育供给分为教育机会供给和教育产品的供给,学校提供的一定年限和数量的教育机会是满足个人需要,另一方面,学校提供给劳动力市场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者以促进社会发展。本研究主要涉及的是教育机会供给,教育机会供给形成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其中主要有教育资源的多寡、教育的单位成本、劳动力需求状况和师资状况等因素。

(三)社会福利经济学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是社会成员生活的良好状态。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向困难群体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

1.效用

效用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分配他们的收入,以达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按照对效用的衡量方法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是指按1、2、3…等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这种基数效用分析方法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基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列顺序的方法,基数效用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2.帕累托标准

在资源配置中,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方案A优于方案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这就是帕累托标准。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3. 公平与效率

关于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大致有三种观点:效率优先、公平优先、公平与效率兼顾。效率优先论的代表人物有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等人。他们强调经济增长中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重要作用,反对政府干预收入再分配。他们认为在市场机制中,个人得到的分配是根据个人的努力程度而来的,因此这种分配方式最公平;公平优先论的代表人物有庇古、罗尔斯等人。他们认为政府应当干预收入分配,向富人征税,补贴穷人,减少两者的收入差距,使其收入均等化。因为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会减低人们的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效率与公平兼顾论的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凯恩斯、布坎南和阿瑟·奧肯等人。他们认为追求效率就要以牺牲公平为代价,追求公平就需要牺牲效率,既不应该公平优先,也不应该效率优先,而是要两者兼顾。【1】

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 “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教育效率是指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的贡献率。教育效率用公式表示为:教育效率=教育成果/教育资源投入,在统计和计量分析中,投入一般用投入教育的资金表示,假定学生知识、能力的增进,素质的提高为教育的唯一产出,直接产出用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学生表示。单位教育投资产出的成果多,质量高,表明教育效率高;反之,则表明教育效率低。

二、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的具体问题分析和建议措施

(一)高等教育供给公平问题

1.高等教育供给的城乡不均衡

高等教育供给的城乡不均衡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随着我国城乡结构性的不平等日益显现,城乡经济文化出现巨大差异,进而导致城乡教育上的差异,城镇子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弟的好几倍。

首先,城乡子女教育消费上的差距是巨大的,不仅表现在绝对额上还体现在占生活消费的比重上。城市子女教育费用除了学校内的费用以外,也会有如为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各种辅导班费用,而农村子女的教育消费主要是学校内的学杂费、文具上面。其次,城乡教育投资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在城市中对女孩的教育费用普遍高于男孩,而在农村,男孩的教育投资会稍高于女孩。对于目前的城乡教育机会差异和我国“考高定终身”的现状,尽管不能绝对的就此断定,课外辅导等校外教育投资是进入高校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额外的教育投资的确能增加进入高校的机会,所以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较大非常明显。

要缩小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之间的差距,政府应当关注缓解我国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带来的矛盾,关注农村发展,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持续提高农民的教育消费能力和增加他们的收入。

2.高等教育供给的区域不均衡

高等教育供给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地区差距。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会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同时各地预算外教育经费多采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区教育投入的差距。

对于高等教育供给的区域差异,我们政府需要加强对区域均衡发展的宏观调控,调整高等教育布局,优化区域高等教育结构。首先应鼓励发达地区高校到欠发达地区成立分校,对欠发达地区高校的重组升格等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其次应建立全国各地区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结构。各个地区可以根据本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人才需求结构等,提出本校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各具特色、不同类型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最后,政府也需建立更加完善的高等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向整个社会公布各高校的招生要求、办学条件、师资状况及学生就业状况,保证信息对称,这样对于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及社会效益,对于地方政府科学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高等教育供给效率问题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面临不被社会需要的情况,会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出和社会需要脱节的学生;在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中,缺少民办投资;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国民日益增长的高水平高等教育需求与教育经费约束下的高等教育供给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机制缺失,政府治理一方独大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不成熟的现象并存;高等教育治理架构的制度还不健全,高校的教育投入、自主办学、质量评价等都需要在法律法规层面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高校教育管理机制运行效率不够高效,内部组织机构运行过分僵硬,策层面的学术支撑缺失,执行层面的动力机制缺乏,监督层面的全盘意识缺少,决策、执行、监督不能各司其职,难以形成协调有效的组织体系。

首先,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供给模式。我国可以形成由政府、私人部门、投资办学主体组成的多元高等教育供给模式,增加经费来源渠道引进竞争机制,优化高等教育机构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民办高校有巨大力量,可以很大程度上扩大高等教育供给、增加教育经费、提高高校竞争意识以提高高校办学效率等。发挥社会力量办学兴教,提高个人、企业、团体的投资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完善法律制度,营造合理的法治环境;推进多元供给主体良性互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市场化、多元化,需要鼓励多种主体的多种形式办学,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扩大高等教育供给,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创新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协作机制。高等教育发展逐渐向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转变,通过区域间的高等教育合作可以提高高等教育供给效率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建立区域的高等教育协作机制、管理架构,明确协作主体、职责、内容,清除区域内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度障碍,充分发挥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力和创新力;优化高效率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打破教育资源部门所有制格局,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解决高校不同部门资源分散情况,增强之间的资源合作共享,促进教育资源整合,使得高等教育的总体供给平衡。同时,应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格局。通过精简部门、竞争上岗手段,调整人力资源配置,精简学校内部管理层级和人员数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整合学校的固定资产, 加强硬件设备和资源的流动共享,优化物力资源配置。

三、结论

教育公平与效率是衡量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有效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出现了高等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均衡的教育公平和人才面临不被社会需要、高校教育管理机制运行效率等的教育效率问题。此时政府要发挥好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主导作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教育资源供给结构均衡。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基本教育需求,已经在我国普及开来。依照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状况,运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使得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相应地向均衡发展,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差异。通过完善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办学体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支持高等教育,提高提高高等教育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欣双.中国教育供给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岳武.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朱晓东.中国高等教育供给效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4]谢桂平.中国教育资源有效供给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5.

[5]那欣.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现状及其經济学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6]王冬梅.我国高等教育供求失衡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05.

[7]王旭辉.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7.

[8]刘利利.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J].陕西教育,2020,01.

[9]马永霞.高等教育供求主题利益冲突与整合[J].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J],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321.

[1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4-75.

[12]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高校双语教学现状与创新分析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法津实验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