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应用策略

2021-09-17王诺斯

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胜任力

王诺斯

[摘 要]行业导师的胜任力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的胜任力特征进行分析,经过数据检验提炼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的四项基本维度,即思想素质、学术能力、教学技能、实践水平,以及维度内的24项主要指标,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模型。应用该模型审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21)05-0047-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导师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其指导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因素。双导师制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制度性安排,是指在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过程中,由校内导师和校外行业导师(校外导师、企业导师、实践导师等均为同义指向,本研究不做意义区分)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过程[1]。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双导师制”对于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由于行业导师的兼职属性,对于行业导师的规范与评价是相对弱化的,其思想水平、道德素养、教学能力、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指导能力等缺乏具体化和结构化的要求,是亟需改善的行动向量。因此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模型是具有高等教育理性的秩序先导,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的效率突破口。

1 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的内涵意蕴

“胜任力”(competence/competency)一词来源于拉丁语“competere”,意为适当、适合,国内有人将其翻译为“素质、能力、才能、胜任特征等”。这一概念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Tayor运用工作分析法系统研究员工的胜任力,推动“管理胜任力运动”;1973年,McClelland在其文章《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中正式提出“胜任力”这一科学概念[2]。此后,人们在差异心理学、教育与行为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领域对胜任力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胜任力的概念界定丰满而多样,远未达成共识,但是其中Woodruffe对胜任力的理解较具权威性,他认为胜任力是一组个体的相关行为,是一种明显地能使个体胜任某项工作的行为[3]。本研究采用中国学者彭剑锋的胜任力定义,他认为胜任力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可预测的、可测量的各种个性特征的集合,是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等[4]。之于教育领域,胜任力是判断一位教师能否胜任教学培养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分教学绩效差异的个人特征。胜任力模型是一组针对某个群体的工作特点,目的是区分绩优者和绩差者的被确认的胜任特征。每一个特征就是一个维度,通常所说的“能力标准或能力指标”就是指各项胜任特征[5]。目前,胜任力模型主要以McClelland提出的冰山模型和Boyatzis提出的洋葱模型最具代表性。胜任力模型既可以用于专业人员基本业务素质测评、岗位考核、绩效管理的评价,也可以作为招聘遴选、薪酬设计、职位调整等环节的评判基础。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可以实现专业人员评价的职能化、科学化、合理化。把胜任力模型引入高等院校管理中,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全方位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促进高校整体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定,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属性,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石[6]。正由于此,由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组合而成的双导师制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流培养方式。行业导师的胜任力高低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与校内导师的胜任力模型有较为明显的区分。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是指一系列可以直接影响行业导师履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职责的个人条件和特征要素组合,主要包含知识、技能、特质、自我概念、价值观等。表征为包含两个向度上的多因素复杂关系,一个是显性的向度,即个人的基本条件,包括职务、职称、工作年限、科研成果等,显性的向度容易发现和评估,也是目前高校遴选行业导师的主要指标;另一个是隐性向度,包括动机个性、价值观、思维力、表达力、教育力等,隐性向度不容易被观察和测量。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的教育功能是本研究的基本逻辑起点与逻辑终点。特定的、实践指向的教育功能决定了实现该功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应该具备的特定胜任力特征。專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应该具备的胜任力特征取决于来源于实践又抽象于实践的教育功能,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否能够优化和提升又取决于行业导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胜任力特征。

2 研究设计

2.1 分析框架建构

本研究以层次访谈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的胜任力特征进行分析。具体来说,在3个月的时间内,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相关内容,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教师、学生以及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包括10位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10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导师、10位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10位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在整理好访谈录音和笔记的基础上,根据质性研究的分析步骤,对访谈内容进行结构化分析。为了降低访谈会因为“研究效应”而导致的失真泛化,本研究参考了大量以往的文献和公开的报道来提高研究的效度,以确保资料能够反映事实。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3级编码过程,结合文献分析结果,初步提炼出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的4个基本维度:思想素质维度、学术能力维度、教学技能维度、实践水平维度,以及维度内的35项主要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2.2 指标检验

通过质性分析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的基本维度和主要指标。尽管已经在质性研究原则指导下达到理论饱和,但为了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需要继续对质性研究得到的指标进行定量方法检验,确保指标体系的合理性。

2.2.1 问卷设计与收集

本研究按照思想素质、学术能力、教学技能、实践水平4个维度及35个测量指标,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进行了量表编制。在问卷设计过程中,采用问卷星来完成整个问卷的全面设计。为了实现问卷发放与回收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微信链接的形式完成问卷调查。调查范围从地域角度来看,涵盖了全国北、东、西、南各个区域;从学校类型来看,涵盖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学科高校及有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从学科角度来看,基本涵盖工、文、农、医、管理等专业学位学科领域。

此次问卷调研共回收350份問卷,根据问卷的题项分布,一般审题和回答完问卷的时间在90秒以上。因此,依据被调研者回答问卷所耗时间以及参考其回答问卷的质量,做出删减判断。由于此次调研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行业导师本身具有一定的先验性,对其自身能力具有较高的心理预期,造成问卷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偏高。但考虑到数据的处理工作和模型的拟合程度,优先删除35个题项全部回答一致的问卷,共14份,再删除作答时间过短的问卷,删除16份问卷,共剩余320份问卷。

2.2.2 数据分析

首先,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经过数据清洗,问卷指标的描述统计均值检测是以量表各问题项目的描述统计指标显示出所涉及题项的基本性质,过高或过低的平均值、较大的标准差(变差系数)与严重偏态等分布倾向,反映了测评项目可能存在鉴别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此次研究在于检验上文由扎根理论建构的概念模型以及抽象出的概念指标过多过细的原因,指标之间可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此次检验采用严格的标准删减指标,具体指标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题项平均数以高于6.75和低于5.33为标准,第1题项和第3题项的均值明显低于5.33的标准值,偏离整体量表内部的集中趋势;标准差以小于0.7或0.6为标准,第4、14、18、19题项标准差过低,存在低鉴别力问题;第25题项偏度接近1,具有明显的偏离性。按照如上描述统计分析结果,第1、3、4、14、18、19题项予以剔除。

然后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尽管指标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指标所反映的调研对象属性之间的关联性,但在设计问卷的问题时,同一题本的题项在测量同一种属性时,问题彼此之间不可避免地具有高相关性,同质性检验即借助单个问题与全量表总分的相关来进行评估。通过全量表总分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但剔除第2、3、10、11题项后,指标内部一致性反而提高,说明这些指标对内部一致性不是很重要。另外,第2、11题项的校正的“项目—总分”相关系数低于0.3,表明该指标的鉴别能力不够理想,内部一致性不好。因此,经内部一致性检验,第2、3、10、11题项予以剔除。

最后进行隶属度分析。要检验某测评指标对公因子的隶属度关系,可采用因子分析的共同度指标。共同度是指某变量在共同因子(维度)上载荷的平方和。共同度越大,表明测评指标对公共因子的依赖程度越高。一般情况下,某指标的共同度大于0.3的,即可认为该指标对共同因子具有一定依赖度。第28题项在实践水平维度因子载荷为0.48,在学术能力维度为0.37,具有一定的共含性,维度之间具有共线性,容易导致模型内部的内生性问题。因此,考虑予以剔除。

综上所述,经过数据检验后,共剔除11个题项,分别为第1、2、3、4、10、11、14、18、19、25、28题,剩余24个题项。这些剔除的题项内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涵盖关系,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共线性,具有相似的内涵或特质,信度不佳,因此予以剔除。

2.3 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模型

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模型(图1)。

3 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胜任力优化策略

3.1 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思想道德立场确立的主导者,也是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最直接实效者。长期以来,由于偏重于校内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而对于行业导师的立德树人功能空心化、悬置化,甚至无视化,忽视了行业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立德树人、价值引领方面能够发挥的重要影响。事实上,行业导师能够帮助研究生打开社会现实的窗户,展示真实的社会实践关系,与立德树人环环相扣,他们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质更容易被研究生所接受和汲取。提高行业导师的师德水平,凸显行业导师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特殊价值,是当前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应用型高级人才、体现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环节。首先,从制度层面,落实行业导师立德树人的基本职责。要将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纳入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框架,从制度层面对于行业导师的立德树人工作进行规范、监督和考核,将其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管理成效。其次,从认知层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的思想站位。行业导师自身要强化立德树人的自我认知,将专业实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从胜任力要求的爱党爱国、爱护学生、责任担当等因素出发,实现全方位的研究生培养。最后,从能力层面,提升行业导师的育人能力。“育人能力是由理论与实践、专识与通识、素质与品质多元要素构成的复杂体。”[7]这种复杂性决定了行业导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育人知识技能,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领域的涉猎。学校方面也要加强对行业导师德育技能、育人能力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将行业导师立德树人的能力培养纳入校内统一的教师培训体系。

3.2 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学术能力发展

在“双导师制”的设计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主要负责培养学生专业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实操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而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包含着相当的学术含量。学术是导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指导研究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既然作为研究生导师,就要符合研究生导师基础的学术红线。行业导师的学术能力要求虽然不能够等同于校内导师的学术标准,但是亦需要掌握一定的高深知识,满足一定的学术条件,这都是其不可或缺的胜任力因素。根据本研究得出的胜任力指标,既包括显性指标如行业导师的学术经历、学术成果,又包括隐性指标如实验设计能力、学术写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资料收集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可以看出合格的行业导师也必然要具备一定水平的学术能力。行业导师学术能力的保证,一方面要把好“进口关”,从遴选开始就要确立行业导师的基本学术能力标准,将候选人的学术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来对待,候选人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存量的行业导师要通过学术讲座、主题研讨等方式,有组织、有考核地加强其学术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行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的学术提升有效统一管理,建立行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学术合作交流平台,鼓励行业导师与校内导师之间的共同提升,通过积极申报横向课题、纵向课题、校企合作项目等科研过程,鼓励行业导师把握多样的学术发展机会。

3.3 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教学指导技能

导师教学指导的技术和能力,是其履行导师职责的最基本要求。在这一点上,行业导师与校内导师具有同质异构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在高深知识的支撑下,注重研究生专业技能的进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随着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凸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过程中更加突出职业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行业导师肩负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任务,他们的教学技能、指导能力,直接影响实践知识迁移的效率和结果,几乎可以决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在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学生高实践能力、高操作水平的培养要求与实践导师缺乏一定的教学指导能力的矛盾,这种具有某种弹性的教与学结构制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事实上,无论是教学组織、教学技术、语言表达,还是教学指导、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都缺乏规范的训练和评价。相关高校要通过教师发展中心、研究生院等,有组织地强化行业导师教育教学理念与技能的认知,引导行业导师逐步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丰富和完善其教学指导的方法与手段。行业导师受其自身工作限制,时间灵活性较差,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减少以面对面讲授为主的培训,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灵活、分散的学习,突破培训时间、地域的限制,提高行业导师教学指导相关能力与技能的有效性演进。同时适当采用研讨会、沙龙、座谈等形式对行业导师进行教学能力培训,提高其对高校教学互动的参与度与认可度。

3.4 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业导师实践水平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复杂系统,而任何任意的复杂系统的进化总是出现在这样的方向上:融合某些特征,分化另外一部分特征,并且在系列上发展为部分自主的下层系统[8]。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而言,其演进的自然目标是培养面向特定职业领域的专业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导师制”是这种实践培养目标的必然响应,行业导师的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存在的前提,也是“双导师制”推广的根基。行业导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实操示范、社会拓展、实践创新等能力结构,才可能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缺乏以实践为主体的统一的行业导师招聘流程和招聘标准,是目前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一方面,要改变遴选过程中过分重视从业时间、业绩成果等表象因素的倾向,要重视实践操作等隐性能力的判断是否符合行业导师的要求,可通过校企合作、科教融合等途径获得优秀行业导师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行业导师实践能力的考评机制,根据行业导师不同的工作特点和职业特征,高校会同合作企事业单位,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追踪式考评,综合学校相关部门、校内导师、企业负责人以及学生的多方意见和建议形成其实践能力画像,针对不足给予培训。如果仍达不到基本胜任力实践水平标准的,予以解聘处理。

参考文献

[1]杨超,徐天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双导师制”的制度设计及构建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66-70.

[2]M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3]WOODRUFFE C.Competent by any other name[J].Personnel Management,1991,23(9):30-33.

[4]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ROTHWELL W J,LINDHOLM J E.Competency identification,model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US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2010,3(2):90-105.

[6]王俊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两个基点——基础性和实践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3.

[7]刘志,韩雪娇.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需要突破的三重瓶颈[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5):13-17+64.

[8]欧文·拉兹洛.系统哲学引论:一种当代思想的新范式[M].钱兆华,熊继宁,刘俊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rofessional graduate industry supervisor competency model

WANG Nuo-si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33, China)

Abstract "Double Tutor System", which is jointly guided and coupled by both the university and the industry tutors, is the mainstream training mod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Among them,the competence level of the industry superviso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re is a relatively obvious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industry supervisor and the university supervisor.By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etency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upervisors, and through data testing, extracts four basic dimensions and 24 main indicator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upervisors′ competency, and constructs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upervisors.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hortage of industry supervisor compet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ndustry supervisor competence.

Key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industry supervisor;competency

[責任编辑 马晓宁]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胜任力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环境生态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胜任力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数控技术》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