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1-09-16朱嘉松刘燕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朱嘉松 刘燕萍

【摘要】本文以面积解题为例,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用面积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解平均数、求租船问题、进行数的计算等,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数形结合 面积解题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095-02

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数形结合既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面对抽象复杂的问题缺乏理解力和分析力的问题,数学课堂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直观,使繁难的数学问题简单明了。下面,以巧用面积解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感知抽象运算的过程,达到以简驭繁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一、用面积解题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

数与形关系密切。在运算定律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教学图形巧妙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利用面积解题指导学生理解运算定律,掌握计算方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所得的积的和)时,部分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时总是出错,且不会分析错误的原因,对算理的理解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于乘法分配律这一部分内容抽象性较强,学生学起来确实有难度,怎样才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强背概念和大量练习,这样的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对此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以面积解题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定律。

例1:下列三个长方形面积之和,等于把三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得出:21×73+21×26+21×1

=21×(73+26+1)

=21×100

=2100(平方厘米)

将三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呈现一个直观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素材图,使得学生更易于掌握乘法分配律。

二、用面积解题帮助学生解平均数

在总和不变的条件下,把几个不相等的数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得到的数就是平均数。学生在做一般的平均数问题时,只须牢记三个数量关系式,即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但在实际运用中遇到较复杂的平均数问题时,学生虽然懂得要“移多补少”,但不知道将移去的部分补到哪里,移补前后哪些数据发生了变化,导致做题时很茫然。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面积解题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平均数。下面以一道数学题为例谈谈教学实践。

例2:一次语文测试,四年级(2)班全体同学平均分为92.5分,已知女生20人,平均每人94分,男生平均每人91.3分,求这个班男生有多少人?

在教学中,笔者利用图“形”作为直观工具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问题,即通过画图用面积公式来求平均数问题。解题过程如下:

将平均分看作长方形的“长”,将人数看作长方形的“宽”,总分就自然可以当作长方形的“面积”。如图所示:

用线段gh表示男生平均分数91.3分,线段bc则表示全班平均分数92.5分,线段be表示女生平均分数94分,线段ab表示女生人数20人,线段ag表示男生的人数(横线的长短表示平均数的多少,竖线的长短表示人数的多少)。求男生人数是多少,即求线段ag长多少?由平均数的“移多补少”可知,长方形dcef的面积是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的部分,它正好补到男生低于全班平均分的那一部分,也就是长方形idkh的面积,由此可知,长方形dcef的面积等于长方形idkh的面积,这样就能将其转换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求问题。由图形可知,男生人数ag,正是长方形idkh的宽边。解题过程应先求出女生高出全班平均分的總分数,如下:

长方形dcef的面积=长×宽

=(94-92.5)×20

=30(分)

因为长方形dcef的面积表示女生高出总平均分的总分数,所以30的单位是“分”。这个面积与长方形idkh的面积相等:

宽ag=宽dk=长方形dcef的面积÷长hk

=30÷(92.5-91.3)

=25(人)

因为线段ag的长表示男生的人数,所以25的单位是“人”,也就是说男生有25人。列综合算式为:

20×(94-92.5)÷(92.5-91.3)

=30÷1.2

=25(人)

答:这个班男生有25人。

对两批学生用新老方法进行教学可知,画图移补面积的方法更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接受并掌握知识点。

三、用面积解题帮助学生求租船问题

图形的直观形象特点,决定了化数为形往往能达到以简驭繁的目的。如利用面积解题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调整船只,让学生在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充分感知调整的过程,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例3:全班同学去划船。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人;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人。那么全班共有多少人?

在教学时,教师的解题策略侧重于先假设有x条船,减少一条船,每条船坐9人与增加一条船正好坐6人的总人数相等,利用关系式列出下列方程。

方法1:设有x条船。

9×(x-1)=6×(x+1)

9x-9=6x+6

9x-6x=6+9

3x=15

x=5

全班共有9×(5-1)=36(人)

答:全班共有36人。

方法2:将每条船上的人数看作长方形的“长”,船数看作长方形的“宽”,从而将总人数自然看作长方形的“面积”。

分析:把C+B的面积看作总人数,将横线的长短看作每条船上的人数,竖线的高矮看作船数。因为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9人,所以ab的长等于9人,而减少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坐6人,de的长等于6人,dc的长等于2条船,增加一条船和减少一条船的情况下,二者相差两条船,可得:

面积C+B=A+C[]A=B

阴影A的面积=2×6=12(人)

阴影B的宽=12÷3=4(条)

总人数=4×9=36(人)

四、用面积解题帮助学生计算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数和数之间的运算本身是很抽象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以形助数的方法体会数形结合的直观生动性,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巧用“几何意义”来解题时,可以观察、寻找图形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出所求之数。这样很多学生就会对数学思维产生新的认识和体会,从中直观感受到数学的“美”。

例4:两个自然数,它们的和加上它们的积恰为34,那么这两个数中较小的数是多少?

分析:利用长方形面积的定义,特别是巧用“1”作为两个小长方形的宽。

a+b+a×b=34

a×1+b×1+a×b=34

如图:

(a+1)×(b+1)=34+1=35=5×7

a+1=5,(b+1)=7,即a=4,b=6

结合以上例子,学生逐渐明白了数形结合之间的关系、利用面积解题前后的情况变化,对面积公式能够运用自如,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得心应手。

总之,利用面积解题帮助学生理解“租船问题和简便运算、解决求平均数和数”问题,其实是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几个数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中的“以形助数”,它有利于协调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难讲的题目时,可以找一找数和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一条捷径,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更加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美术效应在小学数学教學中的价值研究”(编号:2017C25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嘉松(1968— ),男,汉族,广西贺州人,高级教师,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里宁小学科技辅导员,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数学教育、美术教育;刘燕萍(1970— ),女,汉族,广西贺州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数学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小学数学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