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教育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

2021-09-16陈华君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语文课堂

陈华君

【摘要】本文阐明智慧教育的内涵,论述智慧教育背景下以知识积累型拓展辅助课堂生成、以能力提升型拓展推动课堂生成、以语言训练型拓展展示课堂生成、以情感熏陶型拓展深化课堂生成的语文课堂拓展策略。

【关键词】智慧教育 语文课堂 有效拓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5-0037-0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而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在预设的基础上有不断的提升和突破,产生新的意义建构。这是语文生成性教学所要求达到的教学境界。而目前主流的网络学习方式缺少师生间思维的互动,课堂的生成性不强。智慧教育借助智慧教室和平板终端以及自适应学习平台PAL(Personalized Adaptive Learning)进行交互式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成为了一种可能,加之语文教师采用有效课堂拓展方式,语文课就有了更大的生成空间。

基于智慧教育情境的学科教学优势在于课前的诊断与调试、课中的互动与生成、课后的评价与提升都有大数据支撑,具备海量的学习资源、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和强大的交互功能。目前,基于智慧教育情境的语文课堂往往停留在以平板电脑代替大屏幕、黑板或作业本的层次,在技术设备、网络资源和教学技艺的有机结合方面还没有大的突破,导致课堂意义建构不丰富。下面,笔者探讨如何发挥智慧教育平台优势进行课堂拓展,促进语文课堂有效生成。

一、智慧教育情境为语文课堂拓展提供平台

智慧教育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借助智慧教育情境实现精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智能化技术(智学网、云平台、极课大数据系统、一体机黑板等)的应用,构建个体性自适应学习平台PAL(Personalized  Adaptive  Learning),丰富课程和学习资源,以大数据教育信息技术变革和丰富的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形成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与学新样态,包括在线学习、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等,其核心是推动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方法、工具、内容、评价等的全面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智慧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广度,加大学生思维的深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包以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为载体引入到语文教学中,这使得语文课堂更加智能,教学的表现形式变得多样,教学资源的获取更加便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注重跨越领域的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实践,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智慧教育情境无疑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育资源的网络化共享和高度的整合,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网络将各个移动终端联系到一起,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只是教室,还可以是根据学习需要把学校、教师、同学、图书馆等连接到一起的整个网络系统。同时,虚拟结合、情境感知是信息技术的必然产物。智慧教育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构建虚拟的学习环境,实现线上与线下的结合,使学生受益。

二、语文课堂拓展直接指向师生智慧生成

语文课堂拓展是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学生知识面狭窄处、生活经验缺乏处、思维深度不足处、认识水平较低处以及理解问题困难处为学生补充语文知识、搭建语文思维阶梯、提供语言训练平台等一系列的语文教学行为。它直接指向师生的智慧生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服务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语文课堂拓展讲究自然,基于学情,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建构。生成的内涵是生长和构建动态行进的过程。虽然说事物及其本质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在发展之前就存在的,但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在预习的时候已经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构建对文本的认知。事实上,基于智慧教育情境的语文课堂拓展应该是慎之又慎的,尤其强调拓展的“语文味”。

(一)以知识积累型拓展辅助课堂生成

所谓的知识积累型拓展主要指教师在学生知识经验缺乏时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比如语文教学中的作家作品介绍、写作背景、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观念以及不同文本中出现的知识性的教学资源。

1.自主積累

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智慧教育借助个体性自适应学习平台的开放环境,让学生拥有大量的参考资料,因此他们能够更好地凭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与作家、作品、背景等进行有机建构,从而生成新的意义单位。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的学习中常出现有关鲁迅介绍的填空题。这些虽是必须了解的常识,但也不一定要用填空的形式,而可以这样设计: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后说说你眼中的鲁迅。通过网络资源库,学生主动搜索相关材料,探究这些开放的问题,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能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人物和文本,获得独特的体会和理解。这与新课标强调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和感受是一致的。

2.实时推送

这种方式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利用主控屏向学生实时推送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料,辅助学生更好地在文本中穿行。比如探究《渔家傲》这首词抒发的思想感情时,可以穿插李清照的身世及南渡的境况,且出示的时机都为课中水到渠成之时,为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家国之恨的嗟叹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也可以将李清照和范仲淹两人的《渔家傲》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该词在长短、字数、押韵等方面的知识。教师还可以穿插写作知识“古诗词中的梦”,让学生思考写梦境的表现手法,将梦境和作者的现实联系起来理解。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穿插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宗璞的家庭遭遇,在文章对“物”的描绘、“情”的抒发以及“理”的领悟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这些穿插拓展的知识,是学生原来所不具备的,不仅为学生理解思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服务,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以能力提升型拓展推动课堂生成

能力提升型拓展重视在课堂里教学生方法、技能,并能举一反三,由课内向课外拓展,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

1.由外而内读出深度

在教学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及时向学生端平板推送《好一朵木槿花》《丁香结》以及《二十四番花信》等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群文联读。学生通过跳读描写花的句子,赏析作者表达感悟的关键句,了解宗璞在不同年龄阶段借“花”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仿佛看到了宗璞“焦虑悲痛—宁静喜悦—积极进取—从容豁达”的思想情感轨迹。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会学生从广阔的视野看一篇文章,学习抓住主线进行整本书阅读,显得大气磅礴。

2.由内而外读出方法

教学李清照的《渔家傲》这首词,教师可以采用古诗词教学多“读”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节奏,其次引导学生读懂意思,再次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最后引导学生读出感悟,归纳出“读—理—品—悟”的方法。教师以《渔家傲》为范例,教会方法,并要求学生自学其他诗歌,就是一种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

这样,有时是整堂课的架构,有时是一个小小的环节,教师就能借助智慧教育情境整合教学资源,挖掘文本潜藏的阅读价值,适当拓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以语言训练型拓展展示课堂生成

将“写”作为拓展教学的一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能唤醒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情感。

1.想象与仿写

教学李清照的《渔家傲》时,教师帮助学生赏析词的开头两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时,要求学生用“想象式阅读”从时间空间、观察位置、表达感受、形态动静等角度写一写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与此同时,教师推送课中知识,介绍什么是“想象式阅读”。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厘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后,请学生概括托物言志的散文的写法,明确选取恰当事物、抓住特征描写、表达情感或感悟的方法,接着由学生练笔仿写句子,选取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感悟,如“紫色的藤蘿壮观盛开,启示我们积极乐观、珍惜生命”等。这些拓展体现了“来自文本,又反哺文本”的理念,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论辩与演读

有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如将拓展练习设计成论辩的形式,让学生的思想碰撞出绚丽的火花。例如《黔之驴》就可以设计成辩论式的练习,学生围绕着“是谁造成驴的悲剧”展开辩论。线下课堂直接开展辩论赛,线上教学时,既可以开展视频对话,又可以在虚拟课堂里推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拓展既加深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把握,又加深学生对课文寓意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种类型的练习能促进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同时培养表达能力。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演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邹忌、妻、妾、客,在演读中体会人物微妙的情感变化,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情感熏陶型拓展深化课堂生成

这种教学途径是通过不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融入文本,而这种融入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清代袁枚的小诗《苔》,作为新课的引入部分。这样的引入进行了古诗文方面的拓展。“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句诗不仅让学生初步接触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还使他们感受到“苔”虽卑微但积极向上的情感世界,为本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教学《渔家傲》时,教师穿插梁启超对李清照的评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帮助理解词的风格。教师让学生读《如梦令》,说说同是乘舟,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再和《夏日绝句》比较,说说抒发的情感又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这样的拓展,结合写作背景,了解到生活境遇的不同使得作者的情感世界也产生巨大的变化,对这位“第一才女”精神才气的了解更完整了,那就是既温婉如玉,又坚如玄铁。更重要的是,这一拓展自然唤醒了学生的“抒情主体意识”,容易走进文本,与抒情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对这首词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诸如此类的拓展不胜枚举,需要教师精心打磨。

语文课堂的预设性拓展比较多,相对容易一些,难就难在现场生成性的拓展。语文课最精彩的就是上课时出现学生思维的“不顺”“错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能信手拈来,四两拨千斤,恰到好处地拓展,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认识,那么就是理想的状态。

基于智慧教育情境的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平台能起到辅助拓展的作用,在其推送功能上,大量的资源可能会冲淡学生对文本本身的研读。所以,语文课堂拓展也要适时、适度、适当,在真正有必要的时候再进行,而不是为了赶时尚或者故意要开掘对文本理解的深度而进行,毕竟教师上课除了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考虑“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智慧教室+课堂教学结构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宏伟目标的根本途径[J].教育研究,2015(11).

[2]祝智庭.郁晓华.管珏琪.黄沁.面向“人人通”的学生个人学习空间及其信息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5(8).

[3]陆一平.初中语文助学案的编写与实践运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智慧教育情境的初中助学案教学深化研究》(课题编号:E-c/2018/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