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策略研究

2021-09-15韦俨晏

启迪·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一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小学

摘要:语言是学生成长过程当中需要基本掌握的生活技能,以更好地与人交流并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处于农村环境下的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其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更需加以重视的问题及内容。既是现代教育发展及对于人才标准的基本要求,亦是素质教育下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教师则需要积极探索,以寻求科学的教育策略及途徑,切实落实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农村;语言表达能力;小学;一年级

引言:

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新时期语文学科素养中提出的核心基础内容,亦是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的基本技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并积极培养。相较于城市学校,农村小学生的生活活动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且语言环境亦是较差。因此,教师则需对此加以重视,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构建全方位教育措施,促使其能够高效率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

一、以文本为依托,夯实语言基础

语文课程的基础目标则是作为交际工具,用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及交流能力,教师则可将其工具特点充分发挥。就农村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而言,不论是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还是因其年龄限制,其语言基础远不如城市小学生。同时,在农村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培养方向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言基础知识的教育指导,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干涩、空洞且存在病句现象。尽管在课程中学习了佳词妙句,但学生却不会有效运用[1]。基于此,教师则可从基本的听、说、读、写作为培养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鉴赏、体悟中感受语言表达的技巧,以口头表达的练习逐渐深入至书面表达,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例如,在口语表达的练习中,教师则可在课程教学时,借助于文本中的基本句式引导学生进行造句训练,以增强学生句式的掌握,提高其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比如,在《比尾巴》一课,教师则可将句式“(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公鸡)的(尾巴)(弯)”提炼出来,让学生练习说话,在学生逐渐掌握这一句式的运用之后,则可设立主题,如,可围绕这一课文设立以“花衣裳”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再如,在写话训练中,则可让学生把说出来的句子写下来,进而由写一句话拓展为写一段话等。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学生则能够在训练与练习中逐渐提升其说写表达的能力,从而为其语言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紧张情绪

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课堂教学,现阶段普遍存在的现象为:学生并不积极发言,且担心被教师点名提问,更是不愿向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课下时间力,学生的话匣子则被激活,形成瞬间切换的语言现象。这是由于课堂氛围给予了学生过大的压迫感,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害怕被教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在这样消极的心理影响下,导致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不高,更是难以实现互动性课堂[2]。而语言表达的培养需要与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样,教师才能够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则需首先转变并树立更为和蔼亲切的教师形象,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形成友好和谐的沟通行为,让学生的紧张情绪得以有效消除,从而提高其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构建情境导入的方式,用以营造和调动课堂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能够提高其学习的热情,使得课堂互动得以有效实现。例如,在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则可以此为话题,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比如,“大家喜欢冬天吗?冬天的天气是怎样的?大家是怎样在冬天进行游戏的?以‘雪’为中心的游戏你都玩过哪些?”等,这样,在生活情境下,通过问题的引导,逐渐将课文主题引出。于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情境及生活化的话题则能够更好地调动其表达的欲望,从而与教师形成有效互动,在回答教师的问题中,亦能够使得小学生有效实现语言表达的锻炼。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教育的方式,即采用赏识性教育策略,适时的给予学生表扬及鼓励,并耐心的指导学生的不足之处,如此一来,学生则能够在情绪有效缓释的氛围下,更好地表达自己,接受教师的指导与建议,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组织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交际活动

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语言知识及素材内容,教师可将其加以利用,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创设多种语言表达的交际活动,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语言表达的练习。在教学方式上,可构造学生表达交流的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语言锻炼提供多元环境[3]。例如,在学习课文《要下雨了》时,教师则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而组织学生展开小组交流活动,如“下雨前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小动物是怎样判断天气是否要下雨的?”等;在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的学习中,则可发散学生的思维联想潜能,让学生将其故事情节进一步补充,如“你认为老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在大会中说明?课文中还有哪些动物没有被通知,你觉得在通知它们的过程中还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等;在《咕咚》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则可让学生展开角色表演的活动,其中有着各种小动物角色,教师则可让学生依据各自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如小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等,让学生在表演过程当中脱离书本,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故事,比比看哪个表演小组表演的故事最为生动形象;在《荷叶圆圆》一课中,教师则可组织学生至附近的公园观赏荷花荷叶,使其能够在与大自然的亲身接触中获得感官体验,进而引导其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感受等表达出来。由此可见,语言训练的组织方式俯拾即是,教师应用心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环境,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不断的练习与训练,从而逐渐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有效转变。

四、以阅读为平台,丰厚语言积淀

语言知识的丰富积累是语言表达有效提升的前提保障,但农村环境下的小学生缺乏一定的阅读资源,加之阅读兴趣度的欠缺,导致阅读量并不充足。因此,教师需加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在教材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知识储备量,从根本上夯实小学生的语言基础,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有效提升[4]。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在课程教学时为学生适当地进行拓展普及,以讲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组织分享活动,让学生从中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积累语言知识资源,进而使其在分享中得以实现语言的锻炼与提升。例如,在学习《端午粽》时,教师则可将端午节的习俗、传统文化故事等给学生讲述,进而提出阅读活动——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节日为主题,搜集相应的资料内容,进而为大家分享讲述相关的知识内容。

五、结束语

教师应将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要任务,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探索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促使农村的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和提升自我,使其能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获得能力的综合提升。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需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并组织开设多种可供学生表现的活动及平台,同时,还需充分利用并发挥教材作用价值,以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得以在不断地学习与训练中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侍春芹. 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弱的原因分析及破解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学生版), 2019, 000(006):52-54.

[2] 文春蓉.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 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18.

[3] 杨小青. 开启迎接阳光的窗──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7):212-212.

[4] 汤艳子. 怎一个"说"字了得——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J]. 成才, 2017, 000(007):46-47.

广西省上林县城西小学 韦俨晏

猜你喜欢

一年级语言表达能力小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