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教育

2021-09-13叶丹全

教育界·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幼儿教学养成教育

叶丹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保护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要重视对其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为环保工作的良好落实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促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学;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学习、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教育中落实环保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其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环保教育是幼儿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形式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并引导幼儿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而且能够为幼儿今后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一、培养垃圾分类习惯的意义

在幼儿教育中落实环保教育,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在生活、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如果得不到分类回收,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不利于资源的回收再利用,严重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所以,如何减少垃圾,改善环境,是人类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第二,随着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尽管目前人类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对环境实施保护,但没有获得理想效果。为了增强全民的危机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需要从娃娃抓起,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但是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与监督,无法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与推广。所以在可塑性较强的幼儿阶段对幼儿实施垃圾分类引导,使其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对我国环保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教育内容

(一)提高幼儿的环境认知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垃圾分类意识,首先需要促进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丰富幼儿的自然感知,為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奠定基础。教师需要树立起“环境是幼儿的重要教师”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为幼儿创设相应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与自然进行有效接触,使其更加亲近自然,认识到自然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显著提升幼儿环保的自主性。

(二)了解垃圾分类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就是依据垃圾性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处理。培养幼儿垃圾分类意识,可以增强幼儿的垃圾观念,使其了解可回收,不可回收,干、湿垃圾的性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详细内容进行了解,从多个角度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教师还可以定时、定点引导幼儿投放垃圾,对幼儿投放垃圾的良好习惯进行培养。

三、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途径

(一)在生活教育中加强幼儿感知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想要对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进行有效培养,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有效宣传,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引导幼儿对垃圾分类的方法与规则进行了解与掌握,然后在不断地实践、体验积累中,对幼儿习惯产生有效影响。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宣传区域,组织幼儿制作简易垃圾桶,对垃圾桶外形进行个性设置,使其变为幼儿较为感兴趣的形象,例如白色的小兔、橘色的小猫、蓝色的精灵、黄色的城堡,并依照垃圾种类对垃圾桶进行命名。为了让幼儿明确每个垃圾桶盛放垃圾的范围,教师可以运用多种颜色的卡纸制作相应的垃圾形象,并粘贴在垃圾桶上。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对垃圾分类产生更加明确的理解。

此外,教师可以运用童话、歌谣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与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显著提升幼儿的垃圾分类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功能不同的垃圾桶,引导幼儿设计相应的宣传标语。如针对可回收垃圾桶,幼儿会写:“如果遇到可以回收的垃圾,可以放到我这里呦!”幼儿还可以通过绘画方式进行表达。幼儿在亲身参与中进行体验,有利于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与掌握垃圾分类相关内容,在垃圾分类方面产生认同感,并且可以提升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监督意识与能力。

(二)在游戏中培养垃圾分类习惯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有效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培养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游戏落实教育目标,让幼儿意识到不同垃圾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对垃圾分类进行亲身体验。

例如,在“垃圾宝宝回家”游戏中,教师可以在纸上写出实际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垃圾,并在小木桶上贴上“不可回收”“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标志,让幼儿依照垃圾分类标准将写着垃圾名称的纸放进小木桶中,有效实施分类操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而且能够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为了让幼儿充分了解废物再利用的意义,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一些安全、干净的废品制作充满创意的工艺品,在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提升其实践能力的同时,有效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为。更重要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够对生活、艺术的美产生深刻体验,这对于幼儿的健康、全面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有效组织主题活动

幼儿园是开展与落实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成败对幼儿园教育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幼儿实施环境教育,需要立足于幼儿园,将幼儿园教学与社会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对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垃圾分类回收,创设美丽生活”主题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口号形式在无形中对幼儿实施教育,然后开展分级教学,引导幼儿对垃圾的来源、种类、危害等进行调查,使其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到垃圾分类的方法与重要性,并对垃圾回收再利用产生有效认知,同时还有利于幼儿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对环境实施保护。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效延伸主题活动,鼓励幼儿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对垃圾实施分类处理,珍惜与保护资源。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对垃圾进行分类,明确认识分类标志,同时让幼儿在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的基础上,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环再利用的。教师以幼儿自身特点为依据,对教育尺度进行有效把握,在确保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对垃圾实施有效分类,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为环保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四)日常活动中培养垃圾分类意识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通常会设置众多的活动时间与区域,让幼儿依据自身兴趣、需求对活动进行自主选择。所以教师可以将垃圾分类教育融进幼儿的日常活动中,以提升幼儿的探索能力;并在互动活动或者手工制作中融入垃圾分类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环保理念。在日常活动中实施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教育活动。

例如,让幼儿对垃圾收集员、分类员等角色进行扮演,对垃圾收集与分类的过程进行体验,并对其产生深刻认识,以帮助幼儿树立起完整的垃圾分类理念。在手工制作活动中融入垃圾分类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分清垃圾的性质,掌握对垃圾进行处理的方法,发现变废为宝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利用资源,明白可回收的重要意义,而且能够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多种多样的玩具,充分调动幼儿开展垃圾分类的兴趣。环保理念的培养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教师长久坚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落实环保教育,有效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意识与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

(五)重视家园合作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同等重要,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教育高效开展的重要手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教师,如果父母在幼儿面前没有树立良好表率,缺少与教师的有效配合,那么就很难保障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所以在对幼儿垃圾分类习惯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教育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幼儿园平台等将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给家长,让家长对幼儿所学知识加以了解与掌握。这样有助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榜样,有意识培养幼儿的垃圾分类习惯。同时,幼儿园可以组织相关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与家长配合实施垃圾分类。家长在对良好生活环境进行创设的同时,要为幼儿进行有效示范,显著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能力。

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是落实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在现代化社會背景下,幼儿园需要重视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其从小就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而且有利于提升整体国民的环保意识,从而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杨媛媛,杨洁.幼儿“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07):84-87.

韩品品.基于垃圾分类养成教育的幼儿园文明行为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09):103.

王建华.浅谈幼儿日常实践活动中环保教育的渗透[J].才智,2019(08):178.

肖玲,单宝顺.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05):12-14.

陆云凤.幼儿园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教育的路径[J].家长,2020(11):187-188.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幼儿教学养成教育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多元智能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