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11-15黄璜

科教导刊 2016年25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垃圾分类

黄璜

摘 要 我们通常说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指以非环境专业学生为对象的环境普及教育。国外的环境教育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活动都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我国的环境教育开展得比较晚,环境教育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其中一个方面就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环境教育方法还是以灌输式教育、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代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高校学生几乎都是住校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是在学校里完成,这就给了我们进行非课堂教学模式的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本文我们就以这两个方面中的垃圾分类及处理为例建立环境教育的非课堂教学模式,让环境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 环境教育 环保技能 非课堂教学 垃圾分类

因为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所以在我国当代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在理论上越来越重要。但是,因为其无益于提高考试成绩帮助升学、教育成效又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所以在应试教育的体系里很多学校或家长都认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这样一门素质教育课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且教育成效也已显现并发挥作用,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及加快步伐赶超。我们现在通常说的环境教育,主要是指以非环境专业学生为对象的环境普及教育,而这样的环境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认知,应更强调的是情感的认同。

1 国外环境教育现状分析

国外的环境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环境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我们知道,日本的环境教育体系是比较成熟的,在日本环境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能够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人与人以及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让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环保,树立对周围环境负责任的行为态度;三是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解决能力,掌握环境保护的技能。为了实现这三个主要目标,日本在各年龄阶段的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时进行了系统的分工: 初级阶段是亲近、热爱自然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自然,并知道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学生; 中级阶段是了解自然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教育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高级阶段是保护自然教育,目的在于掌握保护自然的技能,理解保护自然的意义,教育对象是高中生。

国外很多发达国家的环境教育在注重课堂教育的同时,也已经越来越注重多种教育形式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比如英国早就建立了360多个环境教育基地,通过户外学习、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技能。在基地里学生在进行劳动实践的同时还可以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完成实践报告。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增长了他们的环境知识,改变了他们的环境态度,还进一步提高了他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除了建立环境教育基地,很多国外的学校还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的机会,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如围绕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举办讲座、召开演讲会,或根据环境现状进行舞台剧的编排等,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和技能。另外,许多发达国家还广泛地采用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环境教育,通过营造各种在教室和书本上不可能展示的生态情景,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环境教育的效果。

2 国内环境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的环境教育开展得比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的高等教育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教育的各阶段没有明确的具体分工,更未将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及环保技能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基础工程来重视,使得环境教育的开展缺乏规范。根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仅有10 %左右的院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了环境保护课程,这就造成了我们很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环境意识较差、环保技能缺失的现状。目前我国环境教育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其中一个方面就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环境教育方法还是以灌输式、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3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我国的高校多采用学分制,课程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针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环境教育类课程还没有设定为必修课,如果设置为选修课那必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无法接受环境教育。而且,由于国家对环境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对环境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具有专业的高素质环境教育人才缺乏。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从事环境教育的老师并非环境专业的毕业生,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技能的培训。面对这样的一个现状,我们开始思考能不能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这样既不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又能达到环境教育的效果,使学生能够自觉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

高校教育的特点有别于我们的初中、高中,高校学生几乎都是住校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几乎都是在学校里完成,这就给了我们进行非课堂教学模式的环境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条件。高校学生的日常主要是学习,但除此之外到食堂就餐、在寝室修整都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可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的细节。现在我们就以这两个方面中的垃圾分类及处理为例建立环境教育的非课堂教学模式,让环境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

3.1 食堂的环境教育

食堂是面对高校学生的一个主要服务窗口,通常会聘请大量的工作人员来完成食堂的日常工作:摘菜—洗菜—做菜—清理垃圾。而食堂整个的流程当中产生的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针对大量的厨余垃圾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的是收集、售卖的方式,这样难免产生浪费和污染。

而现在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到食堂的运作,不仅作为一个消费者,更是作为一名工作者。首先,我们给学生制定一个劳动学分,让学生在课余自行安排时间到食堂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完成相应的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学分。当然这个劳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劳动,而更关键的是让学生熟悉食堂的运作,知道每天食堂产生的垃圾量到底有多大,厨余垃圾可以怎么优化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树立了节约环保的意识,培养了环保的技能。其次,针对厨余垃圾的优化处理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一个厨余垃圾堆肥系统,这样可以减少厨余垃圾的排放。同样的,这个过程一样要求学生的参与,每天每餐进行食堂劳动的学生会要把今天的厨余垃圾放进堆肥系统。同时,将前几天已经堆肥好的优质有机肥取出,这些肥料可以作为整个校园绿植的肥料,让学生去施肥,如果肥料用不完,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些售卖活动。既可以形成一种优良的校园文化,又可以让学生得到环境教育及环保技能。

3.2 寝室的环境教育

高校学生在学校内的时间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寝室度过,所以我们的环境教育也不能忽视这重要的一部分时间。我们有宿管员负责寝室管理工作,学校也请了专门的保洁人员维护寝室卫生,这样一来,学校管理成本必然提高,而且管理效果不一定很理想。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将宿舍的保洁工作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如果把每栋宿舍楼作为一个独立的社区,而每一个寝室就成为一个个独立的家庭,每个家庭都要完成在家庭内部的垃圾分类以及分管区域的卫生。首先,我们在寝室设计垃圾分类区域,让每个寝室的成员都参与垃圾分类,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可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其次,我们分类好的垃圾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放到寝室门口,比如:星期一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星期二不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星期三有毒垃圾和厨余垃圾,如此循环,然后由当天值日的学生统一回收到学校规定区域,没有按规定时间丢弃的不予回收,各自寝室收回。当这些规定成为习惯以后,比起保护别人辛苦的成果,学生对自己的成果也会格外的珍惜,保护寝室卫生和进行垃圾分类的优良习惯也会继续坚持。

其实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可以找到环境教育的突破口、都能进行环境保护、都能完成节能减排,只是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意识和技能。我们现在对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的思考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愿意去摸索、大胆去尝试,总能找到一个适合我国教育特点、有特色的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垃圾分类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与整合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简谈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刍议校园垃圾分类与高校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