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单元整体,构建有机的体系化教学框架

2021-09-13葛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

葛群

[摘   要]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是促进學生统整性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从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入手,把握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深入建构单元课文之间的深度联系。大单元视角下的语文教学,鼓励师生站在整体视角下,充分关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强化课堂内外的有机整合,巧妙地利用资源。

[关键词]单元整体;构建体系;教学框架;完整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0014-02

传统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习惯于以单篇为抓手,将学生的认知思维始终局限在所要教学的“这一篇”中。大单元视角下的语文教学,鼓励师生站在整体视角下,充分关注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强化课堂内外的有机整合,巧妙地利用资源。从信息认知加工的角度来看,学生完整认知知识信息须经历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过程,这与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一一对应。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有效联结的方式编排教材,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抓手。笔者即以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紧扣人文主题,从零散走向统整

统编语文教材中各单元的人文主题贯穿整个单元,在单元内部形成一条隐性线索。教材所设置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单元教学需要借助整合策略,凸显单元的核心主题。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核心主题是“民俗”,其指在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这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所编选的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以及《灯笼》,都展现了不同地域的民俗民风。从单元整体角度入手,学生就可以借助文本的语言内容,感受风格迥异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从而更加深入地感知与理解民俗的价值和内涵。

鉴于此,笔者站在单元整体视角,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深化对单元核心主题的认知,进而把握主题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每篇文章中的民俗内容,感悟民俗内涵的丰富和独特。这种真实、多维的整体性阅读,能产生较好的阅读效果。

其次,引导学生把握文本所展现的与人文主题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揭示文本的表达核心,而且可以成为学生深入解构文本和探究表达方式的抓手。比如,社戏这一独特的民俗,成为鲁迅铺陈和架设小说情节的支撑点;用“信天游”这一独特的民歌形式写成的《回延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安塞腰鼓》通过描写陕北雄浑奔放的安塞腰鼓,展现了磅礴的生命力量……

由此不难发现,紧扣单元的人文性主题开展的整体性阅读,让单元中的每篇课文之间都建立了深度的联系。这能让学生对单元主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将阅读引向更深处。

二、聚焦能力发展,从习得到运用

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表达情思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学习品味具有表现力的语句。细读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包含这样几个方面:语文知识——体会表达方式,语文能力——体味情思、赏析语言。怎样才能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学生动态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适切的阅读方法,以构建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逻辑链。

统编语文教材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每一单元都涉及“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内容。在教学教读课文时,教师需要借助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阅读策略,带领学生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目标。在教学自读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迁移运用从教读课文学习中积累的方法,以更好地吸收内化这些方法。课外阅读内容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补充。单元整体视角下的语文教学需要搭建从“学”到“用”的平台,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运转和能力提升。

笔者结合这一单元的具体特点,主要研制了以下两个教学板块:

1.阅读方法教学。基于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获取最真实的感受,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单元教读课文时,需要设置具体而适切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切身的体会,从而获取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以单元开篇课文《社戏》为例,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紧扣主题“民俗”,感受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领略作者的内在情思。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仿照习题中的范例,尝试运用四字词语概括相应的文本内容。再请学生仔细品味思考:课文中所提及的豆,是普通的豆,所提及的戏让“我”昏昏欲睡,但“我”最终却评价它们为“好豆”“好戏”,你是怎么理解的?在这整个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什么?这样的教学引导包含了多方面内容的训练:其一,基于文本内容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而精准地厘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梳理故事情节中存在的因果关系,从整体上感知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其二,在分析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会文本内容和作者情感,辨析这些语言表达方式所形成的独特表达效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完成文本信息的吸收和加工,步入深度思考的阅读境界,形成具有规律性的阅读思路和方法:先概括提炼具体内容,再辨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最后归纳体悟作者蕴藏在语言中的独特情思。

2.用法揭示。学生可将在单元教读课文学习中获取和积累的阅读方法,用于其他单元课文的学习。当然,如果课文的文体不同,便应将这些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通过《社戏》的学习,学生知晓了要辨析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具体的辨析方法。笔者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其他三篇文章的阅读中。比如在教学《回延安》时,引导学生概括这首诗每一章节的要点,梳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并通过辨析比兴、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来感受采用“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独特表达效果。在《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罗列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体会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独特情感,并品味文本中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如长短句结合、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等,并分析具体产生的表达效果;在散文《灯笼》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概括每个语段的要点,整理作者所描述的事情,并分析大量使用抒情性语句、议论性语句以及古语的表达效果。

在文本的创作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人文主题,作者会选用完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言表达方式会给予素材全新的艺术生命,并使生成的内容和谐统一。语文教学需要探究不同体裁和内容的文章的特点,揭示其独特的语言表达艺术,并引导学生积极整理所学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基于读写融合,从模仿到创新

著名语文教学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他我在读文章的时候,常常把自己放在所读的文章中,两相对比,然后追問自己:如果是我会怎样写?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中最为本质的一种方法,即读写融合。从读写融合的角度再来审视叶老所提出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论述,就不难看出:教材这个“例子”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为典型的写作范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写作方法等,让他们将自己放进文章中去感知、去洞察,以有效唤醒学生“如果叫我来写”的写作激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从文本阅读中积累的各类方式方法,尝试着进行仿照性练笔,在信息输出和方法迁移运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即引导学生学习仿写。结合单元的教学要求,笔者引导学生仿写相应的课文。这些经典的课文中有许多学生可模仿的内容,如行文布局的方式、情感抒发的方式、遣词造句的方式等。笔者选择其一,引导学生开展仿写训练。笔者的指导没有止步于仿写训练。新课标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情感和观点。学生能够通过写好的文章,与相应的读者进行交流,并分享心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因此,笔者从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民俗”入手,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家乡的民俗民风,写一个片段。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有的学生选择描写自己家乡除夕的风俗,有的学生选择描写自己家乡端午节的民俗民风,等等。他们尝试运用学习到的方式方法,组织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读写练习中,学生不能一味停留在模仿的层面,而要在有效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作品创作,致力于和潜在的读者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认知和情感。学生要想在创作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更具有感染性,便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实际,并学会运用从教材中习得的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技巧。因此,在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打破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壁垒,让阅读和写作相互协调,进而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统整性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从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入手,把握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深入探究单元课文之间的联系,着力关照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和运用,真正锻炼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
立足单元,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制定
以单元为整体实施学法指导策略的研究
浅谈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统整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无限生长
也谈“单元整体”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英语单课有效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