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2021-09-10肖圣桃裴乐圆

康颐 2021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

肖圣桃 裴乐圆

【摘要】目的:探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武汉市第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接诊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档案资料统一封存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设定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SAQ各项指标的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麻醉患者,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临床运用价值大。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预见性护理;SAQ;心血管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090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分为恶性劳力性心绞痛、初发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1]。患者往往感到胸痛不已、恶心呕吐、呼吸不畅等,如果不及时治疗,极易恶化成急性心肌梗死,造成患者生命岌岌可危。针对该疾病临床症状及危害性,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必要。目前,医学模式得以有效改变,传统护理模式已经难以迎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身心需求。现阶段,预见性护理凭借可科学分析疾病、预先评估高危风险、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等优势广泛运用于临床疾病护理工作中。对此,本研究尝试将预见性护理干预运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工作中,现将整个研究内容及过程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病例来源:从2019年1月—2020年6月到武汉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群体中进行随机抽取。

1.1.2病例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满足临床诊断标准[2];完全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流程,并積极参与其中。(2)排除标准:同时患有重要脏器类疾病、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处于妊娠、哺乳等特殊阶段或者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依从性较差;存在药物过敏史;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1.3随机分组: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单中心研究,根据上述标准,本研究共纳入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接诊的顺序,将其档案资料进行统一封存,并由第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档案资料进行随机分组,以其中一组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设定为实验组,分别有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分为12:20,中位年龄为(58.04±3.11)岁;实验组男女比例分为10:22,中位年龄为(57.21±4.53)岁。通过对两组一般性资料的分析与对比,两组差异并不明显。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患者致病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如实记录病况,并加强用药的科学指导。实验组则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

1.2.1诱发因素预见性护理:医护人员需就有关疾病的医学教育知识为患者做一详细讲解,使之在治疗中能够做到积极配合;让其知晓天气变化、饮食不当以及情绪波动过大等因素均会诱发此病,让患者能够有效预防,将不稳定型心绞痛疾病复发的概率降低。

1.2.2心理预见性护理:对患者生活习惯及情绪进行细致观察,积极沟通与交流,缓解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始终保持愉悦、轻松地应对心态。在交流过程中,找到患者不良情绪诱发因素,并巧妙地借助心理学知识进行针对性疏导,指导家属参与其中,用心关爱与支持患者,强化其康复信心。另外,反复强调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意义,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科学合理的锻炼活动中,并借助音乐、书籍、电视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利用宣传手册、图文海报及座谈会等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知识,并积极推广康复者有益的治疗经验,注重成功案例对患者心理的支持,促使其对临床治疗充满信心。

1.2.3观察预见性护理:牢固掌握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症状,重点观察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如实记录患者血压、 血糖、血脂、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及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对后续预防措施进行重点总结[3]。重点指导患者掌握心肌梗死有效的预防方法,若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迅速判断,第一时间通知医生抢救,并积极配合。

1.2.4用药预见性护理:嘱咐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抗凝药物等常用药,并详细讲解用药期间注意事项,用药期勤于迅速。

1.2.5饮食预见性护理: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合理搭配,对盐分摄取量进行有效控制,最好使用高纤维、低脂低糖、新鲜的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戒烟戒酒,禁止摄入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严格按照少食多餐的理念,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严格控制。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SAQ评分情况进行重点观察,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对疾病认知程度和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越高,情况越好)、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和心绞痛发作(评分越高,情况越差)。如实统计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调查最终所得的数据处理选用的是SPSS22.0统计学软件,血糖水平的表示单位应用的是(x±s),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t;风险筛出率的表示单位应用的是[(例)%],代表检验值的单位为x2,P<0.05代表比较对象的最终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SAQ评分对比

据统计,实验组对疾病认知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据统计得知,实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典型疾病之一,患者表现出持续性心绞痛症状,且痛感强烈,持续时间较长,老年人是高发群体。对于该疾病而言,血小板聚集、血栓、冠脉痉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均是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再加上老年人年龄较大,疾病知识较为匮乏,居家护理效果较差,不利于身体健康。该疾病患者除了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常规药物外,还应加强临床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抑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强化临床效果,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预见性护理则是以预防保健为指导思想,护理人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基于患者病情进行重点分析,预先评估各种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方案,有效防患于未然[4]。同时,这一种护理方式能够把被动护理转换为主动护理,从简单遵照医嘱转化为主动观察病情,并基于疾病评估状态对护理方法进行调整。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SAQ各项指标的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这充分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常规护理一般是监测患者病情得到变化,重点提醒各种注意事项,广泛宣传疾病知识等,然而并未有效预防病症的发作,患者一旦发病则无法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措施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预见性护理除了常规用药干预,还对诱发因素、心理、病情观察、饮食等方面进行预防干预。提前告知患者疾病诱发因素,抑制饮食、作息习惯的改变,预防病症突发出现。饮食护理中,嘱咐患者各项禁忌,戒烟戒酒,并对刺激性食物进行限制。对于一些自控力较差的患者,应加强观察,指导其使用低盐、胆固醇含量较少的食物,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便秘的出现。另外,治疗过程中患者往往会产生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应对患者情绪变化进行及时关注,构建互相信任、良好的护患关系,真正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引导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总之,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而言,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瑞.评价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00+109.

[2]吴晶晶,冯欢,潘洪.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26—3928.

[3]魏俊峰.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5):149—151.

[4]吴德雪.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状态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0):1917—1919.

通訊作者:裴乐圆,江汉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提高重症肺炎患儿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深静脉导管堵塞中的效果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探析
预见性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