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点亮诗词课堂 晕染诗意人生

2021-09-10张微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0期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张微

摘要:时代更迭,但经典不变。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滋养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社会不断进步,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更为重视。《中国诗词大会》作为推广诗词的电视节目,不但引起了社会广泛热议,也引发语文教师们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新思考。分析《中国诗词大会》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可以为教师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词教学,更有效地提高古诗词教学,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引言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联合主办的节目,节目由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等文化名人担任嘉宾,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学习古诗词、背诵古诗词的热潮,在古诗词中,人们学习到了诗词蕴含的家国情怀、文化内涵和人生真谛。古诗词更是高中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能与时代接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同学们热情不减时,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诗词,并提高诗词课堂的有效性。

一、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视角,探讨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以此助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首先应该明确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改革古诗词教学方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不够重视诗词背景的分析,知人论世是诗词理解的重要环节,只有明确作者的资料、时代背景等,才能更好探析古诗词的思想内涵,感悟蕴含的传统文化。但是很多教师对此不够重视,只是简单一说;二是教学情境不够生动,学生的生活比较单一枯燥,很难对诗歌的意境进行想象还原,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氛围与教学环境,把学生带入诗歌意境,进而体会诗歌情感;三是朗读教学不到位,诗歌的语言是文字的结晶,也是最易于吟诵的语言,教师若能且歌且教,那么诗歌教学必然趣味盎然;四是学习方式单一,很少运用游戏和竞争式的教学方式。

二、由《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教学设想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中学语文的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无法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光影效果,但是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相关设备,通过声音、图画等媒介将诗词的氛围烘托出来,为古典诗词教学服务。例如,教师可以借鉴康震老师“你画我猜”的形式,增加考察形式的趣味性;借鉴“飞花令”的环节,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地阅读相关的书籍,增加学习古典诗词的趣味性;语文教研组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开展校园诗词大会,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一)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独到的体悟,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独立、能动的人,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不仅与活泼开朗的学生,而且还要注重与沉稳严谨的学生开展交流。传统的课堂,就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解释诗意,分析情感,都是教师一个人在主导和完成。结果是学生所得的知识是机械又刻板的,是教师自己认为的知识,并不是学生自己学习和体会得到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们思想便不再灵活了,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这明显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古詩词教学中,学生若能主动的理解诗意,在把握了知识点之后,能够将生活中的场景,自己的成长体验,与诗词结合起来,这样诗词才能留在学生的心里,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里。例如,每当春节来临时,家家户户辞旧迎新,灯火通明燃放烟花,不禁想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看到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学生头脑中可以闪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春景;在夏天傍晚的小乡村中,田野里微风徐徐,可以叹一句“稻花乡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自在心情;当你去滕王阁时,便会联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景色。

(二)改变课堂提问方式

课堂是一个有效生成的产物,课堂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能否成为一个活泼有趣的课堂,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如果按照着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是毫无生成性的,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死板的教学观念,改变课堂的提问方式。

第一,课堂提问应该由浅入深。在古典诗词教学中,需要顾忌学生的现有能力和潜在水平,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这样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导语的设计环节应该与学生互动起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参与,可以迅速地让学生进入到课堂中来,但是导语设置的问题不应该太有难度,应遵循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否则便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典诗词教学更是如此,陶渊明的诗中“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讲的就是注重启发性。我们学习古典诗词,应该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在对古典诗词赏析时,对言不尽意的诗句,我们需要发挥语言的启示性,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去体会平淡的物象描写下诗人浓郁的感情。例如,诗句“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三)拓宽诗词评价标准

测评与考试是语文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应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现有水平。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古典诗词评价部分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共同基础,考察学生的基本诗词鉴赏能力。选修课程的诗词评价应该在共同基础上,突出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就设置了选手自救环节,选手可以通过“横扫千军”“出口成诗”“你说我猜”三个随机任意环节为自己争取再次作答的机会。因此,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测验结果不满意,则可以鼓励学生申请并允许他们再次回答;当学生努力后纠正原始答题中的错误时,老师可以评价第二个试卷答案。对于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这种评价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激起学习的兴趣从而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反应,而且还要支持肯定学生在小组中分组协作能力。每一位学生从属于一个大的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对解决问题的贡献也应该是评价的内容。传统的评价把学生搁置在个人的环境中,不允许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不仅是违背了合作学习的精神,更是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评价学习内容,还是评价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动机和感受,并给予他们及时的认可和反馈。通过调动所有的学生去关注评价的重要性,在评价中进行交流学习和取得共同进步。

三、教师古诗词专业素养的启示

(一)学习创新能力

虽然古诗词的内容不会改变,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古诗词的理解会不断深入透彻。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习惯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态度进行分析,要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要始终保持古诗词教学水平和观念的时效性和先进性。做到教师要给学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江河。

(二)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语言要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好每一分钟。教师的语言表达还要富有感情,有感染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善于独白,还要掌握对话艺术,在对话中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表达思想。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普通话的发音更要准确,力求消除方言的干扰。

(三)教学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是对未知事物情感投入的过程。而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体会原文本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文本的研读,不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思想感情。

四、以诗词晕染诗意人生

《中国诗词大会》以“人生自有诗意”为主题,提倡的正是一种诗意生活的态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一幅恬淡自然的山居图,流露出诗人寄情山水的高洁品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审美观,也告诉我们今天的学生应该诗意地生活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不是丰厚的物质生活,也不是贪婪地享受,而是学习中感受到的点点滴滴的酸甜苦辣。诗意的生活是陶渊明的清净与自由,是“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诗意的生活是李白的乐观与自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意的生活也是苏轼的洒脱与不羁,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那个由历代文人用其生命的磨难和敏锐的感受力孕育出的诗意人生所构建的桃花源里,同学们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精神安慰,也一定能收获知识的力量。这同样给我们教师一种启示,古诗词学习能促进审美情趣的养成和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感受到快乐。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要追求诗意的生活,享受宁静,品味诗词之美。集诸美于一身的诗词,永远是华夏大地中华文化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星。

参考文献:

[1]朱明珍.以古诗词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J].中学语文,2018,000(002):133-134.

[2]余军平.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

[3]馬宏姝.古诗词课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J].教育艺术,2019,000(008):13.

[4]何小云. 浅谈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C].2019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5]王刚. 古诗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难点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8.

猜你喜欢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背后
“中国诗词大会”唤醒民族精神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诗词教学:共构语言与精神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