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2016-10-13朱林孙云龙

考试周刊 2016年79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传统文化

朱林 孙云龙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的提升,包含国学在内的中华文化正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脉,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对于凝聚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明确国学概念的丰富内涵及国学与儒学、传统文化、经典、国子学、中国学、国粹等概念的关系,则是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国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国学概念 传统文化 国学教育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号角的吹响,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文化越发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引起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学越来越成为一门“显学”,国学教育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各种国学培训班、读经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大学作为先进文化的高地、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大学生国学教育的状况参差不齐,一些教育者对国学内涵的理解不够到位。准确地把握国学的丰富内容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国学教育,否则可能会南辕北辙。

一、国学的含义

何为国学?如同何为文化、何为哲学一样,这是一个见仁见智、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从国学大师到专家学者都曾给国学下过定义或者给国学进行过范畴界定,各种说法莫衷一是。胡适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说:“‘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国故包含‘国粹,但它又包含‘国渣”。[1]章太炎的《国学讲义》则将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部分,并重点阐述了经学、哲学、文学等哲学派别[2]。书画大师、国学家范曾在《国学开讲》中指出“学习国学的方便法门”在于读经、读史、爱文学等[3]。芳园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包括国家政治、思想学术、天人之学、文学、史学、文化艺术、民俗文化、百工名物等[4]。

国学是一个比较笼统、宽泛乃至“弹性”的概念,梳理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旨趣,笔者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就是指中国过去的一切历史文化,包括学术、思想、典章制度、礼俗、风物、艺术等;狭义的国学则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文化。

二、大学生国学教育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未来主力军。文化传承创新是当代大学的四大功能之一,国学是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血脉,以国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土壤,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需要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之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现中华文化的蓬勃发展与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否则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母版和文化底色,国学中蕴含民族富强、人民幸福的精神动力和营养。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关系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民族的复兴,绝不可以忽视。

2.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西方思潮、网络文化的冲击,有些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淡化、诚信意识淡薄、心态浮躁及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表现与倾向;甚至疏远中华传统文化与美德,认为其不合时宜、没什么用,热衷于时尚主义及快餐文化。

调查发现,“大学生以‘拓宽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完善知识结构等为目的而阅读的比例急剧下降。‘当前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明显呈现出网络化、功利化、碎片化、娱乐化等倾向,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5]。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修齐治平、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和衷共济、向善致美等入世担当精神、家国情怀和价值取向。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对于大学生凝聚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提高人文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面对大学生国学教育困境的积极回应

高等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主义、唯知主义倾向,由于国学教育难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者明显的经济效益,大学生国学教育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实际工作中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刮风式”、“运动式”的国学教育工作开展得较多,“忽冷忽热”,对于大学生国学教育的机制缺乏较深层次的思考;缺少顶层设计,相关教育措施的具体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存在随机而为、跟风而动、急功近利现象,难以对大学生的国学素养、人格养成和人生成长产生较持久、稳定、深刻的影响;偏于形式化、快餐化、速成化,把大学生国学教育简化为听几场专家报告,读几篇经典,搞几个仪式;专业师资匮乏,国学教育时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学教育在大学生中的群众基础不够牢。甚至有些培训机构炮制商业化的高价“国学班”,将国学异化为装点门面、充实谈资的“奢侈品”,这难免给大学生国学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大学生国学教育必须大力改革、勇于破题、不断推进。

三、国学相关概念辨析

正确把握国学概念的内涵,厘清国学相关概念的关系,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国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1.国学与儒学

代表儒家思想的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具有封建王朝“准意识形态”性质的思想流派。儒家思想重视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构成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骨架,被奉为圭臬,直至今天,依然对中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国学的核心是儒学,儒学的核心是经学。儒学是国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国学的全部,除了儒学外,国学还包括释家、道家等一些思想文化及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内容。

2.国学与传统文化

国学的广义概念类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广义的国学可以理解为包括知识型、制度型、价值型、风俗型、艺术型等各种文化形态在内的综合性存在。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一个包罗万象、极度宏广的范畴,如果将大学生国学教育等同于传统文化教育,则会使其外延极为广大,变成“一切文化皆国学也”,这将不利于工作的系统开展。大学生国学教育从综合考量、可操作性层面来说,还是立足于“以狭义的国学教育为主、广义的国学教育为辅”的思路为宜,狭义的国学属于传统文化中相对概括、统摄的内容。

3.国学与经典

“经典”一词本身就具有十足的“国学味”:“经”,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中都含有“经”;“典”,在古代指春秋战国之前的公文体制。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典则是国学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结晶,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诵读经典是大学生国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能认为弘扬国学、加强大学生国学教育就是读读《论语》、念念《三字经》、背背《弟子规》这么简单。经典是国学中最精华的部分,但不是国学的全部,国学的外延要比经典大得多,有些内容虽然不是经典,但是大学生国学教育过程中也必须予以涵盖和重视。

4.国学与国子学、太学

本文所讲的大学生国学教育,“国学”一词是基于现代意义上的解读,其形成的背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积弱积贫,民族危机深重,具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国却沦为西方列强的欺凌对象,彼时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碰撞,为了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梁启超、黄节、刘师培、邓实、章太炎等爱国学者、革命志士提出并推广使用“国学”一词,将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称为“国学”,并创办了《国学报》、“国学保存会”、“国学讲习会”和“国学振起社”等[6]。

但是“国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周官·乐师》,指“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国都的学校”,“后世国学为京师官学的通称,尤指太学和国子学”[7]。所以,国子学、太学指的是国家、朝廷设立的教育机构和学校,与现代意义上的“国学”不是一回事。

5.国学与汉学、中国学

汉学指“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8]。中国学指研究中国问题的学术,特别是指研究中国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学术。汉学、中国学的研究者一般都是外国学者,所以,“汉学”“中国学”是针对非中国人研究中国问题的特定称谓,这与我们所说的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的“国学”也是大相径庭的两个概念。

6.国学与国故、国粹

20世纪早期,“国故”“国粹”“国学”等词语曾并行使用,并多次引发“国故”“国粹”与“国学”之辩,胡适曾提出“整理国故”。从字面理解,国故指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等,有精华,也有糟粕,但“国故”一词似给人“故旧”“老旧”“古董”之感。“国粹”指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深受人们欢迎的、精华性的文化,相对来说,更多地体现于具体的、物质的形态,如京剧、中医、国画等国粹。总体而言,与“国故”“国粹”等词相比,“‘国学的提法较为中性和稳健,也不存在字面上的歧义,所有沿用至今”[9]。

参考文献:

[1]胡适.《国学季刊》发刊宣言[J].国学季刊,1923(1).

[2]章太炎.章太炎国学讲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3]范曾.国学开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4]芳园.国学知识一本全:耀世典藏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

[5]汪洁.大学生经典阅读很“功利”[N].金陵晚报,2016-04-12(A04).

[6]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精粹本[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3.

[7]夏征农主编,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音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8]http://hanyu.baidu.com/zici/s?wd=汉学&tupu=01.

[9]迟成勇.国学概念之辨析[J].学术探索,2010(2).

本文系中国药科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医药院校大学生国学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5XJJGGL0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传统文化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学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大学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