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性.多元.动态:搭建有效学习材料的“立交桥”

2021-09-10林海云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1期
关键词:搭建学习材料立交桥

林海云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能否高效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结合本班实际设计出有效的学习材料。那如何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呢?笔者认为应在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优点,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物体体积》模块教学为例,谈三个方面的策略:串点为线、连一为多、变静为动,使学生有限的课本资源中,通过体验、猜测、探索获得线性的资源解决问题,以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自身能力。

【关键词】搭建;有效;学习材料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怎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教材中的学习材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依据,那如何合理的利用其提供的学习材料呢? 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做法.

一、串“点”为“线”

“点”是指课本提供的是每个个知识点呈现出的结论性材料,它们之间缺少联系; “线”是指连接知识点之间、课时知识和其它课时知识之间及本课知识与知识的应用之间的材料,具有的内在联系。需要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根据班级的实际,串“点”为“线”,开发有效的“连续性”学习材料。具体来说主要应开发好三个方面的连续性学习材料:

1. 连接知识生长之“线”。

教师在深刻解读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挖掘出这课时知识的生长点;然后通过创设有连续性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在材料使用的过程中帮助理解新的知识点 。

2.连接知识发展之“线”。

课堂教学的目的并非是单纯的知识获得,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使现在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更好的服务,成为数学学习材料开发必需要考虑的内容。

3.连接思维现实之“线”。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有效教学基本理念。学生是一个有着多方面“经验”的个体 ,只有正确寻找到这一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才能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当然,提供知识与生活结合的“线性”学习材料尽可能体现出知识的产生与发展,因为它们并不排斥,而要“和谐共处”,这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连“一”为“多”

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 相同内容的学习材料提供相对很少,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自己进一步丰富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材料中自己去感悟、去体验,进而抽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

1.调整内容的选择重组——优化教材安排

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材中没有出现特定的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这样的安排我想意图是强调根据题意灵活解答的思想,从而不受解题思维定势的影响,为后几节课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但我们在立足实现课本基础目标的同时,因此选择重组教材变例题为:计算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需要多少材料。

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学生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②鱼缸没有哪一个面没有,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

③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

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 ,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

2.教材的应用意识----联系生活时空

在教材中,有些数学结构看上去很完美,但割断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差不多没有了产生与发展的痕迹。数学课程的内容就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如学生在学习了《容积容积单位》后,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材料:利用绳子、尺子及计算器,通过测量,计算出学校长方体鱼池的容积 ?这样学生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既巩固了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又培养学生面对生活能马上联系数学的数学意识作了点滴积累。接着,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是求一个梨体积,当提供物体没法进行测量,那该怎么办呢?这时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一次碰撞,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一次倍增!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数学课程标准》中阐述的总体目标之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体会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扩大思维空间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贯穿在数学知识技能之中的。它是人们通过思维活动后得到的理性认识,形成的一种观念性的结果。它比数学知识、法则、公式、定律更重要。

当然,用变“一”为“多”的方法开发学习材料时,前提要读懂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然后我们可以结合学情实际,开发相同的、相似的、相反的及有联系的、有对比的学习材料,变单一学习材料为复合学习材料,使我們的教学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三、变“静”为“动”

教材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随着课改的的深入。教材所提供以静态形式呈现的的学习材料,因环境所限无法展开 。同时,动态的展示过程往往比静态的材料更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充分挖掘静态教材中所包含的动态因素,变“静”为“动”。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认真地解读教材,客观地分析学情,敏锐地发现课堂中学生的困惑或疑难处,从“课本资源”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文本,努力整合教材资源 。让学生去学习,去探究,去发现,去对它感兴趣。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活知识、有用的知识。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彰显师生智慧,凸现“智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知识经济时代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张卫国    小学数学网

[3]《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与教学艺术》 王月治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东屏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搭建学习材料立交桥
山地立交桥上的角逐
最复杂的立交桥,路痴的噩梦?
基于多元视角统合学习材料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的搭建策略研究
基于单节点单网卡环境的OpenStack平台搭建
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的搭建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构建有效数学课堂的策略探讨
学习材料的选择、组织与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