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活动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1-09-07刘颖万莹

艺术评鉴 2021年15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刘颖 万莹

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十分关键,是推动其今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点,为学生带来更为活跃、丰富的美术教育活动,调动起学生参与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当前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展开分析,并将其视为切入点,对相关的培养策略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以求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美术教育活动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132-03

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可以有效丰富其园内、园外的生活。而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期间,必须要将学生好奇心强、探索欲强、创造性强等年龄特征作为依据,通过转变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从而活跃美术教育活动的氛围,达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

一、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相关学者提出:“创造性思维能力虽然具备传统性的思维特征,但同样也具备较为独特的思维规范。同其他思维模式比较,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具新颖性、灵活性以及艺术性”。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美术教育活动等具备艺术气息的科目为主,找寻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新方法。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之中,美术教育活动存在众多优势:第一,在美术作品中存在美的特征,能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学生的感官会受到抽象性艺术的影响,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展开思考。第二,美术课程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达成良好的成效。探索知识的首要条件便是兴趣,想要将美术活动开展的根本目的达成,教师就必须要对学生的活动兴趣做出充分培养,而在对一系列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活动展开设计期间,能够对学生学习并体会美术知识的乐趣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例如:通过情境教育法、多媒体教育法、游戏教育法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到轻松、趣味的学习环境之中,促使其能够积累丰富的美术经验,对生活做出细致观察,从而为美术创作带来更多的素材,进而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其提升学习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第三,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展开培养,激活创造能力以及形象能力是其最为主要的目标,培养学生加入美术活动的积极性、热情,能够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另外,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对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的转变格外重视,为学生带来更多想象与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强化的同时,将其审美能力提高。美术教师必须要积累丰富的功底,不断探寻适宜的教育活动方式,发挥美术课程的优势,对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不断深入,进而将思维教育活动的水平全面提升。

二、影響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的主要因素

(一)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了幼儿的创造空间

每一位幼儿的内心都具备美的“种子”,教师在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审视期间,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对于呵护幼儿美的“种子”有所忽视,没有为幼儿创设更多发现美、创造美、感知美的机会。

(二)幼儿的生活经验局限了幼儿创造思维

在某些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会让幼儿绘画或者手工制作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东西,例如:飞船、动物、植物等。部分幼儿可能通过网络或者是电视有所了解,部分幼儿却不知晓是什么,这便要求幼儿能够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各种事物的外形特征,如此,才能激发其创造思维,引发其联想能力。

(三)幼儿的技能局限了幼儿的操作能力

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会为幼儿准备较为丰富的活动材料,促使幼儿能够具备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但是,就当前的现状而言,幼儿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其技能无法跟随创造,不会正确使用这些活动材料,这同样也是制约美术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三、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通常,美术活动的开展主要以训练思维能力为目标,针对性的对学生展开训练,通过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想象力、联想力来开展美术活动。其中,对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所强调,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例如:游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综合欣赏法、实践练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所谓的创设教学情境,就是美术知识与表演、探究、案例分析、游戏等情境的结合,教师需要在开展备课的时期,能够探究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容,全面整理活动,从而增加美术知识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情境而感悟到美术学习的用处。例如:在开展“家乡的小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家乡的特产、农作物做出了解,其中主要包括其形状、颜色与特色,随后,在教育活动中画下自己印象中的家乡小吃。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乡的小吃旁加上自己喜欢的配菜,创造出不一样的家乡小吃,如此,锻炼学生的思维,通过创造,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能够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帮助。

(二)创设数字媒体教育活动

首先,教师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在课后采集古今中外富有创意性的艺术作品,为学生创设创意的艺术作品鉴赏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打开眼界,并且实现思维的开拓。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摄像、摄影等方法采集当代艺术信息,通过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感官做出全方位、多角度刺激,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促使其能够更好的置身或者是融入到特定氛围中,为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开发起到有利的帮助。最后,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加以运用,不应该过度依赖或过度使用信息技术,要防止美术知识点散乱的情况发生。例如:教师在开展“认识颜色”的教育活动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橙子、苹果、牡丹花、草地等图片,促使学生能够对颜色有一定的了解。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创作,选取身边简单易得的物品,观察这些物品的颜色,并且确保色彩之间的协调。如红色蓝色相协调的铅笔、橙色红色相协调的书包、绿色蓝色相协调的雨伞等。通过创作,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且达成活跃美术教育活动的目的。

(三)注重教育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全面性

教师所给予的评价不仅仅只是定论美术作品,主要目标在于维护学生的艺术天性,同时,协助其健康自信发展、正确认识自我。在评价中,不可过分重视技能而忽视兴趣,重视个别而忽视全面、重视形式而忽视激励。身为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评价观、教育观,从长远的层面考量,扩宽并理解评价的作用。教师需要以教学目标为主,视学生发展为根本,对不同的评价方式灵活采用,为学生尽可能创造表达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实现评价质量的提升。

(四)采取多样化的美术教育活动

针对于美术教育活动而言,存在多樣性、丰富性等特征,教师需要将教育活动要求、教育活动内容作为依据,从而对教育活动方法展开灵活选择,促使学生能够在美术活动的变化多端中有所收获。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以求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出培养:第一,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一种自由创作形式便是“添画”,可以将以往教师画、学生模仿的单一教育活动方式做出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想象环境。例如:在对“图形”进行创作、绘画之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自己记忆中或者较为感兴趣的图形轮廓,如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圆形、三角形等,随后,再让学生活跃脑筋,对这些图形进行“添画”,如将正方形绘制成一幢小房子;将圆形绘制成一个车轮;将长方形绘制成一辆小汽车等等,促使学生在“添画”的过程当中,能够对绘画有兴趣,不仅发挥其想象能力,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做出有效、充分培养。第二,由于年龄特征,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而通过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融入游戏,能够为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带来有利的帮助。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彩纸、水瓶、纸壳、木棍、棉布、棉花等材料制作城堡与娃娃,然后做起“过家家”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游戏乐趣的使然下,通过自主动手制作,从而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喜欢去观察,因此,教师可以选取著名画作让学生欣赏,从而让学生对绘画的技巧、色彩的搭配有深入的了解,随后,教师引导其根据画作的特点自主创作,从而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第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移动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活动内容,不单单可以在园区内设置活动,还可以延伸至户外,如博物馆、美术馆、郊外等,内容可以包含生态环境类、日常生活类、科技类、民间文化类、知识技能类、人文类等。另外,需要选择同时代发展相符的,对个人创造性思维提升、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的内容,通过联系生活、直观的教育内容,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从而强化学生对实际实物的创造性与想象力。

(五)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之间每天有着许多聚集的时间,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达成取长补短、查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设计门票”的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要求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个动物园的门票,要求学生通过交流、探讨,从而将动物园的场景、价格、注意事项等信息绘制于门票上,调动学生绘画、创作的热情,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随后,可以采取小组之间互评的方式,对制作精妙的小组给予表扬与鼓励,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调动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实现美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六)树立教师正确教育理念

教师属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要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视学生为主体,对其个性发展投入重视。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实现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想象力着重培养,将其审美性意识、创造性意识强化,对美术活动技能意识培养适当减弱。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美术教育观念,了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及目标,促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对艺术、生活中的美有所感悟,培养其创造力、动手能力、想象力、观察能力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完善个性。教师在正确的美术理念树立以后,需要与学生家长积极交流,向家长灌输先进的思想观点,促使家长能够认同并理解教师的行为,全力配合与支持教师,为学生健康、积极发展起到共同促进的作用。

(七)给予幼儿自由表达的空间

幼儿创造能力、想象能力的产生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尤其是和谐的心理环境。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期间,应该对良好心理环境、和谐师幼关系的营造投入高度的重视。同伴关系、师幼关系的良好,能够确保幼儿感到心理安全,进而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具备一定的自主性、积极性。教师需要对幼儿投入更多的关心,与幼儿时常展开交流,鼓励、表扬幼儿,促使幼儿可以融入到集体中。同时,教师不可在活动中为幼儿设立过多的条例,不能让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受到束缚。美术教育活动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创造个性的作品是教师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教师已经习惯让幼儿临摹作画,这种过于传统的活动模式,将会造成幼儿习惯对一切事物进行模仿,而不再具备创新的意识,也就对其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作画,如画出姿态各异的卡通形象等,促使幼儿能够对自身的想法大胆做出表达。除此以外,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自主去发现、去观察、去思索、去创造,幼儿正是具备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够大胆的想象,在作品中表达自身的情感。在绘画期间,幼儿的想象通常具备较大的夸张性以及随意性,并且时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教师必须要及时对其做出引导,并且将相应的技巧、技能适当传授幼儿,促使幼儿的绘画作品能够更好的完成,并且达成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之时,教师通过改变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能够起到活跃美术教育活动氛围的目的,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到美术教育活动当中。通过美术学习,从而养成创造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今后能够全面发展,并且帮助教师达成预期的教育活动效率。可以说,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今后的主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熊世霞.儿童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剧影月报,2019(01):68-69.

[2]汤洪泉.试论艺术个性的再现——谈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滁州师专学报,1999(03):48-49.

[3]罗能建.论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6):73-76.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分形理论对湖北省属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教育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启示
舞蹈编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三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