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学习过程的MOOC课程建设思考

2021-09-06黄照翠吴强陈晖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习过程课程建设学习者

黄照翠 吴强 陈晖

摘   要:后疫情时期,MOOC受到广泛关注,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课程是MOOC平台的血液,MOOC课程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了学习者学习效益。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调研分析了MOOC课程建设的现状,存在MOOC课程资源刚性需求增大、学习者数量急剧增加与高退课率的矛盾,多视角分析了影响MOOC课程质量与效益的因素,并给出了MOOC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以期为提升MOOC课程建设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MOOC;学习过程;课程建设;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6-0071-07

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模式,MOOC促进了资源共享与教育公平,大大促进了教育变革。截至2020年3月,中国大学MOOC平台拥有607所合作高校,包括“985”高校在内提供的千余门课程,用户注册量超过1000万,引发了新一轮在线课程学习的浪潮,国防科技大学刘媛媛的大学英语(口语)的累计选课人数达到1017988,同济大学李少华的高等数学课2017年累计选课人数达到525947。[1]笔者基于中国大学MOOC做了调查分析,发现部分MOOC课程建设仍然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诸如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后期优化与质量提升挖掘、学习者交互与评价不够好、课程效益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等,归结为一点,即课程建设面向学习者学习过程设计与优化不够,过于关注课程本身,高阶学习目标达成受限。

一、MOOC课程建设现状

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也称为“慕课”,MOOC于2008年诞生,2012年得到大规模发展,之后MOOC“旋风”刮了三年之久,2015年达到高潮,之后处于平缓状态。[2]MOOC提供了有助于学习者学和教师教的完整教学过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大纲、课程微视频、文档、作业、测验、考试和讨论区,学习者和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个性化中心、微信、微博、QQ,便捷地推荐、分享优质的与用戶相关或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课程,用户使用不同终端设备登入平台保持学习数据一致性,平台能够识别学习者的学习进度,提供微信提醒课程进度,平台还支持课程直播。

由于平台适应多终端、大部分课程免费、名校名师云集、课程分级分类、课程数量丰富、交互性好、利于学习者自主碎片化学习,MOOC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但MOOC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阻碍了MOOC的发展,其暴露的问题开始被人们广泛关注,课程学习者的高退课率和低通过率问题被多方诟病,[3]直至2019年,MOOC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学习者的高流失率。[4][5]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大中小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全面实施在线教育教学实践,这大大促进了MOOC的发展,仅中国大学MOOC的合作高校就从2020年1月的577所,发展到2020年9月23日的717所,增加了140所合作院校。课程数量大大增加,在线教育平台和资源刚性需求增大,必然带动MOOC进入另一个飞速发展阶段,因此需要探究MOOC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与挑战,譬如课程建设方面、学习者自身、平台方面的原因,只有探清缘由,才能加以改进、优化,促进MOOC优化发展,提升在线学与教的质量。

二、影响MOOC课程质量与效益的因素分析

一门MOOC课程,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本门课程的学习效益,口碑好的课程必定在教学设计、微课制作、课程资源、师资团队水平和付出上有所不同,直接决定学习者选课人数、退课率、通过率和交互活跃程度。对于一个MOOC平台,关注平台的关键点在于里面有什么内容和功能,图1为MOOC平台的构成,狭义的MOOC平台是指中间的部分,包括系统和课程社区资源以及与之对应的数据分析呈现,而广义的MOOC平台还包括学习者、教师、助教、专家等,以及对他们行为和个人特征等数据的智能分析挖掘等,强调人与系统的交互、人与人的交互以及人的价值贡献。MOOC课程的实施还离不开微信课程群、QQ课程群、百度网盘等辅助工具。如图1所示,每个模块、每个因素都会影响MOOC课程的学习效益,以下主要从课程建设、学习者、平台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课程建设视角

MOOC课程建设是学习者在线自主学习和混合学习的首要条件,而课程建设关键环节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必须最终落实到对教学活动程序的设计中,即“教学模式”设计[6],教学设计从课程总体设计到每个单元每个模块每个细节都要精准设计,严格按照教学设计模型走完每个流程,教学设计水平是影响MOOC课程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图2为MOOC课程教学设计通用模型,每个环节、流程和闭环循环次数都会影响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团队需要分析课程性质、课程学习对象,确定教学设计精准模型。面向理论知识型课程需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课程建设理论支撑和教学系统维护贯穿始终,撰写教学设计文档。面向复杂技能训练课程强调给学生提供一套具体的、真实的、面向实际工作实践的整体学习任务。MOOC课程教学设计水平取决于MOOC课程团队领导、主讲教师的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助教、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奉献精神和学习者至上的用户服务理念,如此种种都将融入到教学设计过程中。

团队领导、主讲教师需将协同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科学理论、脑科学与学习、创新扩散理论、大成智慧学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融入教学设计始终,指导课程团队成员,完成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除了基于常规的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结果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修正,还需关注学习者体验、评价、学习行为分析和专家评价,敬业的团队还会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获取学习者体验数据,通过收集平台中的学习者对课程评价数据,邀请专家对课程进行评价,采集专家评价数据,利用平台优势,获取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通过SPSS、Nvivo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取课程教学修正方案。

微视频的设计制作是MOOC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提升视频制作技巧和吸引力指数,将会锁住更多学习者。[7]中国大学MOOC平台视频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精准精心设计制作视频,内容精彩,含金量高,画面赏心悦目,配音配乐悦耳动听,吸引力指数高,诸如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的《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华南师范大学马秀芳教授的《教学研究的数据处理与工具应用》课程;有的课程视频没有关注学习者体验,出现明显的缺陷,譬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式与课程性质不符,没有考虑用户学习终端,导致文本无法看清,可能还存在照本宣科、画面枯燥呆板、声音不清晰等问题。

课程建设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具有学习者至上的用户服务理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美国教育家韦默提出新的教育范式应该关注学习者的个性化和学习过程;[8]贾广社等[9](2019)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MOOC的10大内在表征,即个性、平等、普适、弹性、翻转、交互、体验、自主、成果、互联,笔者就中国大学MOOC平台做了54门课程的小样本调查分析,基于用户讨论、交互、作业与互评、评价、课程视频质量、不同期数内容更新程度、教师及团队答疑及时性与满意度等数据,通过质性分析,得出10大内在表征总体优良率约为5.26%,大多课程在弹性、翻转、交互、体验、互联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即师生角色转变、课程内容动态更新速度慢,学习者评价、学习行为数据分析迭代缺失,教学修正不够。

课程资源丰富程度也将影响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除了课程微视频外,团队按课程章模块提供配套的拓展文档资源、链接、素材、文献、练习、测试资源等,是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

交互是MOOC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多数教师都知道交互的重要性,但往往交互效果做得不够好,MOOC课程交互渠道主要有MOOC平台的分类讨论区,微信、QQ课程交流群以及其它辅助交互工具,交互效果取决于发言主题质量水平、语言亲和力、回复及时性等,学习者看到讨论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有参与讨论的意愿,若回复不及时,该主题很快会中断,交互语言是课程建设的一把双刃剑,平和、尊重、诙谐的语言会带来不一般的效果,反之则会给课程带来伤痕,比如MOOC平台,某编程课程学习者程序运行错误,求助于教师,教师回复“我这是好的啊”,此回复没有解决问题,犹如无回复,还会给学习者不友好的体验。学习者“请问老师,在写完一条语句后,如何换行?”学习者使用了礼貌用语,而回答是“直接回车呀”,问题虽解决,但给人以不耐烦和嘲讽的感觉,如此等等,在MOOC平台上并不少见,此种情况,课程明显不具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MOOC的平等与体验两大内在表征。

MOOC课程建设能够充分体现课程建设团队教师和助教的综合素质:从内容为王视角看,展现了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从教学设计视角看,展现了教师是否具有过强的教学能力(技能);从课程视频制作视角看,展现了团队是否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和美学素养;从交互效果看,展现了团队是否具备用户服务的理念;从课程更新迭代看,展现了教师课程教学研究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学习者视角

MOOC课程的应用对象是学习者,目标是使尽可能多的学习者能够通过课程获取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MOOC课程的质量评价取决于课程建设维度和学习者学习维度,课程建设维度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微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设计与提供、交互设计等,学习者学习维度包括学习者数量、学习进度、完成作业、测验与考试成绩、参与交互情况,包括发布主题数、回复数以及课程退课率等,两个维度息息相关,理论上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学习者成为了影响MOOC课程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MOOC课程应当从教育的主体即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对课程的设计和优化,分析学习者选课的缘由、持续学习的原因、深度学习发生的契机与机理。[10]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个人经历、职业发展需求等内外因素决定了学习者是否检索某类课程,课程简介、教学大纲、课程导学等内容设计以及名校效应决定了学习者是否进入该门课程学习,而课程教学设计、微视频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设计与提供、交互设计和课程团队的实质付出、内容的友好与平等性等决定了学习者是否持续学习。

为了掌握学习者内外因素对MOOC课程学习的态度,课程建设团队需要关注大多数学习者的正向影响因素,精心精准设计课程教学,学情分析必须全程在线,随时实时开展,课前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有效组织学情分析,为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资源设计、交互设计和作业设计等奠定基础。

MOOC课程面向的学习对象具有不确定性,所有在MOOC平台上注册的用户都可能成为课程服务对象。第一,学习者可能是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这些用户可能是源于自身兴趣爱好等内部动机驱使选择课程,也可能是根据个人经历、职业发展需要等外部动机选择课程,也可能是本校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指定选择MOOC课程資源;第二,学习者可能是在职人员,此类人员大多是职业发展需要或本单位职业教育考核需要选择课程;第三,学习者可能是失业人员,面临就业压力,需要提升岗位就业能力,为了突击学习而选择课程;第四,学习者也可能是全职家庭人员,闲来无事,为了充实生活、充实自我、有更多的获得感而选择课程。各类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精力不同,选择MOOC课程的缘由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甚至缘由细类中占比也不尽相同,学习目标层次高低不同,因此,开设课程之前以学习对象为研究目标,开展调查分析、学情分析必不可少,基于学习对象类型,学习者需求、特征及各类学习者占比,展开课程设计与实施,针对各类学习者提供符合其学习特征的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授课方式、内容设计与视频UI设计、交互工具、课程指导、管理方式和评价体系等。

学习者选择一门MOOC课程,大致可能是源于自主性、自发性的内部动机或者诱发性、被动性外部动机,两类动机之间可以是独立、共存甚至是转化关系。有些学习者纯粹由于兴趣爱好选择一门MOOC课程,此时只有内部动机发生作用,此类学习者为I类学习者;有些学习者只是由于就业压力才学习一门MOOC课程,此时只有外部动机发生作用,此类学习者为II类学习者;而有些学习者既对某门课程感兴趣,又对职业提升有促进作用,此时内外动机共同发生作用,此类学习者为III类学习者。根据某内网MOOC平台数据分析显示,I类学习者的退课率最高,II类学习者退课率次之,而III类学习者的退课率最低,因此,仅有内部或者外部动机,都有很大可能退课,只有两类动机转化共存,才能持之以恒、明显降低退课率。如果III类学习者的退课率依然很高,那么就要考虑该门MOOC课程的建设质量问题了,或者同比处于较低水平。MOOC最大的缺陷就是,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教学过程的掌控,[10]但若通过课程精准设计实施,做到稳稳抓住III类学习者,吸引II类学习者,引导I类学习者,实现不同学习者持续学习、浅层学习、深层学习的目标层次,此为优质MOOC课程。

MOOC平台上,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程有浏览导学视频、课程大纲等,选课,观看视频,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参加考试,退课。每门MOOC课程都可以通过分析这些行为进程,了解本门课程的选课率和学习完成度、参与度等指数,初步了解课程学习情况,比如某内网MOOC平台《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入门》课程,总计5705个用户选课,平均视频学习进度为41%,低于其它课程平均学习进度的67%,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基于学习者数据和问卷调查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分析学习者退课与专业和岗位的关系,通过数据关联分析,发现课程与专业、岗位关联指数越高,越容易完成课程的学习,关联指数低,退课率高,进一步挖掘分析,结合问卷数据,分析专业、岗位关联指数低的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和退课的缘由,从而研究课程优化措施和策略。对于同名课程或同类课程,也可根据学习指数进行比较分析,便于本类课程的评价,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不同课程评价结果的缘由不同,改进方法也不同。MOOC课程由于以视频讲授单向传播为主、交互为辅,形式单调,反馈及时性差,容易导致讲授疲劳,缺乏课程指导,与课堂面对面交流相差太多,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都会影响MOOC课程建设。课程设计和内容与学习者的课程预期差距决定了课程的退课率,因此必须针对学习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不断优化改进。

3.平台视角

MOOC平台建设对MOOC课程建设使用与优化推广有很大的影响。当前内外网上有很多MOOC平台,比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慕课网、智慧树、网易课堂以及军队职业教育平台等,平台在体系架构、功能设计、数据分析、课程类型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侧重点也各有千秋,对于课程建设单位和学习者用户来说,更加看重平台的功能、自由度、审核、交互性等体验,平台从学习者和课程建设者需求角度出发,优化和改进功能,势必推进MOOC在线教育的发展。

MOOC平台大多提供便捷快速的课程建设发布渠道和完备的课程审核机制,使越来越多的课程走进学习者的视野,网络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的慢慢普及、MOOC平台的跨平台特性,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顺畅地进行MOOC学习,MOOC平台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学习者的平均学习课程数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又一轮MOOC学习浪潮。同时,基于课程建设和学习者在线学习视角,为了使MOOC走得更远更深,MOOC平台需要做的远不止这些。

(1)加强MOOC平台交互性

当前MOOC平台都具备一定的互动性。一是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在讨论功能模块上,比如中国大学MOOC讨论包括综合讨论区、教师答疑区和课堂交流区,慕课网互动包括评论、问答、笔记等;二是人机交互,包括学习者与平台交互和教师与平台交互,学习者与平台交互表现在学习者各类学习数据的实时反馈,教师与平台交互表现在课程相关的学习数据分析结果呈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加强平台的交互性,一是加强用户之间交互的实时性,或者交互消息实时推送,实现用户只要电脑或手机联网,即可接收其他用户发给自己的信息,并伴有提示音。现有的用户交互信息基于用户登入平台,主动查看,因此,不满足课程教学和学习需求,课程团队往往自行利用微信群、QQ群或者专业的课程交互平台弥补交互性不足的问题。二是增加用户交互的多元性,目前主要是课程教师和学习者之间以及与平台之间的交互,没有课程教师之间以及与专家之间的交互。平台可以增加同行教师交互模块与专家注册模块,或建立专家库,提供同行互评与专家评价课程模块,此类信息对课程建设与学习者选课、学习课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加强人机交互,大多平台在教师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比较多,而学习者与机器之间的交互较少,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选课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课程资源的使用情况、课程的考核情况等,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课程参与度、活跃度,应该加强学习者与平台的交互性,根据课程学习情况,设计激励性交互功能模块以及进行学习数据分析可视化展示,使学习者感受課程学习带来的获得感。

(2)构建MOOC学习共同体

MOOC在线课程学习缺乏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优势。因此平台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承载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交互协作和知识创生,充分发挥MOOC课程的社会属性和学习属性,让学习者获得归属感、认同感,有利于学习者持续学习。大多数MOOC平台没有专门的学习共同体建设功能,对于一门课程,也就是讨论区,师生可以延时交互,具备学习共同体信息交流的一小部分功能,无法达到学习共同体应有的价值。某内网MOOC平台提供学习小组功能,每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包含学习小组管理员和学习小组成员,管理员可以管理所属成员基本信息和学习信息,了解学习小组成员学习进展、考核情况等,小组成员可以在组内和其他成员交流以及共享信息资源,但该平台学习小组成员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主体,学习实践活动功能有限,学习小组模块设计主要偏重服务于职业教育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用户使用率和满意度较低。

(3)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与可视化,支持用户决策

MOOC平台中覆盖了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从数据分类上看,包括课程数据、学习数据、用户信息数据等,从数据类型看,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目前MOOC平台一般采集了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数据,主要面向课程教师做数据分析、进行可视化展示,用于教师掌握课程学习者学习情况,而面向学习者的数据分析有限,大量数据价值未能充分挖掘,平台还需对在线教学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生成学习者关心或感兴趣的数据,并通过报表或可视化图形显现展示给学习者,为学习者在线学习决策和资源推送做支撑。

(4)构建评价模型,激励机制常态化

以MOOC平台海量客观数据为驱动,构建课程评价模型和学习者画像,对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和学习者学习具有巨大促进作用。MOOC课程评价因素主要源于两个主体:一是学习者,学习者评价数据覆盖学习客观数据(包括课程学习过程数据和学习结果数据等)、学习者主观学习数据(包括课程讨论区、学习共同体等社区对课程的评价数据等)。二是专家,平台可拓展课程专家评价模块,专家可在线对课程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可在线提交、修正、审核,也可以基于学习者数据分析进行完善。通过收集学习者和专家的主客观评价数据,选择合适的数据治理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课程评价和学习者画像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进行模型训练,选择最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来拟定最佳参数值,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平台已有课程和学习数据评估模型,直到评估模型没有出现欠拟合或过拟合,则可以将模型开发出来部署在MOOC平台的数据分析系统之中,形成数据分析模板和可视化报表或图形,将课程评价分析报告和学习者画像自动展示给课程教师和学习者。评价模型在平台应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优化,以确保课程评价模型和学习者评价模型的精准性和通用性。MOOC平台数据分析系统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机器学习等挖掘分析技术,充分挖掘各类数据,应用多种评价模型,课情和学情自动展现和评价激励机制常态化,对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和学习者学习效益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三、MOOC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未来MOOC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开放,MOOC课程资源更加丰富,更多的学习者通过MOOC进行自主学习,课程教师在MOOC平台上分享优质教学资源,目的就是让自己的传道授业影响最广泛的人群,笔者也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基于先期实践调研和访谈,在此给予MOOC课程建设一些建议。

1.基于学与教理论开展课程建设

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和先进教育思想引领下,MOOC课程将向着优质、纵深发展。MOOC理论基础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不同性质类型的MOOC课程,其理论基础不同,教学模型架构也不同。基于认知行为主义的xMOOCs教学模型完全专注于课程内容,强调信息从教师到学生的传递;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sMOOCs教学模型关注课程任务,强调小组交互、团队工作、讨论、辩论和协同知识建构;基于关联主义的cMOOCs教学模型关注社会网络,强调连接和协作学习。[11]MOOC课程依据性质类型和目标定位确定理论基础,理论基础贯穿课程设计、制作和实施的始终,同一课程理论基础可以多元和重组。xMOOC课程视频大多是“教师讲授+PPT”轮播展示或两者处于同一屏,过程中没有任何社会学习和交互,只是视频播放之后增加了小测试,少数视频包含带有互动特征的动画和仿真实验,课程学习比较枯燥,不易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习者的创造力和认知发展。还有的MOOC课程应该归类于sMOOCs和cMOOCs,却被设计成xMOOC开展教学,不利于学习者持续学习。即使是xMOOCs课程,也可以灵活精心设计,辅以建构主义和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增加课程学习者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增加学习者从选课到持续学习、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概率。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还有很多,比如OBE教学理论(基于成果的教育理论)[12]、扎根理论[13-16]、PBL教学理论[17]、POA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18]、多元智能理论[19-21]等,MOOC课程建设团队只有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学与教的理论与思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MOOC课程才能做大做强。

2.多角度多层次借鉴成功教育软件、电子游戏设计思想与策略

MOOC曾因高辍学率等问题饱受质疑,学习者选课之后退学,有多方面原因,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课程对学习者的吸引力不够强,对比一下幼儿、儿童对游戏的热衷,我们有几个疑问——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就喜欢游戏、为什么会沉迷、什么因素导致游戏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游戏的构图、色彩、交互、引导、控制、情境化设计使用户产生了轻松、愉悦的感受以及很强的获得感,体验良好,很多专家学者和教育产业机构致力于游戏化思想融入教育教学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22-24]并且将其应用到大量的教育软件之中,比如宝宝巴士、儿歌点点、叽里呱啦等,使学习者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良好。但相关产品大多是针对幼儿和儿童设计的,适合成人的游戏化教育教学软件占比较少。其实,传统中刻板、严肃、沉闷的课堂氛围往往是成人的“标配”,其实成人也喜欢游戏化学习,因此,MOOC课程设计可以借鉴成功的教育软件,融入游戏化学习思想,采取游戏化设计策略,构建游戏化教学设计模型,激发学习者的挑战、好奇、幻想、自尊和合作等内在动机,促进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和知识迁移,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降低退课率,提升课程质量与效益。[25]

3.基于学与教的目标导向,注重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MOOC课程教学设计的基础,直接指引着教学活动的内容方向和评价基准。[26]目标的制定需要明确目标行为主体以及主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目标层次结构,一方面突出了对学习者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评价,另一方面考虑学习者个性化差异,实现目标层级差异化并将其体现在学习过程设计中,注重目标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充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启发学习者的智慧。

4.基于需求调研进行课程设计

MOOC课程建设成果服务对象是学习者,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学习者的需求,因此,课程学习对象调查,包括学习者学习方式偏向,学习者基本情况,课程学习内容、资源、风格、交互等需求必须先行,以此支撑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大方向设定,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需求调研在课程建设之初实施,在课程实施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开展,甚至可以让学习者参与进来,提升课程设计的实效性。

5.依据课程性质确定课程设计方案

MOOC平台课程资源丰富,但质量也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循循善诱、娓娓道来,通过讲授和内容的精心设计、视频的巧妙设计,将枯燥难懂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地刻画于学习者的大脑,但也有千篇一律地把课堂搬上平台的情况,一人一PPT讲授,把原本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当成纯理论课程讲授,而学习者希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线看到实际操作过程、PBL项目驱动法融合课程设计且设计更切合课程性质。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MOOC课程缺乏对课程性质的深入分析,课程设计方案实践操作性不够好。

6.充分利用平台数据,深度挖掘资源与信息,不断优化课程

MOOC课程建设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学习者也换了一届又一届,课程内容也需要一轮一轮的修改。课程教师需充分利用MOOC平台资源和学习数据,挖掘分析学习者学情,形成课程评价并提出修正完善的意见,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计,争取课程质量和效益一期比一期高。在調研中发现,有些课程每一期都会有所调整,而有些课程教学特点就是不断的重复,时代在发展,信息在增长,知识在增长,学习者也在变,MOOC课程也需要从思辨的视角、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随着MOOC平台功能的不断优化和学与教数据的全域采集、处理,智能分析与可视化,基于MOOC课程能够便捷直观地获取学习者、同行和专家对课程留下的印记,支撑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模式评估、在线教学运行质量评价,为多角度分析、审视、建设课程并不断提升实施质量提供保障。

7.学习者至上,全生命周期关注学习情况,注重细节

MOOC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学习者在MOOC平台的行为就是学习,那么无论是平台还是MOOC课程建设者和实施者,都需要遵循一个理念,即学习者至上,这就需要课程教师在课程建设与实施上全生命周期关注学习者学习情况,研究学习的本质,基于MOOC课程实情思考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将研究、思考、领悟的成果运用在MOOC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并且注重任何一个细节,学习者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而放弃一门课。

四、结束语

MOOC从诞生到大规模发展,达到高潮后处于平缓状态,再到被诟病,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期再次成为热潮,从最初的课程资源开放、扩大教学规模,到大规模开放共享、融入传统课堂,成为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在线教学,成为疫情和后疫情时期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资源,MOOC经历了教育目标的单一化向学与教多元化目标发展,专家、学者和教师围绕MOOC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丰富,借鉴意义重大,特别是后疫情时期,大批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迅速推广应用,有效促进了MOOC的迅速发展。课程是MOOC的血液,只有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学习过程,深入研究把握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不断更新学与教理念、优化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建设模式,完善课程实施的人力与资源保障,想学习者所想,教学习者所需,剔除影响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负面因素,强化正面影响因素,分层分级,注重过程,进行精细化教学设计,才能不断提高MOOC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后期将以10大内在表征为维度设计问卷,调查MOOC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设现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为MOOC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勇.中国大学MOOC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谁是当前“网红”大学教师?[EB/OL].( 2018-1-16)[ 2020-1-14].http://www.sohu.com/a/216994937_101928.

[2]郑瑞平.试论开放教育视阈下的MOOC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99-200.

[3]姜蔺,韩锡斌,程建钢.MOOCs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54-59,65.

[4]王慧敏,陈丽.cMOOC微信群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9(11):15-23,92.

[5]倪丽娟,任越.MOOC在我国的建设现状与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5(12):119-120.

[6]王雯,韩锡斌.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混合教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68-78.

[7]云虹,王思懿.基于视频吸引力分析的MOOC课程视频质量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4):152-155.

[8]崔彦,代中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6):36-39,49.

[9]贾广社,崔家滢,刘东.以学习者为中心的MOOC建设模型探新——以工程项目管理MOOC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2):194-200.

[10]徐碧波,李添,石希.MOOC、翻转课堂和SPOC的学习动机分析及其教育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7(9):47-52,61.

[11]孙子文,纪志成.高等教育信息化视域下的MOOCs颠覆性创新及教育教学方法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10):86-94.

[12]陈英霞,丁凯.OBE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9):1-6.

[13]杨素娟,刘选.扎根理论指导下的远程教育教师能力要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0):34-38.

[14]吴晔.基于扎根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关键特征及影响因素[J].教育与职业,2014(27):44-46.

[15]郑瑞强,赵晨刚.基于扎根理论分析的高校“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6):221-225.

[16]吴斓,陈丽.基于扎根理论的cMOOC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9(12):1-11,92.

[17]孙方晓.PBL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成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5):153-154.

[18]高频.基于POA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证研究——以听说教学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8(12):102-107.

[19]吴禹霏,郭晓光.从学生多元智能培养角度看当代美术教育——评《当代美术教育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0(2):119.

[20]王志国,魏洁.多元智能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21):84-86.

[21]陈思维,蔡达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IPTV益智游戏开发的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3):127-130.

[22]尚俊杰,蒋宇.游戏化学习:让学习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J].人民教育,2018(Z2):102-104.

[23]李振华,胡宇梁,楼向雄.基于游戏化学习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6):162-165.

[24]祝士明,王田.游戲化学习环境下的教与学[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6):25-30.

[25]曲茜美,曾嘉灵,尚俊杰.情境故事视角下的MOOC游戏化设计模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9(12):24-33.

[26]李成彬,游阳阳.教学目标设计的现实问题与未来展望[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15):11-13.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学习过程课程建设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职日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方式探讨
基于学习过程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调查与分析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