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义工”服务:架构班级管理新样态

2021-08-30杨勤娟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5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杨勤娟

[摘要] 班级小义工针对传统班干部的建设短板,用头脑风暴发现问题,通过互动沙龙选定内容,设定岗位,构建“小义工”模式;倡导全员定岗,优化择岗,自主选择弹性轮岗,在参与中做实“小义工”服务;用“小义工导师”这一活动评价模式激励、辐射,从而让小义工们发展能力,成就自我。

[关键词] 班级小义工;班级管理;服务岗位

班干部是班级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处理简单的班级事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是,一些班干部出现了以下问题:有的班干部在同学面前趾高气扬,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有的班干部由于长期任岗,出现了职业倦怠;有的班干部只关注自己的学业成绩,遇事喜欢推诿,缺少担当。部分班主任忙于教学工作、班级繁杂事务,很难静下心来加强对班干部队伍的管理。

从学生自身来看,他们有自我发展的需求;从时代发展来看,未来需要更多有能力、有担当、有服务意识的人。以“班级小义工”这样的团体公益模式代替传统的班干部,是顺应时代需求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

班级小义工,区别于传统班干部的选举产生,是班内成员人人参与、志愿上岗、因人定岗、岗位轮换的团体公益活动模式。小义工们自组成团,对身边的问题进行探究,从而发现问题、商讨对策、反馈方案、解决问题,提升班级自主管理能力,获得价值感。

一、源于需求,构建“小义工”模式

班级小义工是公益性质的,出发点是探究解决身边的问题,为班级和同伴服务,提升大家在校的生活品质。

1.头脑风暴,发现问题

班会课上,全班分组进行以“学习生活中,你最关心的是什么、为什么”为主题的“小亮眼”头脑风暴,组长负责记录好每一位组员的发言。随后,8个组长代表自己的小组上台交流,全班一起倾听心声:有的小组提起窗台上植物的养护问题,有的小组谈到非主课时班级的纪律问题,有的小组说起了阅读的重要性,还有的小组认为食堂的午餐有时候搭配不够合理、垃圾分类经常有同学分错……

班级小义工区别于传统的老师指派,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从自己的真实需求出发,进行主题式头脑风暴,从而制定工作计划。这样的活动设计是有基础的活动设计,取之于“民”,才能用之于“民”。

2.互动沙龙,选定内容

头脑风暴之后,8个小组共提出了20多条建议。笔者利用班会课,开展互动沙龍,引导孩子们进行筛选、合并、投票选择,最后选定了图书管理、班级文化、营养午餐、垃圾分类这四个板块。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是主角,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进行思考、质疑、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孩子们在激烈的头脑风暴中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3.组建机构,设立岗位

确定板块后,召开班级会议,全班针对图书管理、班级文化、营养午餐、垃圾分类四个板块进行名为“小小设计师”的大讨论,衍生出了12个工作岗位,都以朗朗上口的三字为名(见图1)。

为了让班级小义工开展得更加有序,我们又做了以下约定:

一是明确物质保障。老师、家委会、家长等为小义工服务提供场地、技术支持、器材、录音笔等物质保证。二是加强过程互动。邀请学校大队部委员或者家委会成员做现场指导,有问题及时沟通。同时聘请班主任担任摄像,记录美好的时光。

总而言之,获取真实需求、精准设置岗位、做好保障工作,为班级小义工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动参与,踩实“小义工”服务

班级小义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帮助孩子提升各项能力。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岗位,为了做好工作,必须不断提升相应的能力。

1.全员定岗

班级小义工力求从“管人”到“助人”,淡化了传统班干部的“特权”思想,倡导人人平等、人人上岗、人人参与。

班级小义工核心内容分为四大板块,每个板块里面设置3个岗位,一共有12个岗位,每个岗位参与的人数不受限制,充分满足了学生们的参与需求。第一轮参与情况如下:

班级小义工以全员模式开展活动,人人有岗,人人参与,营造了“我的班级需要我,我的价值有贡献”的良好氛围,既强调了自我价值,又强化了集体归属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

2.优化择岗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合适岗位,可以是发挥特长的优势型岗位(见图2),也可以是突破自我的挑战型岗位(见图3)。在第一种岗位上提升能力后,寻求第二种挑战型岗位,以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例如,小雨同学文静内向,做事认真,但羞于表达。在第一阶段里,她选择的是适合自己的优势型岗位——图书管理小义工中的啄木鸟。当她顺利完成工作后,笔者引导小雨针对自己不善于表达的短板,选择了一个挑战型的岗位——垃圾分类小义工中的小讲师。随后,她和其他小讲师一起寻找资料,准备讲稿,做PPT,利用空余时间相互试讲。在这个过程中,小雨同学不断挑战自己,收获了勇气和自信。

3.弹性轮岗

岗位不设终身制。一个阶段后,根据小义工的客观需求与主观选择双向互选,有弹性地轮换岗位。这样有利于小义工们消除岗位倦怠感,调动参与的积极性。班级小义工以一个月为时间节点,到期后可自主选择不同岗位进行活动。

三、活动融合,推进“小义工”评价

以“小义工导师”评价模式,分“争资格——带徒弟——作介绍”三个递进式活动进行创新评价(见图4)。它区别于传统的分数评价模式,强调以活动促评价,重过程轻结果。这样的操作模式有利于调动每位小义工的积极性,缩小义工之间的能力差距,同时辐射开去,以点带面,形成良性循环。

1.个体自评,竞争义工导师

第一阶段小义工活动结束后,全班分小组、分岗位,根据前期活动任务单及老师评价进行自评(见图5),再进行班级展示会,进行民主投票。

班级展示会上,每位小义工展示自己的活动记录单、照片、活动总结等,全班投票。根据票数在每个岗位上评出1名小导师,总共12名。紧接着在班级中举行入职仪式,在孩子胸前粘上“导师”的不干胶贴。

2.双向互选,师徒岗位互助

评出的“小导师”享受带“徒弟”优先权。在双向互选时,“导师”站成一排,其他人聚在周围,提出问题,表达自己“拜师”的意愿。“导师”根据交流、观看前期工作成果,把自己的“导师”不干胶贴在选中的徒弟身上,正式完成互选,然后开始岗位互助。

以营养午餐小义工的访谈员为例:导师带着徒弟开始了岗位培训,嘉嘉和小宇就是其中的一对。徒弟小宇活泼外向,口头表达能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书写质量也不过关。嘉嘉先手把手教小宇设计问卷:问卷的标题、题型设计、选项等,和小宇边讨论边写下来,然后教小宇打成电子版。第一步完成后,嘉嘉就开始和小宇模拟访谈:先有礼貌地打招呼,然后说明来意,接着询问是否同意访谈,访谈中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马上追问,最后还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甚至还再现了自己在访谈时碰到的突发事件,真正做到了倾囊相授。

小导师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徒弟在导师的帮助下能更好地进行工作,岗位互助成就了双赢的局面。

3.组际展评,共享义工经验

“小义工”这一活动要做出成效,就必须提高小义工的整体水平。因此第二阶段岗位选择好后,12位导师会以演讲、分享会、展示会等形式与新上任的小义工进行经验交流,以此推动整个义工团队能力的提升。

如营养午餐小义工中的访谈员小辉分享了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的被访者说得太多,来不及记录;有的被访者(食堂工作人员)说的是本地方言,需要把本地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再记录下来。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访谈经验:问卷题量不要太多,太多了被访谈的人会没兴趣;尽量选择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同学进行访谈,以提高问卷的有效性;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可能有的字不认识,可以帮忙读问卷并解释意思;食堂的阿姨比较害羞,可能会拒绝,这时嘴巴要“甜”,可以多说几声:“阿姨,辛苦您,帮帮忙!”最后,他说调查远比想象中的要难,但就是这样的“不容易”,让他更有成就感与满足感。这样的经验介绍,让其他小义工们收获满满。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小义工导师”在活动中评价,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辐射,真正凸显了这一评价模式的正能量。

一年多来,笔者通过“小义工服务”的活动实践,建立了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学生通过开展自主管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團队合作能力,增强了责任与担当意识。

当然,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班级小义工”还有一些亟待完善之处。比如,不同孩子如何在择岗、轮岗中取长补短,在互补中发展自身能力?小义工板块内容该如何调整,以保新鲜感等。作为班主任,需要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最大限度地做强做实“班级小义工”这一活动,让小义工们在实践中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成就未来。

[参考文献]

[1] [美]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梁帅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郭松辉.浅析班级建设的新模式[J].新教师,2016(02).

[3] 孙娟.让学生在班级岗位评价中成事成人[J].江苏教育,2017(09).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