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探究

2021-08-27唐小春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4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课后服务双向

唐小春

摘 要:“三点半难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连续几年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铜梁区因地制宜化解“三点半难题”,将课后服务作为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关键词:课后服务;活动课程;“优+”模式;“双向”评价

“三点半难题”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连续几年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我校作为铜梁区课后服务试点学校,按照“服务学生、关注教师、多元发展”建构“七彩童年”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形成“全人素养”课程哲学,彰显“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未来文化”为一线的课程文化,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发展学力和创造学力,走出一条全新的课程路径。

一、素养导向,制订“七彩童年”课后服务课程目标

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生命价值,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按照“跨学科”“通课程”“融活动”构建课后服务活动课程,推动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世纪新人。

1.学生发展目标。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需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个人素养、创新精神和服务格局,让学生在课程中成长、在课程中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精神气质。

2.教师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将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整合,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得到提升,与课程共同成长。

3.课程发展目标。始终坚持活动课程本位,加强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把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彰显“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未来文化”为一线的课程文化,实现课程内容校本化、课程实施特色化和课程资源整合化。

二、基于实践,探索课后服务活动课程“优+”实施策略

1.优化课程目标。为切实开展好课后服务,有效利用“教育机会”,将课后服务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育人目标等结合,丰富活动课程内涵,从而实现“优+”课程目标:“优”指做优一个课后服务项目。“+”即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多元个性化活动。学校开设“主题兴趣坊”项目,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利用学校教师或招聘校外专业人士进行兴趣、特长培养,力求人人提升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生存能力。

2.优化课程内容。基于核心素养体系,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构建多元个性化活动课程内容。开设五大类25个兴趣小组,有小小美食家、能工巧匠、魅力铜丝、科技领航、球场竞技、铿锵书法、琴乐丝韵和龙舞奔腾等。比如,在人文底蕴方面,除已有的人文课程外,从文化自信角度出发,开设国学、书法、十字绣、剪纸等课程,根植孩子的文化自信;在健康生活方面,开设适合孩子身体素质发展的体育创新课程。

3.优化课程保障。落实我校课后服务活动课程保障机制,助推课程实施顺利进行。一是人力资源保障。教师根据自己专长开设主题兴趣课,外聘教师补充参与个别特长课授课。二是经费保障。根据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由政府下拨的专项资金解决。同时,建立专门的校内专项账目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并定期公示经费流动使用情况。三是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课后服务设计小组、巡逻小组和考核小组,确保课后服务的组织落实、过程保障以及实施效果的全程落实。

三、评价驱动,制定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双向”评价体系

1.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以数据为基础,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用数值进行描述,对活动课程实施进行分值评定。将教师参与活动的考勤情况、活动开展、成果展示、实践应用等内容作为考核指标,细化测评项目和测评分值。

2.定性评价。(1)过程性评价。所谓过程性评价是按照课后服务活动的时间序列展开,根据学生平时参加活动的表现、现实、状态的观察和分析,依据“课后服务活动课程评价表(学生)”,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情况、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情感体验等,给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和综合等级。(2)总结性评价。学校通过网络匿名调查,追踪家长、学生对学校课后服务活动的满意度,整体评价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促进课后服务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良性发展。

四、评价结果应用

1.建立课后服务学生成长档案。建立“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学生成长档案”,有效记录学生各阶段学习状态、任务完成等内容,作为师生学期考核重要参考。

2.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教师专业发展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学校搭建平台对接专家团队与教师长期建立支持应答关系,全方位指导教师专业成长。

3.建立辅导教师准入更新机制。将课后服务教师的课堂实践记录到档案之中,督促教师持续发展,探寻个体化专业成长路径。建立课后服务活动教师资源库,根据学校的实际需要进行人员补充更换,形成课后服务活动辅导团队服务体系。

改革深处是课程,改革难处是教师。如何把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做成落地的研究大餐,正成为中小学校着力破解的新命题。我校紧跟时代需要,创新课后服务活动课程建设,编写“七彩童年”系列教材,实施“优+”实践策略,构建“双向”评价体系,走出了一条全新的课程路径,在学校这块试验田切實做好实施课后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乡村孩子接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

注: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规划课题“中小学课后服务校本教材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21-57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课后服务双向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设想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激励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应用探究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基于双向预测的图像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