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考试研究 增强工作实效

2021-08-26周庆华

求知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初中

摘 要:初中阶段设置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阶段性检测,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考试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考试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制订下一步教学策略。初中考试管理人员应不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试的时间安排、考试的内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研究,以增强工作实效,确保初中考试的安排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试结果具备较强的参考性,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安排提供引导。本文对初中考试研究的基本方向进行简要分析,以期增强初中考试管理工作实效。

关键词:初中;考试研究;工作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10-0008-02

引 言

影响考试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考试时间的安排、考试内容的设计、考试场所的选择等[1]。初中生尚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他们往往较为排斥考试。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对考试的排斥心理,使学生主动投入考试过程中,是考试管理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考试结果是一种反馈,会给教师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因此,考试内容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考试的结果更具参考性。一名分管初中考试的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考试合理性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把握考生的学习情况

考试能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平台,能使学生通过完成题目,把握每门学科的学习情况,这也是考试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全面把握考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关键的[2]。考生的学习情况分为对知识的掌握、学习态度和对考试的态度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非常重要,这也是影响考试设置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会在每学期学习不同的知识,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相对较小,而高年级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相对较大。在对应的学期内,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之前,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影响他们学习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环境、个人学习态度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使考试的设置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特点,这也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全面把握考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其对待考试的态度存在紧密联系。通常情况下,学习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往往能正确地对待考试;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会排斥考试。充分了解考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考试的态度,能够为考试安排和考试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了达到全面掌握考生实际情况的目的,在开展考试工作之前,考试管理人员应进行充分的研究与调研。不论通过与学校的沟通来了解学校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和实际教学情况,还是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本学期内的学习情况,都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考试管理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考试工作有效开展。

二、设计层次化考试题目

学生参与考试的过程主要是解答题目的过程,而题目的设置是影响考试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确保考试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使学生通过参与考试完成自我检测,相关人员必须精心设计考试题目。初中阶段的考试题目都是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制的,在设计考试题目时,教师除了要确保题目涉及知识点的广泛性,还要注重题目设计的层次性。在与出题教师进行沟通时,考试管理人员要明确说明这一要求。层次化的考试题目,主要是指将试卷上的题目分为难度较小、难度中等、难度较大三类,同时教师也要合理划分不同难度题目的数量。难度较小的题目适合所有学生完成,是整套试题中占比最大的一种类型;难度适中的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整套试卷中的占比适中;难度较大的题目设置是为了体现试卷的区分度,这部分题目不仅需要学生调动所学基础知識,还要求学生结合题目内容进行分析与全面思考,这部分题目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提升自身层次。

在编制试题之前,依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及具体的知识内容,本着层次化的题目设计原则,考试管理人员可以先将题目分为不同的部分,然后完成具体的设计。初中生的分层不仅仅是因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层次化题目设计过程中,考试管理人员也要充分考虑这一实际情况,给学生设计更多具有自主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完成这类题目来挖掘自身的潜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学习不是死学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三、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也是影响考试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考试时间安排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整场考试的时长、考试开始的时间和各学科考试之间的休息时间。合理设置考试时长非常重要,也是难度相对较大的一项工作。考试时长是由题目的数量和难度来决定的,学生在作答题量较小、难度较小的题目时,花费的时间较少,而在作答题量大、难度较大的试题时,则会花费更多时间。因此,通过对试卷本身的评估来确定考试时长是非常有必要的。考试时长安排过长会造成时间浪费;考试时长较短,学生可能难以完成整个答题过程,会出现紧张的情况,答题质量不高。考试开始的时间设置可以参考学校平时的教学时间安排,确保教师在考试之前完成试卷分发等各项准备工作,使学生能够按时参加考试。为了确保考试效率,考试管理人员往往会在一天内安排不同的考试。由此看来,合理安排各学科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是非常重要的,时间间隔过长会造成时间浪费,影响考试效率,而时间间隔过短则会加剧学生的紧张心理。在确定时间间隔时,考试管理人员应考虑当天内需要完成的几场考试、各场考试的时长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如果能够在考试间隔简单翻阅教材,则会形成考试意识,从而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有较好的发挥。每学期的考试时间安排大多相近。在参考上一次考试的时间安排时,考试管理人员应注意不能盲目照搬,要充分结合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情况及此次考试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策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打破原有的安排,对考试时间进行调整。

四、掌握先进的学习理念

考试研究包括多方面内容,不仅包括考试内容的编制、考试时间的安排,还涉及教育教学领域相关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了解先进的学习理念与教学理念,能够为考试内容的选择与考试形式的确定提供参考。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推行,不仅要求教师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还要求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考试管理人员不参与具体的教学过程,但其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息息相关。为了确保学生在参与考试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的多种思维来完成解题过程,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先进的学习理念与教学理念。针对考试的研究不仅包括与考试安排相关的内容,在考试中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使学生在参与考试时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对简单的题目不仅是指试题考查的知识内容较为简单,还指这一题目只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难度较大的题目不仅是指题目运用的具体知识难度较大,还指这一题目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考试管理人员应结合科学的学习理念,显著提高考试工作的实效性,使考试工作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相关人员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经常翻阅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还应借助互联网等先进手段,了解教育领域的相关动态。

五、做好考试后的反馈与总结

考试前的准备和具体的安排会花费大量时间,在考试中保持较高的注意力,随时监控这一过程中的突发问题也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考试完成并不意味着工作的完成,考试管理人员还要做好考试后的反馈与总结。考试后的反馈与总结是考试研究的重要内容,既包括学生在考试中具体情况的反馈,又包括对学生考试结果的总结。学生能否在考试过程中积极应对、能否保持乐观的心态,可以反映学生的应试能力。如果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心态方面的问题,教师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态。学生的成绩是否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相符,既可以体现学生考试情况的优劣,又能从侧面体现出此次考试有效性的高低。对考试结果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此次考試的优势和不足,能为下一次考试安排提供参考。反馈与总结的过程是发现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也能为下一次考试安排的科学性提供参考,避免某些问题重复出现。考试管理人员要通过广泛的调查来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考试情况,并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大数据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在某一学期内的整体学习情况,这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开展主题讨论会,进行有关考试的交流,也有助于学生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汇总,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总结考试结果时,考试管理人员要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结 语

为了增强初中考试管理工作实效性,考试管理人员应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态度,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参加考试来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考试管理人员应结合以往的经验,确保考试内容具有典型性。考试时间的安排、考试说明的编制都属于初中考试管理工作的内容。为了增强工作实效性,考试管理人员应充分分析影响这两方面问题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赵微.初中生考试焦虑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2018(06):20-21.

孟志宏,苏焕平,景怡光.加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J].辽宁教育,2018(14):21-22.

作者简介:周庆华(1982.10—),男,浙江宁波人,本科学历,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增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初中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
打造精彩初中英语课堂的措施分析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