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究

2021-08-23蔡燕

求知导刊 2021年30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美术教育生活化

摘 要: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美术教育生活化对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使其完成独特美术作品,提升幼儿审美情趣有较大作用。本文从美术材料生活化、美术形式生活化、美术内容生活化、美术环境生活化四个方面来阐述美术教育生活化的价值。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园教育;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0-0089-02

引 言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教师对幼儿的教育需要体现在生活中,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这能有效实现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

一、幼儿园美术材料生活化

多种多样的美术材料往往能调动幼儿创作的积极性。教师利用生活材料开展美术活动,能够唤起幼儿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为其后续的美术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材料来源于生活

幼儿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废旧物品,并将其创作成美丽的墙饰、有趣的玩具等。这样,幼儿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会发现,原来可以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教师应培养幼儿收集生活材料的好习惯,如在幼儿园中设立材料分类回收箱,鼓励幼儿在家中和父母一起收集不玩的玩具、不穿的衣物、塑料瓶、饮料罐等废旧物品,并将其带到幼儿园和小伙伴一起“变废为宝”。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未雨绸缪”,如在秋天收集花生、豆子等农作物。收集材料是一个与材料互动的过程,是美术活动前的热身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引导幼儿熟悉材料的属性、用途、特征等,为其后期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根据材料特质创作独特作品

生活中能为幼儿所用的材料有很多,但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每种材料的特质,让幼儿创作的作品更“独特”,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呢?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与幼儿的有效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尝试和探索。

例如,在立夏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己带来的鸡蛋上进行创作,设计独特的纹样与图案,将鸡蛋变成一个个与众不同的“蛋宝宝”。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鸡蛋上打个小洞,让蛋液流出后再在蛋壳里填充沙子来制作“不倒翁”;或者半个蛋壳中加入泥土栽种植物;或者将蛋壳弄碎,与颜料混合用以创作蛋壳画。在“一蛋多玩”的过程中,幼儿的创作兴趣被大大激发,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又如,在创设“小吃一条街”时,教师让幼儿用超轻黏土捏制“食物”。超轻黏土柔软易成型且不易干裂,幼儿可以利用它制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食物”。再如,一位幼儿的家长做纽扣生意,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颜色鲜艳的纽扣,教师可引导幼儿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添加纽扣元素,让画面更有立体感,还可鼓励幼儿创作纽扣画。

二、幼儿园美术形式生活化

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应强调美术活动以生活为载体,因此在每次活动开展前,教师要尽可能给幼儿提供近距离观察、感知创作对象的机会,注重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幼儿充分调动自身的感官、情感、想象力进行创作[1]。

(一)“感知”上的生活化

在幼兒创作前,教师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观察、感知创作对象。

例如,在活动“在妈妈肚子里的我”中,教师让幼儿利用一天的时间保护自己的“蛋宝宝”,要求在一天内不能让“蛋宝宝”碎掉,以亲身感受妈妈怀孕时的行动不便与艰辛。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思维也更为活跃,创作出的作品也更加生动。幼儿只有通过亲身体验、丰富认知、动手尝试,其所展现出来的作品才更具童真、童趣,且更有个性。

(二)多给幼儿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注重给幼儿提供更多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倾听幼儿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创作想法,通过适当的交流更深层次地了解幼儿作品的内涵,用幼儿的思维方式欣赏他们的作品。

例如,在一次写生活动中,幼儿围着艺术区的一棵橘子树进行创作。由于还未到结果期,橘子树上只有密密麻麻的树叶,大多数幼儿只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橘子树。只有幼儿A的画上有几个小青橘,旁边还有几个小火柴人。教师很不解,询问他:“明明只有一棵树,哪里来的果子呢?还有这几个火柴人是怎么回事呢?”幼儿A马上跑到橘子树边,轻轻扒开一小簇树叶,原来在密密麻麻的树叶下已经偷偷地结了几个小果子。而画中的小火柴人,他表示就是在旁边画画的小朋友,教师这才恍然大悟。教师应鼓励幼儿通过作品创作表达想法。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与众不同。

(三)形式上的生活化

1.亲子创作

在幼儿园亲子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开展亲子制作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利用生活材料完成一定主题的小任务。比如,秋天到了,教师可组织幼儿和家长拾取落叶制成树叶贴画,收集黄豆、花生等秋天收获的农作物进行种子贴画。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创作出优秀作品。这对于年龄较小、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而言尤为重要,他们在家长一对一的辅助指导下完成了平日里有想法却无法完成的作品,这不仅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还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集体创作

集体创作能给幼儿营造一个自由、有弹性的创作环境。幼儿在活动中相互讨论、协商、继而分工合作,不仅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还提高了想象力,在互相帮助和启发下,创作出更多新颖、形象的作品,达到了“1+1>2”的效果。例如,在建构区设计图纸时,幼儿经常采用商量、分工、合作的方法,先商量大致的雏形,然后每人设计绘制一部分,最后完成一个集大成的建筑图纸。又如,在国庆节开展的“绘长卷”活动中,幼儿每人负责一块,最后合成一张祝福祖国的大长卷,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幼儿的积极性更高,而且最后呈现出来的美术作品也更有恢宏气势。

三、幼儿园美术内容生活化

幼儿美术活动既能让幼儿表现生活和情感,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天马行空、恣意发挥,并由此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因此,美术活动的内容应取材于生活,因地制宜[2]。

(一)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关注幼儿的心理,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敏锐地捕捉幼儿生活中富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教师应以幼儿为本,从幼儿出发,细心揣摩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与热点,融入幼儿的生活世界,进而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使幼儿更愿意表现和表达。

例如,在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有一集是图图妈妈生气了,她的头发就像着火一样烧了起来,幼儿看完后激烈地讨论起自己妈妈生气时的样子,有的还表演了妈妈皱眉、脸涨得通红的神态,教师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关注点,于是开展了以“爸爸妈妈生气了”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活动前,教师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气的原因和生气时的神态、特征,并建议幼儿在创作时可以夸张部分内容。由于活动十分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最终展现出的作品内容多样、传神,有的妈妈头发“炸”了,像天线一样一根根竖起来,有的爸爸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十分丰富、有趣。

(二)寻找生活中能激发幼儿创作热情的内容

教师除要走入幼儿的生活外,还要探寻能激发幼儿创作热情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

例如,中午散步时,幼儿总是关注地上的蚂蚁,于是教师就找了个罐子養起了小蚂蚁,并给他们提供放大镜来观察蚂蚁的外部特征,让他们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开展与蚂蚁相关的美术活动,如黏土捏制、喷壶剪影等。

又如,每当班上有幼儿过生日时,他们往往会带一个大蛋糕跟同伴分享。于是,教师就让幼儿在美术绘画活动中设计“生日蛋糕”或表达对过生日的小伙伴的祝福。有位幼儿创作出这样一幅画:一层层装饰着满满水果和巧克力的蛋糕,一个小朋友带着“皇冠”低头许愿,旁边是围成圈的伙伴们,周围用音乐符号点缀,以此代表生日歌,整幅作品充满童趣。

四、幼儿园美术环境生活化

(一)创作环境自由化

要想让幼儿创作出具有童心、展现自我的美术作品,教师就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美术区域环境,放大美术区的区域,且隔断要具有开放性,材料要有序摆放,并标明分类,在桌面中央摆放记号笔、颜料、印章等基本材料,以便幼儿取放,使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方式毫无拘束地进行创作。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美术区域播放一些轻音乐,营造舒适的氛围。

(二)作品展示生活化

幼儿的美术作品是他们思想感情最好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将这些作品有效地运用到班级环境营造中,这不仅能提高幼儿参与环境营造的主动性,还能美化生活环境,并且在无形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在营造环境时,教师要思考怎样让幼儿的作品变得更立体。例如,可以将纸板围成四面,将幼儿的作品粘贴在四面上,叠加摆放于大厅作为装饰,让所有人一进大厅就能欣赏到,以提升幼儿的自豪感。又如,主题墙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创作的作品进行剪贴、美化后作为周边的花纹装饰。

结 语

总之,探索生活化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道路很长,教师要系统地学习美术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促进自身与幼儿的共同发展,提高幼儿的美术素养,促进幼儿愉悦、自信地成长。

[参考文献]

顾玉兰.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2(08):64-66.

张弦.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0(10):86-87.

作者简介:蔡燕(1996.2—),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幼儿园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美术教育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