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2016-10-15傅玉琛

今传媒 2016年9期
关键词:视觉形象美术素养美术课程

傅玉琛?

摘 要:与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相适应,每个社会人也需要具备迅速获取和识别信息的能力,而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少不了大量的图像信息的出现,这就要求人们具备准确识别和解读图像的能力。美术学科有其独特的视觉形象特征,抓住美术学科的特性,使美术学科在培养每个人的视觉识别能力上起到应有的作用,国家和地方教育系统在这方面切实做出了努力,但是在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所做的远远未及变化来得快,我们还应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美术课程;美术教育;视觉形象;视觉识别;美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9-0142-02

当今是一个充斥着图像符号的时代,走在大街小巷,从工作到生活中无时无刻都避免不了一些视觉图像的影响,而且在新时代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种视觉识别能力也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在美术教育中也无时不贯穿这种通过审美经验的获得以提升视觉信息获得的能力,在全球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下,对视觉图像的迅速获取和领悟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通过一定的审美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达到,而学校美术教育是审美经验获得的主要来源,在我国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阶段都贯穿有一定的审美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更是将美术课程定为必修课程,从这点可以看出国家对国民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学校美术课程设置

学校美术课程在设置上,也在尽量符合这种视觉形象解读能力的要求,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可以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审美经验的获得达到美术的育人作用。对视觉醒形象的敏锐解读和识别能力是在美术本体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一个人在没有对美术本体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是很难迅速识别图像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这对美术学校美术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材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美术课程并不是融所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大杂烩,而是通过提取和精炼之后有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可操作性意义的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是便于受教育群体理解和吸收的,但不流于低俗,而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和涵养的内容。

美术教师是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一环,要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能力,不仅要求美术教师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功底,而且也要求美术教师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美术教师不再是以前那种只教授美术知识和技能那样简单了,对美术教师的要求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美术教师与艺术家本质不同,因此培养美术教师的教育与培养艺术家的教育也有区别。师范美术教育主要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提高每个学生的艺术素养,这就给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和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为什么说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老师呢?首先应该严肃看待教师这个职业,自古我国就有许多类似于传授技能的师徒制的学校,在课堂中教师只要让学生记住他所掌握的某项技能,或者记住书本上的条条框框的知识就算是完成任务了,而学生各方面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学生习惯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模式,但知识与技能不等于“素养和能力”,这是一个“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的问题,艺术家可能拥有很高的艺术技能,但在方法上未必行得通,即便有再高的技艺,如果没有达成一定的教育目的,没有促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那也是低效的。

二、“道”与“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可以比作美术教育的内部关系。美术本身比之于器,教育功效比之于道。离“道”谈“器”则盲,境界不高,生发不远;离“器”言“道”则玄,空虚飘忽,缺乏基础。所以,美术教育不能拘于美术自身的目的,否则,其作为教育学科的地位便大可怀疑,但美术教育的教育功效又不能不在美术的基础上生发,否则根基动摇[2]。在视觉时代大量的文化信息与图像相结合,单纯靠美术技艺而不对美术中所渗透的文化、社会、心里等层次做以更深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也是重要的一环,美术作品中往往包含有前人的审美经验、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特色,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提取很多文化层面的东西,在积累审美经验的同时情操得到了升华。基于提高审美素养的美术教育有别于专业的美术培训,前者倾向于将审美的能力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所具备生活必不可少的素养,并不要求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而后者则是要求受教者能够具有相当高的专业创作的能力,在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敏锐地把握这一点,切莫将作为素质能力提升的美术教育看作是培养专业人才的美术教育。

三、美术素养的培养

美术素养的提升并不像是一些应用性的知识那样学了就能立竿见影,这些能力和习惯可能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看重和理解,但正是这些细微的环节在起作用,人们可能在潜意识中并未意识到这些改变,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开发,美术课程的设置在内容安排和结构设置上要尽量多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方特色开设的美术课程更具地方特色,且学生易于接受,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走访沿海地区某中学时,看到这个学校以小幅漆画作为办学特色,并且将这门课程开设得有声有色,以绘画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漆画这门艺术,而且丰富了各方面的知识,在漆画的图案中有很多是花卉、动物、人物等,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同时在绘制漆画的过程中许多环节需要他们合力协作才能完成,这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漆画制作完成后会有一些剩余的废料,老师提倡将这些废料通过一定的方式处理之后制作成下次可再次利用的材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环保意识,在学校里的走廊、展厅里随处可见学生们的作品,他们在用自己的努力成果美化校园,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员,学校不正是师生共同协作努力的场所吗?学生在这种浓烈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学习主动性增强,各方面成绩又怎么会差呢?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可看作是一个学习生态,只有在各个科目和谐发展的情况下,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许多抓应试教育的学校,举全校所有物力、人力、财力在考试科目上,学生知识没有掌握很好,反而开始厌学,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

四、美术学科的特性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美术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表达作为其根本属性,显示出了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在性质表述上增加了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这样的表述,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术课程的唯一性,因为这一表述似乎不能适用于其他学科课程[3]。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觉形象作为美术的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应该在美术课程中时刻贯穿,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其接受能力是有限的,视觉形象实际上由一个或多个个体形象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呈现。它具有边界,边界是由轮 廓、色差、质差等呈现的,并显示为二维、三维乃至四维形式。视觉形象除了形式本身之外,还包含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多种意涵[3]。要让学生对这样一个负责的识别系统在段时间内掌握是很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授课老师应该时刻注意各个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运用适合个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之上提供适当的“支架”式的帮助,当学生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就要慢慢减少对他们的帮助,待学生有能力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再提供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样长期下来也能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和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在笔者实习的时候曾经有一次班里办黑板报,班里的男生看似一个个调皮捣蛋,但是做起事来很认真,班里最调皮的男生被班主任老师委任负责板报,他来找我帮他找材料,之后笔者搜了一些材料给他,很快便组织了一伙人开工了,笔者正在为这个板报犯愁,因为笔者是他们的名义上的副班主任,笔者总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吧,但是笔者从来都没有办过黑板报,没有信心在黑板上画画,字也写的不好,并且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过了不到半天笔者再去看的时候板报已经办的有模有样了,对笔者来说真的是一个大大的惊喜,笔者真的小看他们的创造力了,他们把笔者给的资料自己改变了一下,创造出了新的图案,班里有写字写的非常漂亮的学生,最后有几位同学意犹未绝的还在继续装饰着黑板,看得出来,其实孩子们都是很喜欢美化做这件事情的,他们对于美的事物有自己的理解,而且很善于创造,他们在成长着,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爱,我真的理解了为什么说老师是园丁,因为孩子们真的就是一个个小苗苗,需要去用心去呵护,他们就是未来的参天大树,看到祖国的下一代正在茁壮成长,笔者真的很欣慰,就像看到了阳光下的树苗正在枝繁叶茂、欣欣向荣。因此美术课程在设置和试试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兴趣去开展,而且要始终贯穿终身教育的理念,使他们学会学习,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在现今这个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的时代,只有养成不断自我更新的习惯才能不至落后。

在新时代美术老师只有响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明确美术要为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的目的,深刻理解美术的特性,以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切实做好美术课程各个环节的实施,将美术的视觉识别能力做为美术的核心素养,在学校美术课程中一以贯之,在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了很好的信息获取能力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使教师在新时代紧握机遇,视觉识别已然是这个时代的一大重要特征,美术课程在培养每个人的视觉识别能力上义不容辞,建设新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潘耀昌.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 尹少淳.追寻“器”“道”相合的美术教育[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学教育.苏派名师2015(3).

[3] 尹少淳.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15(5).

[责任编辑:艾涓]

猜你喜欢

视觉形象美术素养美术课程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我省中小企业视觉形象工程的推广及策划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设的作用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研究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搞好综合教学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