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畅游式”苏式信息技术课堂

2021-08-09史文成

教育界·中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学习自主学习

史文成

【摘要】“畅游式”苏式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课前试水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任务,课中畅游,课后深潜,实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辅的新课程改革模式高效课堂。

【关键词】“畅游式”学习;苏式课堂;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三重境界

苏州,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娴静舒雅,宜居之城。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苏州城东,坚持开放、创新融合理念,我们将教育理念与区域发展理念相通,融合东西方教育特色形成国际化创新型教育模式。笔者所在的学校有幸入围苏州市教育局确立的十所“苏派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学校,并成为组长学校。多年来,学校将“苏式”课堂教学研究与本校“畅游式”学习模式相结合,落地于各学科课堂,做到理论探究与教学实际相辅相成,为师生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畅游式”苏式课堂所遵循的理念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学校探索创造出“畅游式”学习的三重境界:试水—畅游—深潜。

一、信息技术课堂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知识更新迭代比任何一门学科都快。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变得特别重要。

传统的信息课堂是以教授知识、传授技术为主,一般由教师主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教学设计不充分、教师授课激情不足就很容易变成教师一言堂或几个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局面,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更别提全面提升所有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新课改关注师生共同发展,追求师生共建高效课堂,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提倡学习个体的发展,倡导独立、体验、创新。这与我校的“畅游式”苏式课堂教学理念非常吻合。“畅游式”学习是一种美好的自主学习状态,学生能自由、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辅以教师及同学的引导帮助,容易引发头脑风暴,共同跨越学习障碍从而全面掌握知识点。

二、三重境界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实例探究

笔者就以初二选修的APP inventor编程开发为例,本课中要求学生通过APP inventor开发一个“猜成语APP”。

(一)课前试水—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试水是学习者于本课自主学习的开端,带着自己的喜好、感情尝试这节课的“温度”“深度”,根据自己的学识水准把握学习目标、学习难易点、学习着力点。试水的意义在于让学习者能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能真正地做到身临其境,成为学习的主体,能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习者分解学习目标,先易后难,避免出现两极分化严重;帮助学习者找准学习着力点,提高课堂效率,助其轻松克服障碍。试水成功能激发起学习者的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为后面畅游阶段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试水阶段,笔者播放一段“成语猜猜看APP”的操作视频,并要求学生在电脑上完成一个调查问卷,内容是分解该APP的功能模块。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相互讨论,合作探究完成调查问卷。笔者通过后台统计,得到调查结果中排名最高的几大模块,如出题模块、答题模块、反馈模块,有些基本功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提出随机呈现、分割答题、智能提示等功能模块。此时,笔者结合教学任务,把握学情,迅速调整学习任务目标,先剔除一部分不切实际的目标,再将学生最感兴趣且易实现部分作为基础任务,将有些难度且能在课堂上实现的目标作为进阶任务,将部分难度大不易实现的目标作为拓展内容。基础任务将作为全班畅游第一目标:实现“猜成语APP”的主要功能,达成课堂任务;进阶部分设定一定难度,激发学习激情,设置分层教学目标避免惰性思维,让学习的气氛由于适度紧张而活跃起来;拓展任务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更深层次地思考及发展,不做具体要求,但须指明正确的方向。

这种学习任务制定的方式是将“教师引入课题、预定学习目标”的传统课堂模式改进为“教师出范围、学生定任务目标”的模式,可以让试水阶段学生更愿意去触水,有更充足的激情去探究与思考。这阶段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将学生反馈的模块通过难易程度分解任务。教师要对学情有所了解,分解任务时要如庖丁解牛般迅速,做到“人人能参与,人人学知识,人人得发展”。

(二)课堂畅游—设疑解惑,强化师生、生生互动

如果试水是餐前开胃小菜,那么畅游就是正餐,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打造一个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学习主体的学习共同体。教师通过试水时探索出的任务引领学生解决问题,高质量达成学习目标。在任务推进环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贴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让问题引导思考,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启动头脑风暴。

畅游阶段,笔者通过“Moodle平台”提供了微课、幻灯片等学习资源,并使用讨论区给学生提供多方位的交流方式。微课录制的是本次“猜成语App”开发过程中必须要用到的“列表使用”“Screen初始化应用”等基础教程;幻灯片提供的是几种常见“猜成语App”外观界面;讨论区发起了代码交流区(学生间秀代码)、答题解惑区(师生、生生互动)。在整个过程中,笔者通过课堂观察,采用个体辅导、集体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顺利进行下一步探究。

传统的信息课堂上,每个阶段任务完成后教师常常会有个提炼性小结,以此收拢学生思绪并引导其进入预设的下一个环节,课堂看似有序、有效,实则少了点灵魂。学生也因此被迫中断自我思维,如木偶般机械学习,作业提交了,任務驱动成了,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创新”及“学习多样性”就无从体现了。畅游阶段是学生易产生头脑风暴的节点,教师不宜过多打断学生的思绪,更不宜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转为包办、替代。要将由教师统一梳理知识点转换为学生归纳,可以通过让学生提交知识树或完成知识点小测等方式搜集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方便后期查漏补缺。

(三)课后深潜—集思广益,固化知识、提升能力

我校选修APP inventor是因为这种编程模式注重的是思维而非代码,抛弃了传统枯燥的程式代码,选用了通过颜色分类的积木式堆叠法完成程式。学生有了小学阶段scratch的基础,对于这类编程很容易接受,也非常感兴趣。这个课程学习目的不是培养“码农”,而是通过编程实现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强化逻辑思维的目的。基于这个目的,课后深潜的环节尤为重要,通过这个环节,师生可以一起探讨,一起激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摆脱自身学识水平禁锢,与身边人一起畅游,固化已有知识,提升见识与能力。

深潜环节,笔者通过展示优秀程式片段、金点子等方法来激发讨论热情。完美的程式都是通过不断测试、修改才得到的。课堂上的程式往往达不到完美这个标准,一个奇思妙想、一个严谨的逻辑判断都足以亮出来,让大家一起讨论,以此拓展思维。课堂中常有学生提出让人称赞的精妙想法,经过几次这样的展示及讨论,很多同学都得到了认可,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愈发浓烈了。传统的总结模式,虽然把知识点有条不紊地呈现了出来,但毕竟是少数人在展示,无法真正代表全班整体水平。所以这更坚定了笔者的信心,必须将教师课堂总结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同探讨模式,通过各种方法互动反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让每个学生都带着思考、带着喜悦、带着期待实现课后深潜。

“畅游式”苏式课堂三重境界,变教师独奏为课堂交响曲,达成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尊重每个个体的发展。通过“试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的空间,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畅游”让每个学生实现差异化学习,实现自我的价值;通过“深潜”的总结讨论拓展学生思维,让每个学生倾听别人的声音,形成多元化的认知,从而完善自己的观点。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顾振伟.“畅游式学习”三重境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4(2):84-85.

[2]陈静静.佐藤学“学习共同体”教育改革方案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8(06):78-88.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学习自主学习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