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地质”培养理念下“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1-08-04范存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2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

[摘 要] “普通地质学”是能源类高校地质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对稳定专业思想、增强地学兴趣、培养地学思维、引领思想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今能源结构调整、就业形势低迷的背景下,“普通地质学”面临课时少、内容多、教学尺度难以把握、考核评价指标不全面的问题。在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背景下,从改变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渠道、完善学习平台、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建立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大地质”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适应多行业需求的地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 大地质;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19年度西南石油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年度西南石油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作者简介] 范存辉(1980—),男,河南洛阳人,博士,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与裂缝预测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2-0061-04   [收稿日期] 2021-01-18

一、前言

“普通地质学”是石油及地矿类高校地学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引导新生走进地质科学殿堂的入门课程和启蒙课程[1,2]。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动力地质作用原理,建立地质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工作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通过对人与地质环境相互依存关系的了解,建立合理保护地质环境的现代地球科学意识。在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与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四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通地质学均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共48学时,其中课程学时40,实验学时8学时,授课时间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能源结构的逐渐调整,国内能源行业进入到转型期[3],矿业、原油等价格徘徊不前,行业特色鲜明的能源型高校就业优势逐渐失去,就业市场萎靡,地质类专业首当其冲。部分新生在大一进校开始就申请转至其他有就业优势的专业;长此以往,会导致地质类专业学生对专业兴趣感不强和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对地学人才的培养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面对日益强势的买方市场和就业压力,如何解决地质类专业就业已成为能源型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地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地质行业发展的新常态,拓展专业培养宽度与广度,弱化专业界限,拓展知识结构,增强能力培养,建立和完善适应多种行业需求的地质类专业“大地质”培养理念和模式。

二、“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繁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无法兼顾

按照“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其教学范围广泛、信息量庞大,包括地球的基本知识、物质组成、三大类岩石、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地形与地貌、板块构造、地质灾害、人类与地质环境、地质新理论与新发现等。对于刚接触专业学习的新生而言,抽象的专业术语和概念、过大的教学信息量往往会使得学生应接不暇、难以招架[4]。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面对大纲要求的大量概念和基本内容体系,首先要保证基本术语、专业词汇、知识与原理的传授和讲解,另一方面,面对新入学的新生,授课老师必须保证学生能够对课程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地领悟和掌握。这些现实情况,使得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占用了大量的课程教学时间。如果课堂上讲授拓宽学生视野的内容多的话,占用课堂时间多,影响教学进度;拓展范围太广的话,过于抽象会使得新生接受起来有难度,两者较为矛盾,难以平衡。教师只能首先保证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往往难以兼顾对学生地质思维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依赖教师的讲解,对地质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刻,仅停留在教师讲解的描述阶段,缺乏独立思考和能力培养的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热爱地球科学的情感尚未完全培养起来。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仅停留在表面记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专业兴趣,造成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转专业学生数量可能有所增加。

(二)多个专业同时授课,课程尺度不易把握

根据我校开设的普通地质学课程的要求,无论工学的资源勘查工程还是理学的地质学专业,均采用完全相同的教学大纲,授课学时均为48学时。按专业授课,针对资勘(卓越班)、资勘(研究型)、地质学(研究型)等不同培养类型分班上课,每个教学班50人左右。

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知识需求不同,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态度[3]。比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生希望教师更多讲解课程与石油天然气勘探的关系,并能够对该方面知识领域进行拓展;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则更希望教师将课程内容与地质矿产资源联系起来,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则希望课程内容与地理地貌学内容相结合,群体的不同导致普通地质学在不同专业授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专业兴趣点不一样,使得教师在按照同一份大纲授课时课程尺度的把握、知识领域的拓展方面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三)考核方式单一,学习效果和能力掌握不易反映

以往普通地质学考试都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卷面成绩三项综合,其中卷面成绩占75%以上;试卷题型也主要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主要都是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论述题目,缺少主观性和综合性题目,基本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再者,考试没有完全实行教考分离,任课教师担任出题人,考试的重点也会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学生复习有了明显的针对性,无法真正考查最终的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