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劳动教育,探索以劳育德育人路径研究

2021-07-23周英

速读·下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道德与法治

周英

◆摘  要:习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特别指出家庭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可见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性。尤其在小学阶段,正是夯实学生劳动基础技能的关键时期,本文将浅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劳动教育,为劳育德育促人进步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融合教育;劳育德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把德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方位渗透进教育教学,加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与融合,构建一脉相承的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德育体系。在现代化教育进程中,要将德育与智育两手抓,把培养小学生成长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作为终身奋斗的教育目标。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设置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作为德育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部分,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新鲜感。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合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

一是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应具备的技能提出的最新要求,是现实需要。道德与法治内容教学有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智育培养,文化课教学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部,导致部分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并无经验之谈,在碰到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时,会发现理论方法用于实践操作中,会出现很多与理想过程有出入的地方。学生尚未意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成就终身学习,丰富个人文化内涵,提高个人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将所学知识积极指导作用于实际生活,通过有效率、有逻辑的思维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的劳动技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就可以做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成为正直善良的人,夯实基础知识,增强个人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在成长进步的道路中要艰苦奋斗,保持恒久的毅力与决心,为自己的未来谋划更多的出路。

二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育是国之大计,新时期劳动人民要接受系统的教育,才能留下越来越多宝贵的智慧财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用改革创新建立更美好的生活。在小学四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的劳动能力,比如起床自己洗脸刷牙、穿衣服、吃早餐;做洗碗、扫地、擦桌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扶行动不便的人过马路,与人沟通时要有礼貌等文明礼仪的遵守。但缺乏的是养成良好学习、生活的意识,学生在成长的进程中一直朝着光明的方向前进,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规范化引导教学,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劳育德育融合教学锻炼学生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不仅要做思想上的巨人,也要做行动上的巨人,简言之就是学生的思想表现和行为表现要相辅相成,同步进行,才能真正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达到了深入人心的效果,对学生的后期进步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二、小学以劳育德育重视培养人才的路径探究

一是教师重视劳育德育的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与班级共成长》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讲述同学之间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班级体参加过哪些集体活动,各自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等。然后教师放映一些记录的视频、照片资料,让学生挑选一些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在黑板报上,再设计一些趣味的配图文字,制作一些彩色的小物件,例如叠千纸鹤、剪纸花等,把教室布置成大家喜欢的模样,让教室的环境体现出每个班级不同的班级文化和班级管理。接下来教师针对如何有效促进班级管理组织一场动员大会,设定班级岗位,学生委员、纪律委员、劳动委员,民主选举出班委会成员,规定任职期限,让这些榜样同学先为全班同学起到领头示范作用。后期实行轮换制度,让班集体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班级的事务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督促全班同学养成自觉性,在看到地上有乱丢的纸片时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在看到班级里的公用物品损坏时会及时上报教师,在看到班级中有困难的同学会积极给予帮助,同学之间互敬互爱,互帮互助,每位同学都能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宝贵一分子,大家都为促进班级的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增强了个人的生活技巧与为人处事的能力,也熏陶了个人的良好道德品性。

二是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随时更新教学方案,采取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例如在《美好生活哪里来》的教学中,教师要先提前联系家长,了解学生近期在家的生活情况,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性格、现阶段学习情况,做好维度分析,并思考針对性解决方案,制定学员分层记录表,根据评估标准对学生展开针对性德育劳育教学,每位学生对生活的感悟都来自于自身真实生活的家庭环境,对美好生活的感受也不太一样,教师要从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认真思考他们的内心需要,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与之现有能力相匹配的劳动实践。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完成效果,指出学生表现不当的地方,对学生表现优异的地方做出肯定与表扬,教师要教导学生,在做完事情后要与参与事件劳动的人们进行积极的双向反馈或者多向反馈,为他人留下一个良好形象,以便促进下一场的有效合作,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总结

劳动教育应重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劳动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便于学生可以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提高自己,增强自身的劳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1(02):91.

[2]毛彦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策略[J].家长,2021(05):115-116.

[3]陈和永.《意见》精神指导下劳动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策略[J].学苑教育,2021(01):73-74.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聋生“随班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