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21-07-23康正鑫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影响因素

康正鑫

摘 要:在分析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法作为研究方法,借助SPSS软件定量分析我国35个城市会展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会展基础设施、会展项目开展状况、相关产业的支撑、经济大环境是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场馆设施、会展活动运营管理情况对会展业的影响最大。促进城市会展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展馆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挥相关产业的支撑作用;重视会展人才培养,培育自有会展品牌;打造完整产业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城市会展业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一、引言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具有辐射性、集聚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等特点,是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成熟后必然形成的一种产业形态。在市场化、全球化和城市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会展已成为诸多领域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和重要窗口,逐渐成为国内大中城市的投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据《2019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展览总数为11033场,展览总面积高达14877.38万平方米,展览城市作用得到显著增强。城市会展业的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去认识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实证分析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交通物流、会展设施、教育水平等都是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波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基于此,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收集影响会展业发展的代表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程度,根据研究结果抓住主次,提出促进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会展城市”主要是指我国按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基本包含了在我国有影响力的“会展城市”。本着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文章一共选取了35个“会展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乌鲁木齐等,覆盖了我国的东北、东部、中部、西部主要的中心城市。为了使数据具有说服力,相关数据来自各城市2019年统计年鉴、各城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各城市2019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二)影响指标

综合影响会展业发展因素的相关文献[2-5],本文設计了经济状况、配套产业状况和会展状况3个一级指标来反映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状况包括旅游总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邮政业务总量;配套产业状况包括政府主管机构、本科院校、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星级酒店、快递业务量;会展状况包括展馆数量、展览数量、展览总面积、境内办展主体、展馆面积、TOP100项目、TOP3项目、UFI成员,共18个指标。

(三)实证分析

借助SPSS25.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标准化、数据效度分析、主成分提取、旋转后成分矩阵等重点分析过程。

1.适用性检验。适用性检验用于判定数据收集结果的有效性。指标的效度越高,说明相关数据越具有分析价值。文章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对城市会展业发展的18个影响因素是否适合主成分分析进行效度检验,结果见表1。

一般认为,可以通过KMO检验判断一组指标内部相关性情况,当一组指标的KMO值越接近于0,则该指标的相关性越低,缺乏数据重叠的必要性;一组指标的KMO值越接近于1,则该组指标的相关性越高,越适合于做因子分析[6]。由表2可以看出,KMO值为0.781,远大于0.5,进行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即p值<0.05),说明符合标准,数据呈球形分布,各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独立。以上检验结果都充分说明研究量表数据具有有效性,适合做主成分分析。

2.提取主成分。根据主成分提取原则,使用软件对变量提取主成分,留下特征值大于1的三个主成分,主成分的总方差解释量见表2结果。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体现了其对原始指标信息量的涵盖能力,即选取的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的值越大,包含的数据量越全面。分析结果显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731%,高于75%,因此采用前3个主成分解释原有的18个变量。

3.成分矩阵。观察旋转前成分矩阵的结果得知,3个主成分在原始变量上的载荷差别不大,且集中在第1个主成分上, 导致不能明确区分每个主成分所代表的含义,最终为了有效确认每个主成分的具体含义,需要对成分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见表3。提取方法: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

在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中,各个因素在3个主成分上的载荷量较为清晰地体现出了各个因素与主成分的紧密程度,并且几个主成分的含义也较为明确。通过对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中的高载荷情况分析,可得到下面几个结论。

第一,TOP100项目(0.892)、TOP3项目(0.878)、展览总面积(0.868)、展览数量(0.764)、境内办展主体(0.724)、展馆面积(0.692)、星级酒店(0.654)、UFI成员(0.622)因素在第一个成分上的载荷很高。在这几个指标中,除星级酒店之外的其它几个指标都与会展业发展水平直接相关,可抽象的理解为这些因素是直接影响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将第一个主成分定义为公共基础因子。

第二,星级酒店(0.520)、旅游总收入(0.795)、政府主管机构(0.793)、本科院校(0.723)、公共汽电车客运量(0.690)、展馆数量(0.676)在第二个成分上的载荷很高,它们主要代表的是支撑会展业发展的相关行业和各种辅助性条件,会对会展业发展起到提高保障作用,故将第二个主成分定义为支撑保障因子。

第三,邮政业务总量(0.862)、人均生产总值GDP(0.822)、快递业务量(0.78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0.737)、地区生产总值(0.559)在第三个成分上的载荷较高,表明城市经济环境也是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定义该成分为经济发展因子。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国内“会展城市”发展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经济状况、配套产业状况、会展状况3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构建与城市会展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主成分分析多元统计方法,降维分析这些因素分布的内在规律和相对重要程度。

研究结果表明:3个主要因子成为影响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公共基础成分、支撑保障成分和经济发展成分,它们的累计方差贡献率接近80%,说明这几个主成分能够解释绝大部分的变量,用这几个主成分来分析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合理的。从各因子的相对重要性来看,公共基础因子的贡献最大(权重达到61.854%),其次是支撑保障因子(权重达到10.157%),最后是经济发展因子(权重为6.703%),因子所占权重的大小基本反映了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构成情况。这些影响因素的方差贡献率差异明显,关键项目的承办、城市展会的体量和展馆面积的大小对城市会展业发展贡献率影响显著,是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基础;交通、酒店、旅游业的发展、政府的支持和经济环境情况等因素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影响相对重要。综合来看,城市会展业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展会运营情况是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相关行业的支撑、良好的经济环境也对城市会展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为了推动城市会展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十分重视会展产业的基础建设,为会展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也要充分借助相关产业、各部门以及经济大环境的发展趋势来为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研究建议

1.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展馆智能化水平。会展设施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会展设施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城市能否吸引到高质量的展览项目,并会影响到整个展览过程的质量。在会展基础设施当中,会展场馆设施又處于绝对核心的位置,是城市会展业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研究表明,大型展馆的建设对展览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它有利于我国会展业发展水平的提升[7]。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会展城市”要推动展馆建设朝着专业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的“智慧展馆”。所谓“智慧展馆”,体现在场馆运营的智慧化,提高管理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体现在服务智慧化,能够通过自动化代替手工,能够根据展会客户的不同诉求,提供差异化的体验服务;体现在基础设施智慧化,通过各类传感器和视频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场馆自身的运行数据和用户状况,将数据上传到“智慧展馆”平台进行科学决策等。例如,可以引进虚拟现实技术,利用移动终端平台,为前来场馆的所有个体提供不同的场景服务,提升各类人群的服务体验。因此,“会展城市”要在展馆的智能化建设方面多下功夫,以搭建城市会展业发展基础平台。

2.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挥相关产业的支撑作用。会展业与相关产业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效应,彼此间是一种互动发展关系,会展产业对其他产业和经济发展有着强劲的推动功能,其他产业也能辅助支撑会展业的发展。正因如此,我们首先要明确展会的交流沟通功能,以展览为平台,推动会展业与工农业、服务业等三次产业的有机融合,不断创新展会主题和扩大展览范围。其次,“会展城市”要积极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产业是区域展览业的重要展览资源,是打造区域会展品牌的关键,是衡量区域会展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尺度。要充分发挥城市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提高优势产业在展会中的展览比例,为会展业预留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强城市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来看,东部沿海城市可加强文化、旅游、体育、休闲、金融、科技、新材料、医疗健康等优势产业与会展业的融合程度,推动形成高质量的会展产业集群;中西部城市需主动谋求农业、能源、机械、冶金等传统行业与会展业的融合发展,找到会展业发展的生存空间。最后,会展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城市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的一种有效路径。会展业和旅游业的关联度很高,会展参与者本身就是旅游人员,两者之间可达到协同发展的良好效果。加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联动,会展业便可充分利用旅游业在客源市场、市场推广、品牌宣传方面的资源,更好地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

3.重视会展人才培养,培育自有会展品牌。专业会展人才的缺乏,一直是会展经济发展的痛点,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会展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弊病,会展人才队伍的培养迫在眉睫。针对不同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会展人才的培养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利用现有高校教育资源,增设会展专业相关课程,从源头上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持续为会展行业输送人才;二是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在职培训,解决当下会展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鼓励在职人员参加会展行业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整个会展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三是要重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引进紧缺、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是激发整个人才队伍活力的关键;四要建立会展运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对从业人员的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科学评判,给予优秀者奖励,激发大家学习工作的热情。品牌化对于增强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会展城市”的知名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会展企业、会展协会、甚至会展关联方都要强化会展品牌意识,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依据城市的产业、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资源有机整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会展品牌,针对性地进行品牌宣传,解决城市会展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比如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都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大型会展项目的举办,充分利用城市长期积累的资源优势,提高城市会展品牌的吸引力。

4.打造完整产业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城市会展业必须充分考虑产业链的整体性,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产业引入到会展活动中来,形成一种长期协作共进的生态关系。打造会展产业链要围绕会展活动来开展,其它产业以会展业为依托,目的是在方便会展活动开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具体来看,要积极引导会展企业、广告、策划、设计、宣传等展览服务企业,以及餐饮、旅游、住宿、交通、装修、通讯、摄影等上下游会展相关企业集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优化组合,形成具有行业配套、产业联动、运行高效的会展产业链条,实现整个城市会展经济的腾飞。同时,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在城市的经济环境,所以城市会展业要行稳致远、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加快培育新动能、充分释放传统动能、促进城市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和维持经济平稳增长,为城市会展业发展壮大提供充分的环境条件,解决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刘大均,陈君子,贾垚焱.中国会展客流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9,39(12):103-109.

[2]方忠权.广州会展企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3,68(04):464-476.

[3]沈琴.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6(02):30-31.

[4]孟凡胜,宋国宇,井维雪.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2,31(04):32-37.

[5]刘婷,符纯洁,韩雷.中国城市会展产业发展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09):106-109.

[6]陈洪海.基于反映象相关矩阵的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研究[J/OL].中国管理科学:1-10[2021-03-04].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0.0969.

[7]张淑华,朱玉蓉,陈虹全.大型展馆建设对中国展览业发展的影响——基于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法[J].旅游科学,2020,34(01):20-32.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影响因素
基于NAR模型的上海市房产税规模预测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