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1-07-16李剑芳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培养核心素养

李剑芳

[摘  要:自主阅读是学生亲身参与阅读实践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领悟、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感受中获得自主交流,自主合作,自主收获的阅读习惯,用阅读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自主阅读;培养;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自主阅读感悟”是让学生自主地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审美熏陶、灵魂净化、人格升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以“趣”诱读 激发阅读欲望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阅读的激情。使学生爱上阅读,并且乐在其中,让阅读成为一种兴趣,一种融入孩子血液的文化熏陶。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在课堂的上我设法让学生走近文本,燃起阅读兴趣与欲望。在讲到一些文章的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年代时,我会把作品的故事告诉学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作者、文本有关的图文、资料,使学生产生阅读探究欲望,这样能够很好带动阅读的热情。

以《少年闰土》为例,这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一段插叙。学生找不到那个时代的痕迹,对当时背景不理解。在教学中,我在屏幕上出示鲁迅的作品《故乡》一节选《中年闰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风度等方面有很大反差,激起学生的阅读探究欲望。课文中那个儿时的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少年,而中年闰土饱经风霜、呆板、麻木等,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诱导学生走进鲁迅的文学作品。

“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我想读”的欲望。让学生爱上阅读,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主收获,充分享受阅读的空间及阅读带给自己的快乐。

二、借组文“特点” 拓宽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又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统编版的教材编排很精心,根据文本内容与文体特点等的不同方面去编排,我们可以利用文体特点进行拓展阅读。

统编版的语文教材编排题材丰富,组文编排的文章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或感受自然;或珍爱家园;或艺术的魅力;或了解中外名篇、名著;或读背古诗词……均将语文知识、传统文化、阅读方法、情感、价值观融为一体,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效应。所以,根据组文特点,有计划地渗透阅读策略,使学生不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文章,而且能在读懂文章的同时,延伸到课外阅读拓展,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阅读活动充满乐趣,进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以“初识鲁迅”为专题共选编课文,学习内容以认识鲁迅,感受鲁迅,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为教学重点。共选编了四篇课文,即 《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个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了。对于鲁迅的成长背景,学生了解并不多,鲁迅生活的年代与现今有较大的差距,

这位“大文豪”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时空的拉开,距离的拉大,学生对鲁迅的了解,对鲁迅的文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此,为了让学生对整组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对鲁迅的认识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鲁迅慈爱、顽强、爱国,是人民的精神力量,是我们的精神导师。在整组课文学习之前,我设计了“走进大文豪——鲁迅”单元主题导读卡。

要完成这张单元“导读卡”,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资料,更需要阅读本单元的全部内容。此项活动既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又與本组教材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贯穿整组课文的教学始终,更很好地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主的阅读见解,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

三、以读代讲 品文本之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途径。“以读代讲”的目的是老师尽量少讲,以学生为主,把大量的繁琐的讲解让位于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和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阅读,达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与情感体验,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阅读不仅仅是“告诉”,而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作者进行反复地、深层次的“对话”,在这“对话”过程中,体验与感悟,探索与发现。如在教《匆匆》一文时,抓住“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力求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感悟、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关注作者内心想法。适时对文本进行补白,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结合自己的成长体验去读,读得有感情,有自己的思考,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去体验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并悟出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安排,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一改过去理性的、复杂的、枯燥的分析讲解,丝毫没有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机会。

四、读中质疑 生成精彩智慧

我国故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是思维的火花。“学生不是有待灌满的容器,而是等待被激活的精灵。”新课标倡导让学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常规的思想方法,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烁。

如教学《父爱之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父亲对作者那份深沉的爱,我以“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句话為脉络,让学生讨论:作者能用画笔画出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吗?学生各抒己见:有学生说,能画出来,因为作者生于江南,长于水乡,江南水乡的小渔船是他最难忘的记忆,作者是一一名画家,当然能画出来;也有学生说,是父亲摇着这小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和浓浓的爱,他能把它画出来。有学生质疑说,“不能”, 这份父爱态深重了,尽管是画家,他也无法用画笔将这份父爱画完整。学生的几种看法。我都是认同的。学生的理解都合于常理的,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这一点是可贵的。就在这个句子的牵引下,老师顺势点拨:“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这只小小的渔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爱,行进在儿子的成长路上,我在父亲的爱中成长。这份深重的父爱,作者觉得无法回报。在不经意间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深深感受到这份父爱的伟大,也感悟到父慈子孝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学生合理而富有个性化,富有创造力的精彩的智慧生成正是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阅读见解的结果。

五、读中感悟 获思想的启迪

课文不仅是教学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情感熏陶的样本。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利用这一蓝本、范本和样本,让学生感悟到课文中鲜明的主题,内容的丰富,情感的渲染,思想的启迪。

如在执教《穷人》这篇课文时,我抓住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细腻,感人至深。以理解穷人的“物质贫乏”以及“精神富有”这两大部分的思路,以学生自主阅读探究为学习方式进行,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美好品质。

在教学中抓住描写桑娜的复杂心理的段落反复品读,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品析、朗读感悟体会桑娜的善良。努力让学生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心理变化,抓住“忐忑不安、活该、自作自受”等词语。让学生仔细体味和揣摩,体会桑娜义无反顾地帮助穷人的善良本质,充分体会穷人的爱心与同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获得思想的启迪:“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变成得更美好。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超越文体的意义,学生的心灵也得到成长。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是学生阅读学习之路上的导师,也是学生阅读的基础夯实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健康的气氛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中体会生活的美好,让心灵在阅读中得到不断的净化。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琼妹.有关培养小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5(12).

[2]王佩云,范文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J].考试与评价,2016(03):135-136.

[3]顾新亮.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学周刊,2015(31).

[4]沈红,王毅.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223+248.

[5]姜芬.略论小学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10):48-49.

中国工农红军广东肇庆广宁红军小学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培养核心素养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