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1-07-13梁志强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初中阶段方法策略道德与法治

梁志强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或者是品德与生活的教材都改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本教材也出现了很多版本。初中的书本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但是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质量就会变低,因此老师要找到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活理论;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方法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初中阶段的必修课,他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多的学生对这门学科提不起兴趣,甚至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会都其他学科的书籍,或者是做一些和学习没有关系的事情,这样的状态让老师很着急,为了改变学生的状态,笔者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以此来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

对于书本材料的设计,老师可以把学生从课堂上的学习顺延到生活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实际能力的提升。日常生活就是这门学科教学的来源,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教学素材可以使用,因此,老师在讲学的时候,要关心学生的实际生活,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或者是熟悉的生活经验激发出来,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以此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在学习到“法律伴我成长”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找到生活中一些受到法律保护的事件,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肖像权以及隐私员等都是自己的特殊权利,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吸收了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再比如学习“爱在家人间”这一节内容时,这一课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对父母的理解,让学生更好的去关心父母,还要学会和人沟通,更好的体验生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此外,还要反思之前对父母的态度,有的严重的还会和父母产生隔阂,反思自己的行为,看到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及时的改正,及时的表达出对父母的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立足于多个生活场景,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课堂进行简单的调查,可以询问学生,在班级中,学生们没有和家长住在一起的有多少?学生们的愿望是什么?然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导入。在讲解到家庭的本质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家庭情况,然后总结出构建家庭的方式,家庭的重要性也就呈现出来了。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书本教材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中,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和分析[1]。

二、教学方式趋向于生活化

在初中阶段,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千篇一律,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书本大纲来选择教学方式,这样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构建生活情景的方式也是多元化的,比如说演讲、课件等都可以建立情景模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进入到思考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以此来让学生跟上时代的發展,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比如说在讲解到“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还原学生去见网咖的场景,老师先带领学生把讲台上的布置设置一下,然后挑选出两名学生来扮演放学回家的学生,再找一名学生演网管。其中的一个学生没有去上网,而是回家了;另一名学生进入了网咖,并沉溺于网络交友的软件中,最后导致他的成绩下滑的很快。学生的这两个不同的选择,就构成了不同的人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对比,看到上网的坏处,以此来抵抗网络的诱惑,订正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表演结束后,学生们可以反思自己在上网时的经历,相信大多数学生都会及时改正错误,正确对待上网这件事情。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书本内容是依据之前的“思想品德”发展而来的,但是它本身没有有太多抽象的内容,新的教材中,加了图片,并且内容也丰富了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上来,把学生们和日常生活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和生活相关的场景,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用音乐或者是视频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展开生活场景,进行导入,然后对学生抛出问题。比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节内容,生命的精彩其重要的本质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人是活的精彩的人?老师鼓励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和发言,然后老师再问:哪位学生愿意说说自己想活成什么样子?你的愿望是什么?这样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2]。

四、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力

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就是,鼓励学生把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学习到的,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还要求学生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力。初中生是在一个思想成长的阶段,他们的生活经验没有成年人的丰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还是有的,那么怎么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生活常识呢?这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了,在课堂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细心的观察,最大程度的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且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多和学生们去分享。此外,老师在布置课下作业时,可以多设置一些和家长一起完成的任务,以此来提升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促使他们建立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五、对社会热点展开分析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社会上的热点也是在课堂上讨论的内容,在教学中,老师鼓励学生多发言,然后在学生的表达中,看到学生们对一件事情的不同理解,此外,老师也能在学生的发言中,感受到学生的三观是否有偏离的现象。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个小组都得到最终的结论,还可以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赛,一方面提升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会提高课堂的效率。老师和学生们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会拉进,促进了师生的沟通,这样会让学生更顺利的吸收到知识。

总结语:

基于生活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改变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跟进新课改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也是有利的。此外,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以此来更好的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30):97-98.

[2]刘翔.生活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40):105-106.

猜你喜欢

初中阶段方法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生本理念下初中生物参与型教学实践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浅议农村初中后进生教育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初中阶段略读课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