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的运作

2021-07-13梁翠萍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1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评价机制自主学习

梁翠萍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一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研学后教    自主学习       评价机制

“研学后教”的主体思想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打造高效课堂和高质量学校。要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离不开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这几年,我也紧跟“研学后教”课改的大潮,在我的班级实行了一系列的课堂改革措施。我们班的“博学多才”和“见多识广”小组被评选上番禺区《我的学习我做主——“研学后教”优秀学习小组100例》。无疑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成功的。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小组如何运作?现在就来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小组的建设必须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课改初期,我就把班级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能力表现分成了七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六至八人。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而“同质”就是使不同小组整体结构。例如见多识广小组一共由7个成员组成,小组人才汇集,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组长许增玥是个才女,学习一级棒,而且做事认真;胡媛媛英语顶呱呱,她成绩优秀,为人开朗;高家俊写了一手好的毛笔字,可是他学习态度较懒散;黄国华的文笔让人敬佩,但做事速度较慢;华豪同学是个小博士,可是比较文静,不喜欢发言;赖嘉豪、潘君豪分别是学校的田径队员和篮球队员,真可谓文有文才,武有武将。

事实证明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以活动为引领,以各类比赛为载体,促进小组快速磨合、成长。

在小组合作工作开展的初期,各个小组的成员彼此之间都不熟悉,想要开展工作也比较难。而且组员的学习成绩参差不平,有的成绩偏科,在英语、数学方面较弱;有的各科成绩中等,不够优秀;有的态度懒散,背诵都不过关。眼下最重要的除了要改变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还要使小组内成员尽快熟悉起来。为此,我围绕“研学后教”模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1、讨论中确定组名与契约。

经过各个小组成员的激烈讨论,每个小组都取了一个响当当的组名。在制定小组契约的时候,各个成员各抒己见,七嘴八舌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同学们一番激烈的讨论,各个小组的契约最后定了下来。小组内的分工采取周期性角色互换方式,增强各个角色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热情高涨,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打响了第一仗。

2、精心制作小组名片、创意组牌评选大赛。

在小组名片的设计活动和创意组牌设计大赛,每组成员绞尽脑汁,力图要把小组的精髓都融入到名片中。仅仅一周的时间,同学们设计出一份份异常精美的名片。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小组成员之间更加团结、更有默契了。这无疑和《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

3、小组风采展示活动。

为了更好地展示各学习小组的风采,也为了增加各个小组之间的了解,班级决定开展一次展示活动。在展示会上,各个小组通过课件展示以及实物展示形式介绍本组名片的设计理念及特色。“博学多才”小组在展示会上,通过课件展示了小组精神和活动剪影,看着这些资料图片,每个同学热血沸腾。课后由全体同学及老师投票,选出“最具特色小组”并给予奖励。

4、开展各学科竞赛及活动。

A、开展语文和英语课本剧表演。

B、开展手抄报和读书卡制作比赛。

C、开展“母亲节”感恩卡制作比赛。

D、参加北片“研学后教”课堂展示活动。

F、参加学校数学“速算”大赛。

小组初期的建设过程不可否认是一项难得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期间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让学生从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而且通過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经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各小组成员变得更加默契了,进步突飞猛进,也喜欢上各种各样的活动。

三、师徒结对,一帮一。

因为每个小组的成员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因此组与组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开展竞赛。通过全班的讨论,决定把每个小组分成若干个帮扶小队,成为“兵带兵“的兵团。让成绩好的”优兵”带动成绩较差的“劣兵”,互教互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整个兵团的提升。每一次考试后都要根据每一对师徒的分数,有进步的可以获得奖励。

“一帮一”师徒结对子互帮互助式学习方式,很有助益。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三人行,必有我师。组员不时互相讨论自己最拿手的问题,既能巩固自己的知识,别人也能学会一项新的技能,掌握新的知识。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日常学习中,组员认真听课、积极提问;在课余学习中,组员互帮互助、争分夺秒;不论谁遇到不会的问题,大家就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有什么新的思路,新的灵感,组员之间也都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在课堂小组讨论中,从不搞一言堂,分工合作,气氛热烈,人人都有发挥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帮助组员扫清拦路虎,实现帮扶互助共同进步。以前组员上课遇到问题时,很多时候都是把问题憋到下课再问老师或者同学,“研学后教”小组学习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每个组员预习研学案时不明白的地方,或者上课听不明白的地方,已经习惯地先做好记号,等到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时候,再把问题拿到小组内讨论,小组成员会很快为你排忧解难,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就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我感觉就是小组成员思想火花迸发的时刻。

四、激励中成长,评价中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

(1)你评,我评,大家评——细化小组评价制度

为了更好地激励组员,我带领小组制定了一系列操作性强的评价制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在最初,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作了一本“小组学习记录册”,里面不仅把每节课讨论重点研学问题的过程和结论进行详细地记录,而且还附加了一份小组成员的评价表。这个表格包括了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课后研学、日常行为、作业质量、成绩跟踪等内容。要求小组成员在课堂中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后要注意归纳整理,同时做到行为规范方面不扣分。

(2)你追我赶——制定可操作的小组之间的竞争制度

在学期初,全班通过讨论制定出班级小组竞争制度,并按制度进行加扣分及处罚,个人的奖罚与小组的奖罚挂钩。科任老师对每节课进行评价,表现好的小组一次表扬就在“小组评比栏”贴一朵“花”,有同学拖小组后腿的,就按照一人次扣掉一朵“花”。一天的课程结束时,按照小组得到的“花”的多少加分。课堂加分部分课后即时由组长负责,值日班长对日常行为规范对全体同学进行监督及扣分,两项分数统计由学习委员每周回收量化表,进行总结。让小组间形成良好地竞争,更大激发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热情。

(3)奖惩明确——灵活运用各类奖惩媒介

经过全班讨论,制定出班级奖惩制度:

每一天,当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表现良好,没有违反纪律,作业质量良好……就奖励“笑脸”,积累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可以换一张“表扬信”,五张表扬信就能够得到一份奖状+家长表扬信+礼物;反之表现不好的就给“哭脸”,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和“笑脸”相抵消,情况严重的话就发一张“警告卡”。

(4)定时举行表彰大会,发挥先进的力量

班级每周进行一次表彰大会,既表彰小组,也表彰个人。全周都是“笑脸”的同学是“每周超级达人”,可以有一天的免作业权利;得分最高分的小组是“黄金组合”,进步最大的小组是“飞跃进步小组”,都可以获得一张小组“VIP”卡,学期末获得“VIP”卡最多的小组是“先进小组”,不仅可以得到老师的一份大礼,其他落后的小組还要为“先进小组”送上一份礼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通过这些奖励,各个小组成员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同学们不仅仅得到物质的奖励,同时更重要的是换来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等精神上的激励。

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开展“研学后教”小组学习后,孩子们的表现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课堂上都认真了许多;笔记会记了;听讲专心了;说悄悄话的少了;课堂上做小动作的也明显减少;特别喜欢发表自己观点的同学也增多了;小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了;学习情绪也更加高涨了。“研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让教师的课改路越走越宽,也让孩子的求知道路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评价机制自主学习
让游戏“畅游”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
“研学后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探索
反复确定 使研学问题显出实效性
利用“研学案”促进小学生读写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