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2021-07-11胡杰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志愿服务高校

胡杰

摘 要:志愿服务工作是高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定位入手,继而找出志愿服务工作的困境,从而探索出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9.023

志愿服务的含义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据中国志愿服务网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达1.92亿个,志愿服务团体数量增长到78.37万个,志愿项目总数为478.60万个,从志愿者所处地域分类来看,山东、江苏等地志愿者超1500万人以上;从志愿者身份分类来看,青年志愿服务组织数最多,其次为党员志愿服务组织。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高校志愿者已成为中国青年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志愿者是由广大在校学生组成的群体,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别,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志愿服务工作成为高校落实“三全育人”工作的有力途径。

1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与定位

1.1 现状

1.1.1 政府主导成为高校志愿服务的推动力量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的,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志愿服务以其社会动员、社会保障、社会整合等功能,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志愿服务工作也受到了各地政府的关注。在高校里,由学校党委、团委来领导、部署志愿服务工作,也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1.2 志愿服务立法实践不断发展,推进高校志愿服务机制规范化与制度化发展

2017年12月1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施行,成为我国志愿服务领域的法律规范。目前,有关志愿服务的相关法律规定还散见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国注册志愿管理办法》。

1.1.3 高校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管理成为新常态

项目化模式已成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常见运营方式,一般情况下,项目化志愿服务可针对实践基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份长效性的主题志愿服务方案,在固定的时间段里开展活动,以达到志愿服务工作的“项目化”“品牌化”的效果。

1.2 定位

1.2.1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是推进学校全面育人工作的有力手段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推动“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新形势下,大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文化素质、良好的身心素质以及出色的实践能力。志愿服务工作则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平台。

1.2.2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新的生长点和实现工作新突破的有效途径

在《共青团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将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作为青年学生自身成长、锻炼自己的重要方式,有利于高校共青团凝聚、兼容、服务、发展青年工作,有利于青年学生自身的全面成长。

1.2.3 广泛开展高校志愿服务是全国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志愿者与其他普通志愿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学生有扎实的专业文化背景,有较强健的体魄,以及较好的动手能力,因此,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已成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国家实施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的项目都能看到大学生的声影。

1.2.4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是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的主要途径

目前,高校青年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由于主客观条件,对于公益事业的参与,只要表现在日常的志愿服务与暑期的社会实践上。

2 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困境

2.1 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缺乏独立性

一般情况下,高校志愿者协会由高校共青团组织牵头负责,例如,团委(团总支)中有一个部门叫社会实践与志愿者工作部,主要负责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此部门中的团干部在青年志愿者协会中担任管理人员一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会长基本由社会实践与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或副部长兼任。这样的组织形式下,共青团利于开展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但对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独立性起到了一定的弱化作用,不利于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灵活运作。

2.2 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单一

当前,高校的志愿服务大部分集中在孤儿院、敬老院、乡村小学、少数的社区地点,内容集中在义务支教、亲情陪伴、文化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总的来看,和专业对口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较少,且目前这些志愿服务活动对专业技能要求也不高,可复制性较高,没有形成特色。

2.3 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资金来源较为单一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和高校经费支持,这部分的经费非常有限,这样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有所限制,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学生垫付一部分经费,这样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很难在原有志愿活动的形式上加以创新,影响活动的成效。

2.4 志愿者个体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高校志愿者大都通过“志愿汇”APP进行在线注册,注册率基本达百分之百,但是这个注册和招募志愿者的过程比较简单,对招募的对象没有具体的要求,使得志愿者个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是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时间有限,因为学生平时在校学习课程,志愿服务活动大多集中在周末、寒暑假等法定节假日。二是志愿者主要依据自身喜好选择服务领域,随意性强,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大部分志愿者,初入是新鲜感,一旦志愿活动的现实与期待不符,加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缺少志愿者精神和使命感,在一段時间后就放弃了,从而使得志愿服务水平仍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志愿服务高校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