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人”:低段语文教师的新特质

2021-07-11许嫣娜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游戏化

许嫣娜

【摘 要】基于低段语文教学处于起始阶段,教师的素养是“教学游戏化”得以实现价值的重要保障。低段语文教师要努力从教学表现、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评价三个维度培育“游戏人”的新特质,实现学生主动愉悦的生命发展。

【关键词】游戏人 自然游戏人 主题游戏人 游戏化

低段语文教学正处于幼小衔接的起始阶段,因为学生的低龄化,无法回避“教学游戏化”研究这一主题,也就是尊重学生实际的心理特征,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贯穿游戏的核心精神,借助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便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然而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把目光过多地聚焦于教学设计,却忽略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本身对“教学游戏化”价值实现的重要影响。

其实早在2004年,石中英教授就在他的《教学哲学导论》中提出“重塑教育知识中人的形象”(包括游戏人、文化人、劳动人三种),并将人的形象“应用到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实践的变革中来”。他首先提出的就是“游戏人”的形象。对于游戏引入教育,石中英教授写道:“以人的培养为己任的教育就应该充分展现其游戏性,使教师和同学们的整个身心经常处于一种游戏状态:自由、自愿、自足、平等、合作、投入和忘乎所以。”他更一针见血地指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活动中游戏状态的缺乏是造成教师厌教和学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这段论述中,“游戏人”的形象不仅仅指学生的感受,同时也指向教师的整体状态。本文对“游戏人”的解读尚未达到石教授的高度,只是基于石教授的启发,着力谈谈低段语文教师成为“游戏人”的可能与可为。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学游戏化的达成度取决于低段教师是否真正融入“游戏人”这一角色,全身心投入,乃至参与教学游戏,并带领学生一起进入“游戏人”的课堂群落。

教育一直被描述为“一种对無法预见和无法预测结果的思想力量的信念行为”,在小学低段,儿童的情绪、心理对学习的效果更是起着关键性作用。低段语文教师要想让每一个思维活跃的小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而生动的发展,最需要以“游戏人”的形象特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由消极的“要我学习”转化为积极的“我要学习”。那如何成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学的“游戏人”呢?本文尝试从以下特质进行解析。

一、“舞之,蹈之”——从教学表现的角度成为“游戏人”

初入学的学生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以及学习伙伴充满探究的热情,尤其是对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教师充满了期待和崇拜。同时,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情绪性,更多的是受兴趣控制。教师的感染力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面对充满着生命热情的儿童,低段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拥有饱满的“游戏人”的激情。

“游戏人”的表现特质是以课堂为游戏发生的舞台,教师用全部的激情和舒展的方式将教学过程游戏化地表现、呈现出来。一走进教室,教师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或角色,游戏的表情,游戏的动作,学生便在“游戏人”的主导与传递中情绪饱满,身心振奋,享受着学习带来的愉悦。

1.课堂中的自然“游戏人”

为了让低段学生能在进入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感官体验,教师要有适度夸张的游戏表现力。

低段语文教师上课是“龇牙咧嘴”的。曾有人说,话剧演员的表演是特别显功力的,所有的情绪都在表情之中。可见,表情是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段语文教师的表情应是极为丰富的,有的甚至可以达到“秒变”的游戏状态。可能前一秒还眉开眼笑,转眼间就变成一副苦瓜脸;刚刚还嘟着嘴巴说自己记不住字形,很快又自信满满地带领学生描红书空。

低段语文教师上课是“手舞足蹈”的。游戏本身就应该是一种身体运动。对学生而言,教师的动作就是最外显、最可知的示范。教师借助身体的姿态和放大的动作表现一些指令、一些暗示。低段教师知道如何利用自己身体每一个细小的部位,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参与游戏的欲望。如在指导学生辨析“渴”与“喝”这两个形近字时,教师会摸着自己的喉咙,做出口干舌燥的模样,引导学生说出“渴”字偏旁是三点水,转身又装模作样举起一个杯子大口喝水,表现出满足的样子,学生便激动地喊出“‘喝是口字旁”。

低段语文教师上课是“大智若愚”的。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有一次笑谈,“世界上最笨的语文老师恐怕是小学低段语文的老师。他们经常要把自己变得比一年级的学生还要弱,然后请求孩子们帮帮自己。”听到这样的话,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心一笑,因为“扮猪吃虎戏说版”是低段语文教师常用的游戏表现手段。

2.课堂中的主题“游戏人”

低段的语文课文一般以童话故事为主,里面出现了丰富的童话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命运和价值。儿童阅读童话故事,最常见的就是“童话自居式”游戏学习,把自己变成故事中最光鲜的那个角色,于是语文教师需要把自己也放进童话之中,和学生一起在故事情节中徜徉嬉戏。

英国小说家福特对其他小说家有过如下劝诫:“你必须永远想着你的读者,仅此就构成了——技巧!”这样的劝诫就诠释了低段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成为“游戏人”的原因。教师的所有努力都是从学生这个接受者的角度出发,他在表现中所付出的精神投入,都是为了将这些每日自然发生或带有课文主题的“游戏人”的表现能量转换为学生喜欢的、乐于参与的学习世界的一个部分。

二、“动之,戏之”——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成为“游戏人”

席勒在《美学书简》中指出:“人只有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才游戏;而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教师作为“游戏人”,除了外在的表现力之外,内在的“游戏思想”“游戏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大家一直着力研究的教学游戏化设计。教师只有真正成为“游戏人”,才能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以“游戏的本能”介入,使每一个活动焕发游戏的生命之光,寓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把学生的愉快情绪和乐学精神贯穿在教育活动之中。

1.朗读游戏化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青蛙写诗》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段:“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教师设计把学生变成小青蛙演唱团,用自己个性化的方式演唱“呱之歌”,然后在“教师指挥家”的带领下变成合唱团,根据指挥棒一起演唱。课文的朗读变成了合唱团游戏,既尊重了文本的原意,又变成了游戏中的创造读。

2.识字游戏化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猜字谜》为例。

师:刚才小朋友已经猜出了字谜2,里面包含4个生字“请、情、晴、清”。老师这里有一幅美丽的图画(图略),今天我们认识的4个字娃娃可调皮了,它们都躲到了这幅画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说一句话。

生1:小青蛙在清清的池塘里跳来跳去。

师(出示“清”):池水清又清。

生2:今天,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天气多么晴朗啊!

师(出示“晴”):太阳一出天气晴。

(接下来请学生说句子,另一个学生找字卡,带着伙伴一起认一认)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玩这个捉迷藏的游戏。你们可以利用下课或中午的时间用白纸做好生字卡片,与同桌一起玩这个游戏。

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中复习巩固“青”的形声字学习,在玩中感悟和体验汉字的造字规律和奥妙,激发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实现了自身娱乐的内在需求,形成了在班级这样一个小社会的互动,有了自己的同伴关系和交往倾向。

3.阅读游戏化

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为例,教师以金子美铃的《春天的早晨》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啊”表示激动与快乐,“唉”表示失望与难受。然后到诗歌《一个接一个》中找“啊”与“唉”的句子,发现诗中的“我”的情绪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对题目的理解。一个学生说道:“读着这首诗,我觉得我的手中好像有一个频道切换器,一会儿是高兴的频道,一会儿是不高兴的频道。”正因为阅读过程的游戲化设计,才使学生的感悟表达也变得充满了游戏的情趣。

低段语文课堂就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教师作为“游戏人”早已形成一种设计逻辑,与学生相约走进具有乐趣性、自愿性、无功利性和秩序性的游戏之中。整个教室就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它摆脱了外在的约束与强制,师生作为同一情境中的游戏者,都能够自由、自愿、自觉地徜徉并专注地沉迷于其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审美,更发展了他们内在的灵性与可能性,实现了学生对语言、思维、情感和发展自觉性的创生性占有。这一切正美好地诠释着柏拉图“人在游戏时离神性最近,由于神性意味着永恒世界之完美,游戏则成为人最贴近真、善、美理念的部分”这一观点。

三、“诱之,哄之”——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成为“游戏人”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教师再生动的表现、再有趣的设计都很难做到把学生长时间地“粘贴”在学习活动之中,因此教师要成为“游戏人”的挑战难度也在于此处,要能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都以游戏的名义打卡,并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无穷动力。

1.抛出一个“小苹果”

“小苹果”是“小目标”的形象化、游戏化表达。用目标激励学生,教师都明白。但是“游戏人”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他们会对“小目标”进行“游戏包装”,贴上“游戏标签”,使它在学生面前出现时变成一个红艳艳、香喷喷、极富诱惑的“小苹果”。

对比以下两组评价语言,便能发现其中的游戏密码。

(1)第一组

普通老师:跟着老师一起写字,记住字形,记住笔顺。

“游戏人”:老师的背后有一只神奇的眼睛,它总是在寻找拥有“金右手”的小朋友,“金右手”就是会跟着老师的右手一起动,老师写到哪,它也写到哪,笔画不错,顺序也不错。

(2)第二组

普通老师:上课要做到小眼睛,看老师。

“游戏人”:有的小朋友的眼睛是有魔法的,它牢牢地黏在老师的身上,老师怎么也甩不掉它呢。

2.速递一串“小惊喜”

“游戏人”在教室里经常会无声地把一个个“小惊喜”送给时刻准备着的“小顾客们”。优秀的“游戏人”的视域一定是无所不在的,他会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优异表现,用自己的目光美好地笼罩住这个学生,让他沐浴在满满的快乐之中。

“游戏人”在上课时,会经常走下庄严的讲台,靠近学生,用手温柔地抚摸专心听课的学生的脑袋;

学生答对问题,并且非常出色时,会给他一个大大的亲密的拥抱;

学生完成任务并坐端正时,会用温柔的目光注视他并露出招牌式笑容;

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语文书上用尺画出重点句子,会马上在他的书本上用五彩的笔画上一个小糖果……

3.培养一群“小游戏人”

“大游戏人”的梦想就是培养出一群“小游戏人”,他们渐渐地会因为教师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而自主自觉地用游戏的方式融入并成长。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跟随“游戏人”,“游戏人”所表扬的,就会成为学生自觉学习的榜样人物和榜样行为。“游戏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迅速发现课堂中某个“小游戏人”的优异表现,并借助语言将其放大,由一个人的精彩变成一群人的优秀。

低年级语文教学第一课时一般有一个初读环节,教师在学生自读结束之后总结:“小朋友刚才读书读得特别认真,某某同学第一个读完,读完以后就把书反扣在桌子上,安静地等待自己的小伙伴。”很快你就会发现,读完书以后,把书反扣在桌子上的“啪啪”声不断,他们挺着笔直的腰杆,眼神中透露出等待着“大游戏人”发现的信息。

有时候,特别狡猾的“大游戏人”需要树立一个新榜样,可是在课堂上还没有出现这样的学生,于是,就会创造一个“虚无的小游戏人”。例如:“刚才小朋友在开火车读课文的时候,老师发现有一个小朋友真会学习,他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语文书,别人读到哪儿,他的小手指到哪儿,这样他自己学习了课文,还很容易发现别的小朋友出错的地方。”之后再读书时,“小手指”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啦。

面对活泼的低年级学生,应对活动化、游戏化的低段设计,“游戏人”将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新的形象特质标识。“舞之,蹈之”即“游戏人”发乎全身的表现力,“动之,戏之”即“游戏人”力透纸背的设计力,“诱之,哄之”即“游戏人”隐于无形的评价力。

愿低年级语文教师努力成为一名“游戏人”,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游戏能量变为学生童年成长中“荡起的秋千架”“五彩的调色盘”“耀眼的小太阳”。

猜你喜欢

游戏化
以课程游戏化谈我园的园本特色实践研究
小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游戏化
让游戏融入集体教学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