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微课教学探索

2021-06-28蔡曙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9期
关键词:生命观念高中生物学微课教学

蔡曙洁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来发展、促进、提升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标志,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教学价值,但在生物课程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容易迷失在细枝末节的知识点中难以形成生命观念,而微课精湛简洁、更新快速,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可以集中突出核心概念的传播,弥补以上的不足,本文尝试运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以期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培养。

【关键词】生命观念;微课教学;高中生物学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其中,“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生命观念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标志和关键,是生物学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表现,在生物学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很高的教学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所有的生物学课堂都会向学生传授生物学事实性的知识,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在传递这些细枝末节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发展生命观念。在教学中如何达成“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是对教师新的要求和考验,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互联网+”时代及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模式也日新月异,微课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不足。笔者将尝试利用微课教学这种学生喜爱又简单便捷的“互联网+教育”新型教学模式,尝试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学核心素养“生命观念”重要概念的形成。

一、微课教学可以在不同环境下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年春季,全国师生响应国家的号召,虽然推迟学校开学时间,但需居家学习,开展网络课程,“停课不停学”。原有的学校常规课程教学模式被打破,网上授课变成常态,此时在网络课程中如果运用微课教学,就会使得原本枯燥、单一的教师对着屏幕讲述的教学形式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同时,教师可以提前精心准备相关的微课教学视频,灵活运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渗透生命观念的培养。如,设计网络课的导入微课教学,对生物课堂核心素养进行引导。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课为例,基于“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的微课导入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通过课前导入微课,从稳态与平衡观的角度切入,学生思考种群数量的变化具有怎样的稳态与平衡观?

2.教学环节:(1)播放《亚洲鲤鱼入侵美国》视频2分钟,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某个种群在一个地区疯狂增长所带来的后果。教师提出问题:①在什么情况下,种群的增长会打破稳态与生态平衡呢?②稳态的概念?③稳态与平衡观的重要意义?(2)介绍教材科学史话中稳态的概念;1926年,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解释相关的生命观念:“生命活动都有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例如,我们已经学过内环境的稳态,教师展示在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我们已经学习的与稳态相关的知识。请学生思考:从宏观水平出发,种群数量的消长是否会影响稳态?并说说你对生命观念中稳态与平衡观的理解。请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课后,思考、理解与回答。

3.设计意图:学生课上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人教版课程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去分析,很容易忽视与稳态与平衡观的联系,通过真实的直观视频,感受打破一个地区稳态与平衡的严重后果,稳态与平衡观的重要概念深入学生心理,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梳理已学习的与稳态有关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此重要生命观念。观看此微课教学视频,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图1。

二、与时俱进,通过微课教学,聚焦社会动态,更新课程资源

2020年,“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是出现在社会、学校、家庭中最高频的名词之一。“病毒”这一生物概念,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生物学科教师,帮助学生更新对病毒的认识、科学的对待病毒,聚焦社会动态,从生活中帮助学生对观察到的病毒的生命现象及特性进行解释、概括、总结,是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一个好机会。微课教学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形式,教师可以随时创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微课教学课程资源,补充、更新教材相关内容,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发挥微课教学能够与时俱进的特点。具体教学案例如表1:

三、总结提升,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生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学完一节课,不知道重点,更不知核心素养在哪里体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学时紧张,没时间帮助学生总结提升就进入下一节新课的学习。如果能在每节课后利用5-8分钟的微课教学,帮助学生总结提升,突出核心素养,犹如画龙点睛之效,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次观看微课视频,对核心素养巩固理解。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例,基于“生命观念:稳态与平衡观”的微课课后复习提升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1.教学目标:通过课后复习微课,理解并阐述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探索稳态与平衡观在实际生活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2.教学环节:(1)对课堂知识的简单总结,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知识点,解释微课课前导入的问题。(2)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珠海本地实际情况,出示珠海2020年休鱼政策,休渔时间:珠海2020年的休渔期是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止,共3个半月时间。休渔范围等遵行国家相关政策。教师提出问题:①休渔的根据是什么,是否体现我国政府遵循稳态与平衡观?②休渔时间的选择依据是什么,请你根据上课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回答。(3)思考稳态与平衡观有关的如下实际问题:①为何要建立大熊猫、小熊猫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②如何防治鼠害?③稳态与平衡与环境容纳量K值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思考,理解K值的概念及特点,总结稳态与平衡观对生活实践的意义。

3.设计意图:教学环节1是对课上学习知识的总结与回顾,为后面环节2、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作铺垫,同时解决导入微课提出的问题。教学环节2、3主要让学生分析身边与之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活学活用,体会无论国家或是个人,树立稳态与平衡观的生命观念的重要性及其重要意义。观看此微课教学视频,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扫码图2。

四、教学总结及思考

通过实践发现,微课教学既能够突破学校常规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可以结合课程的需要灵活使用,教师可根据社会动态和学生需求在更新、建设课程资源的同时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通过微课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念,这是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方式,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本微课教学将结合实际课堂课程和教师及学生课后反馈评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为后续开发其它课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恩山.生命观念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標志[J].生物学通报,2018,53(1):18-20.

猜你喜欢

生命观念高中生物学微课教学
基于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创新实验室建设
对比中美高中生物教材,初探生命观念
在生物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探讨
浅析表观遗传学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