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2021-06-28杜彬武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杜彬武

摘   要: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促进“三农”发展问题的两大阶段性战略,脱贫攻坚是消除绝对贫困、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个阶段,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二个阶段,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走向乡村振兴,需要总结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短板,着重从强化脱贫意识、抓住产业项目、注重人居环境等方面用心用力,探索在实践中无缝对接。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融合发展

“三农”问题是关系民生的最根本问题,关系国家的基本治理安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稳定性始终在党的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促进“三农”发展问题的两大阶段性战略,按照国家脱贫攻坚的战略目标,确保在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稳定、有效地解决地区绝对贫困问题,以全党的不懈努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是党在“三农”问题上第二个阶段的战略部署,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的发展与延续,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需要根据脱贫攻坚的实践经验,找出制约贫困农村发展的瓶颈、短板,针对性地攻坚克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效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理论融合

脱贫攻坚是消除绝对贫困、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一个阶段,是针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贫困人口实施的脱贫攻坚战略,主要体现在精准帮扶上。精准就是根据困难地区的实际情况,精准帮扶对象和措施,做到一地一策、一村一策,因户因人施策。帮扶主要包括人员帮扶、资金帮扶、政策帮扶等,其中人员帮扶是利用全社会的一切力量,下派驻村帮扶工作组、产业技术专家指導组、党务工作者等直接进入贫困地区的贫困村进行点对点的帮扶;资金帮扶就是国家、地方、帮扶由单位共同出资,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支持,对于低保及低收入群体给予兜底保障,不让一户一人掉队;政策帮扶是对贫困地区实行惠农政策,从政策层面给予补贴及免于费用,给低收入群体以特惠服务。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主要用力在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上,不搞大水漫灌,从根源上消除贫困地区、群体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全面提高贫困农村地区生活质量。这是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没有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实效,没有贫困农村消除绝对贫困,不可能建成小康社会,两者在奋斗目标、任务标准上具有一致性。

乡村振兴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的延续与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第二个阶段,是在“三农”问题上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从面向的对象看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即面向广大农民、整体的农村、农业;从惠农政策上看具有普惠性,我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必定导致政策上的倾向性;从乡村振兴的发展时间上看,既要有长期的最终目标,又要有短期的阶段性目标,扎实推进,注重阶段性的成效。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如何消除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战略总要求,把产业兴旺放在了第一位,经济是基础,没有产业项目的发展,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一切就无从谈起。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广大农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生活富裕是产业振兴的最终目的,五位一体形成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乡村振兴从政治经济、文化文明等各方面不断实现脱贫攻坚中有待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好农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二、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践对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同向而行的不同阶段,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继续与发展。按照国家发展战略的时间表,2020年是在打赢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的基础上走向乡村振兴的对接过渡期,需要总结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短板,注重在实践中无缝对接。

(一)强化脱贫意识,激发内生动力。

在脱贫攻坚中针对低收入群体开展精准帮扶,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本源上还是贫困群体思想上的问题,与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环境及政策宣传引领作用有很大关系。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扶志,贫困地区缺‘精气神不行”“要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贫困群体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在基本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上,由被动发展转化为主动出击,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内因是根本,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不解决贫困群体思想僵化落后的思想问题,乡村振兴就会受到阻碍。如何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是扶贫扶志的关键所在。

1.加强政策项目培训宣传。要改变贫困群体长期以来封闭保守的思想,国家政府要做前期引导,从惠农政策、项目引导、各种农业技能培训上积极主动地灌输发展理念,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激发创新意识,在思想根源上树立发展意识,坚定发展致富的信心信念,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惠农政策覆盖下的美好前景,从“要我致富”转化为“我要致富”,从思想意识方面实现根本转化,这是真正发展的本源动力。

2.发挥典型示范的榜样引领作用。根据贫困地区实际,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先进带后进,在发展前景、技术帮助、资金投入上提供实践指导,逐步形成规模效应,发挥典型榜样的引导作用,形成思想意识的认同,在实践中指明发展方向,达到扶助典型带动全体的目的,不断使贫困群体的思想融入区域发展之中。扶贫扶志,志是一种志气信念、精神状态、主观意识,只有激起脱贫主体内在的主观意志,激发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才能使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化过程中保持良性循环的态势。扶贫工作要讲究方法、实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输血与造血的关系、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思想能力的关系,推动脱贫攻坚的持续发展,通过思想引领、政策支持、典型示范等外部手段,逐步推动贫困群体内化为自身的认识,由外力的推动转化为自觉的内力,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二)抓住产业项目,拓展增收渠道。

在脱贫攻坚战中最大的瓶颈是产业项目,贫困村基本无产业项目,仅靠传统种植及外出打工维持生活。根据国家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难点,也是支撑乡村振兴的根本。近年来通过对贫困地区的产业项目持续调研,认为目前贫困村无产业项目原因:第一,缺乏创业理念、创新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第二,获取产业项目信息渠道不畅,在产业项目的广度上缺乏理论认识,没有实践经验,不敢轻易下手;第三,在资金融通上缺乏渠道,无法获取产业发展资金;第四,缺乏技术一条龙跟踪服务,技术培训及服务支持往往蜻蜓点水,达不到系统的专项跟踪要求,产业项目往往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支持,达不到技术服务的全面性要求。这些都是导致贫困村没有产业项目的主要原因。

根据原因制订措施,盘活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是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途径,也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发展要根据地域优势、技术优势等找准产业项目发展的突破口,政府对有发展前景、能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项目,要给予多方面支持,发挥农民的主导作用。政府的职能在于辅助、服务,要充分发挥产业主体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协助作用,同心协力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项目,带动地方区域产业发展,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如公司+农户、互联网+基地+农户等,由公司、互联网等带动农户,发挥农户的勞动力、土地等资源优势,形成真正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要加强农村物流网络的现代化运营体系建设,注重开发经济含量高的种植、养殖等农产品,研发农产品深加工及包装,使农产品与物联网两条体系有机结合、双向带动。现在农村挂牌的合作社基本没有内生动力,形不成产供销一条龙,没有主打产业项目带动的合作社,基本是松散的合作形式,没有核心竞争力。对此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发挥地域产业优势,注重发展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项目,不断增强凝聚力、规模化、影响力。人才资源是发展农村产业项目第一要素,使农村人才、人力资源回归农村,人才开发产业,产业留住人才,形成良性循环,人才资源是产业兴旺的前提,产业兴旺能有效地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对接的过程中注重政策之间的合理转化,由输血式的补短板、兜底保障等政策性帮扶向普惠性的帮扶转化,由精准的点到普惠的面的过渡,需要解决好农村发展中的平衡动力问题。

(三)注重人居环境,创建精神文明。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通过脱贫攻坚战已基本解决人居环境的基本问题,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1.存在垃圾污水、厕所问题、乱堆乱放等现象。贫困农村地区农民的人居环境意识不强,有的农村没有垃圾处理点、污水排放管道等基础设施,有的村里还是未经硬化的土路,垃圾杂物乱堆乱放、池塘臭水严重、生活污水直接排在路上,厕所改造还需加大力度。对此一方面要强化环保意识,完善日常化的长效环境督查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从督查制度上要成效。另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标准,解决污水排放及臭水治理问题。基础治理设施无法使用、排放问题得不到解决,督查制度就得不到落实,只有两者并进,才能见到成效,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这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起点。

2.农村人居工程建设,除了硬件建设外,还有整套的多功能合理规划。目前农村特别是贫困村缺少规划意识,房屋、道路、池塘、河流、林木、广场、绿化等建设比较杂乱,没有长远村容村貌规划标准,要把符合村庄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纳入美丽村庄建设中。

3.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道德法制层面不断增强农民的思想认同感,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通过文艺汇演、村广播站、文化墙、广场舞、培训班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进行党的政策、核心价值观、道德文化、先进典型、法治案例等宣传,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共同营建村庄整体精神文明与和谐,这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与源泉。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贫困地区要保持原有的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避免滥伐林木、乱开山石、污染河流等违法行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基本资源,也是发展最大的优势。要在农村的自然资源上做文章,强化绿色文化意识,建立严格的保护及持续维护机制,把生态环境作为发展财富,让山清水秀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147-161.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3-26.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