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之我见

2016-11-19刘洋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7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文化产业

刘洋

摘要: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在当前我国经济“四降一升”的情况下,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生长点和重要增长点十分必要。在新兴文化业态层出不穷的今天,如果依然固守传统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和方法,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将出现战略性落后。全国上下都在开展的“文化+”行动,证明以“融合”为主的发展态势正在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题思想,也吹响了跨行业、跨要素融合发展文化产业的号角。

关键词: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跨行业:全要素

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文化产业”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与霍克海默1947年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一、文化产业现状与困境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内涵越来越超越着人们的认知,尤其到了现代,当新媒体的出现改变着传统产业结构,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与“产业”越来越无法单独研究和看待。仅从文化产业的概念就可以看出,“融合”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一)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等独特优势的文化产业,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文化大省,河南省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最新数字显示,2014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984.66亿元,其中法人单位增加值从2011年570.2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91.1亿元,规模以上法人单位资产规模和从业人员数均居中部六省第1位。全省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文化产业基地12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个,省级文化企业集团12个。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出版发行整体上市,清明上河园、百合传媒、约克动漫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华特迪斯尼等国内外16个文化创意项目签约,文化旅游业的“虹吸效应”明显。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一亿多中原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更带动了河南社会经济的进步,富裕了一方百姓,也为先进制造业大省、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现代农业大省、网络经济大省“四个大省”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诸多困境不容回避

但由于河南省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发展文化产业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困境。一是认识不足。“不抓经济不得了,不抓文化咋不了”的观念依然在少数领导干部的头脑里,“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总量偏小。从全国来看,河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仅居第九位,占GDP比重只有2.82%,低于全国3.76%的平均水平,与支柱性产业占比5%差距较大。三是文化资源转化不足。河南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但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很大差距。此外,还有产学研合作程度较低,研发成果占比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加大文化产业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提高文化消费水平等多种困难制约着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

当前,河南省正在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在围绕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加快“四个河南”建设、决胜全面小康的具体实践中,以融合理念全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我省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破解发展难题的有力举措,对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壮大我省文化产业自身实力,应对西方文化产业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作为典型的朝阳产业、低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结合。要摆脱对传统模式的依赖,使文化产业走上科学发展之路,就要重视顶层设计,从上到下贯穿“融”字理念,在谋篇布局时将区域、行业、园区等通盘考虑,打通地理和人为的壁垒,使文化产业各要素融会贯通。应当按照核心带动、区域发展、节点提升、形成合力的原则,以郑州、开封、洛阳为核心区,依托交通优势,打造豫东、豫西、豫南、豫北文化产业版块,构筑放射状、网络化、版块式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格局,并进一步细化空间布局、明确重点门类、谋划战略举措,按照文化产业的10个大类,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定位,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同一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二)跨行业,放大“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文化产业中,文化与各个领域进行融合发展的时候,其溢出效应相当强大。据统计,郑州方特欢乐世界依托其文化产品和园区,年接待省内外游客500万人次,2015年营业收入近5亿元,彰显着“文化+”的魅力。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全国正在积极开展的“文化+”行动,正是为了加快文化产业跨行业的融合发展,进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创意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广、更深、更高层次的融合,最终促使产业升级。

当前,河南省正在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现代农业、网络经济“四个大省”建设,四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就要求文化产业要主动对接各个领域,打通文化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大力开展“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制造业”“文化+现代农业”“文化+互联网”“文化+地产”等多个行业的融合行动,放大文化的“溢出效应”,围绕河南的吉都文化、功夫文化、根亲文化、黄帝文化、文字文化、红色文化,促使各个行业间相通相融,推出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与各个领域的产业联合体。

(三)跨要素,打造全要素发展矩阵

科技,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改变的同时,也改变着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文化产业不再是文化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要在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下,推动跨要素的融合和重组,集成资源、集聚优势,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努力提高。

2016年4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从国家层面支持河南省开展文化产业跨要素发展。要借助这一优势,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为依托,建立健全一批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产学研结合的优势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的骨干企业,使河南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文化科技融合中心。

此外,金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相对薄弱。要着重研发文化金融产品,搭建文化与金融互通的平台,利用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中原文化股权投资基金的平台,引导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扩大金融的杠杆效应,带动多年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四)勇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强力支撑,离不开文化科技的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会上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将创新提上了新的高度。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重视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文化资源、文化生产、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做大做强动漫游戏产业,完善产业体系,拉长产业链条,扩大动漫衍生品市场规模,打造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

三、融合兴业未来可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随着河南省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升,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竞争力、影响力逐步提高,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发展文化产业是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需要广大文化管理者和从业者付出超常的智慧、能力和汗水。

融合是大势所趋,机遇与挑战并存。以融“兴”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灿烂辉煌的中原文化之光,照耀了华夏儿女五千年,也必将照亮中原崛起的道路。用好这束光,用足这束光,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文化产业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