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2021-06-26安宁高云玲

化工进展 2021年6期
关键词:次氯酸比色基团

安宁,高云玲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在生产生活中,HClO/ClO-广泛应用在漂白剂、洗涤剂及饮用水消毒等方面[1-2]。HClO/ClO-过量将会产生三卤甲烷(THMs),对人类及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3]。生物体中的HClO/ClO-主要由过氧化氢和氯离子在髓过氧化酶(MPO)催化下合成,具有强氧化性、浓度极低和存在时间极短等特点,在抵御病原体、激活转录因子和维持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当HClO/ClO-浓度异常时,HClO/ClO-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溶酶体[5]从而导致组织损伤并进一步引发多种病变,如关节炎[6]、心血管疾病[7]、神经元变性[8]、癌症[9]和肾脏疾病[10]等。因此,急需开发可视化、实时灵敏的检测手段,实现对HClO/ClO-的原位监测和机理研究,进一步探索相关疾病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途径。

目前,检测HClO/ClO-的方法通常有电化学测试、色谱分析、比色分析、核磁共振和荧光探针技术等[11-16]。其中荧光探针技术凭借响应迅速、操作简单、无创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高等优点,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小动物成像仪等精密仪器,作为一种可视化及研究复杂生物环境的分析工具,在检测HClO/ClO-方面获得了广泛应用[17-25]。

1 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及反应机制

荧光探针是建立在光谱化学、光学波导等学科的基础上,将分析对象的分子信号转化为荧光信号(荧光强度、量子产率、荧光寿命、荧光激发与发射波长等),有效表达分子识别的一类化学响应分子[26-29]。依据荧光探针对分析对象的识别方式不同,荧光探针可分为传统型荧光探针和反应型荧光探针。传统型荧光探针常用于中性大分子及阴离子的检测,与分析对象通过非共价的相互作用(氢键、静电作用、配位作用、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等)相结合,进而改变荧光探针的荧光信号。传统型荧光探针的识别过程在光谱变化中常表现为on-off-on或off-on-off的可逆变化。与传统型荧光探针相比,反应型荧光探针凭借不可逆性、特异性和生物正交性等优势,提高了其对分析对象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通过荧光探针和具有较强化学活性(亲电性、亲核性和催化活性等)的分析对象间发生特异性化学反应,引起荧光探针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形成,从而实现对分析对象的有效检测,在临床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图1)。

图1 传统型荧光探针与反应型荧光探针

在HClO/ClO-中含有正电荷的氯原子易与负电荷的反应位点生成氯化物,氯化物会进一步发生水解、加成、消除或氧化等反应,从而改变探针分子的光谱信号。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ICT)[30]、荧 光 共 振 能 量 转 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31]、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e induced emission,AIE)[32]、跨键能量转移(through bond energy transfer,TBET)[33]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34]等识别机理,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结合反应机制(碳碳双键的反应、硫族化合物的反应、醛肟基团的反应、腙/席夫碱的反应、酰肼/磺酰肼的反应、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反应和苯硼酸/硼酸酯的反应),诱导荧光探针的共轭结构及电子分布等发生变化,进而达到对HClO/ClO-的特异性检测(表1和图2)。

图2 反应型荧光探针利用HClO/ClO-引发的反应(R为荧光团)

表1 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的比较

2 反应型荧光探针在HClO/ClO-中的应用

2.1 基于HClO/ClO-诱导碳碳双键的反应

在邻位不饱和共轭体系中,饱和碳碳双键作为识别基团,可以延长共轭结构,使荧光发射波长红移。在HClO/ClO-氧化作用下,双键发生反应形成醛基和环氧化合物等基团,改变了探针分子的结构,导致荧光强度改变或发射波长的位移。

Liu等[35]设计合成了BODIPY基比率荧光次氯酸探针1(图3)。该探针通过引入季铵基团,赋予了探针水溶性。在PBS缓冲体系(pH=7.4)中,HClO氧化碳碳双键形成了双醛BODIPY分子,导致荧光发射蓝移62nm(629nm蓝移至567nm),红色的荧光变为橘色,检测限为31.6nmol/L。同时,探针实现了在L929细胞中对次氯酸的可视化检测。

图3 探针1识别HClO的机理[35]

Wu等[36]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过程,设计合成了识别线粒体内次氯酸根比率荧光探针2(图4)。苯并噻唑阳离子基团既为探针提供了水溶性,又担当着线粒体定位作用。探针2在410nm激发时,探针的非辐射能量由供体(香豆素基团)转移至受体(苯并噻唑阳离子基团),呈现受体的橙色荧光(λex=580nm);当加入次氯酸根,C==C双键被氧化断裂生成醛基,苯并噻唑部分脱落,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过程消失,表现为探针2与ClO-结合前后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85和0.014,蓝移的绿色荧光(λex=480nm)。该探针选择性好,检测限为41.8nmol/L,在RAW264.7细胞线粒体内可实现对ClO-的成像,与商用Mito Tracker Deep Red的共定位系数达到0.91。Wang等[37]以吩噻嗪-香豆素为荧光基团,制备了具有线粒体靶向定位功能的比率次氯酸根荧光探针3(图4)。在PBS(pH=7.4,10mmol/L,含1mmol/L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中,随着ClO-的加入,探针的荧光量子产率由0.233增加至0.392,荧光发射峰从629nm蓝移至463nm,荧光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探针3对ClO-具有Stokes位移大(209nm)、响应迅速、检测限低等优点。此外,探针3和Mito Tracker Deep Red的共定位系数达到0.94,在RAW 264.7细胞线粒体内实现了ClO-荧光成像。

图4 探针2和3识别ClO-的机理[36-37]

Hu等[38]以苯并吲哚阳离子为线粒体定位基团,通过碳碳双键连接芘荧光团,获得了大Stokes位移(107nm)比色比率荧光探针4(图5),实现了HeLa细胞线粒体内ClO-的成像检测。随着烯烃双键(C==C)氧化裂解为1-芘甲醛,探针525nm处吸收峰消失,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红光变为蓝光,荧光发射峰由632nm蓝移至455nm。Zhang等[39]以吲哚阳离子为线粒体定位基团,合成了双光子off-on型比色荧光探针5(图5)。探针5对次氯酸根响应迅速,Stokes位移大(150nm),选择性好,灵敏度达到13.2nmol/L。在PBS体系(10mmol/L,pH=7.4)中,随着次氯酸根的加入,红色探针溶液不断变淡至无色,绿色荧光强度增加16.3倍(λex=365nm,λem=514nm)。探针5应用在HeLa细胞线粒体ClO-双光子荧光成像。

图5 探针4和5识别ClO-的机理[38-39]

Yan等[40]基于环氧化反应,合成了大Stokes位移(190nm)比率荧光探针6(图6),用于实时检测RAW264.7细胞产生的ClO-。探针的烯烃双键受到Cl+攻击,形成的碳正离子与电子供体(酚羟基)发生反应,生成环氧化合物。当加入7倍浓度的ClO-,探针510nm处吸收峰消失,610nm处荧光蓝移至478nm,红色荧光变为蓝光。共定位实验表明二乙胺和酚羟基形成的p-π共轭效应,抵消吡啶盐的正电荷,使探针6对溶酶体和脂滴具有较高的靶向性,而对线粒体的靶向性较差。Yang等[41]报道了一种基于七甲川菁染料的近红外比色荧光探针7(图6),实现了在自来水中检测HClO。随着探针与HClO发生环氧化反应,探针在630nm处吸收峰消失,蓝色溶液变为粉红色。Li等[42]基于丙二腈对ClO-的特异性识别,获得了双光子比率次氯酸根荧光探针8(图6)。随着ClO-浓度的增加,探针583nm荧光蓝移至499nm,并应用在活细胞粗面内质网(RER)中次氯酸盐的特异性成像及“AND型”分子逻辑门。

图6 探针6~8识别HClO/ClO-的机理[40-42]

Gao等[43]以碳碳双键为识别基团,吗啉基团为溶酶体定位基团,合成了水溶性比色淬灭型荧光探针9(图7),应用在HeLa细胞溶酶体内ClO-的荧光成像。次氯酸钠中的Cl+进攻碳碳双键,导致吡咯和苯并噻唑具有推拉作用的共轭体系遭到破坏,引起绿色荧光消失,荧光量子产率由0.28降低至0.05,颜色由黄色变为无色(λex=465nm,λem=520nm)。

图7 探针9识别ClO-的机理[43]

2.2 基于HClO/ClO-诱导硫族化合物(S、Se和Te)的反应

含硫族化合物(S、Se和Te)的荧光探针易被HClO/ClO-氧化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引起荧光或紫外可见光谱信号的变化。基于扭转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聚集诱导发光、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分子内电荷转移和光致电子转移等识别机理,含硫族元素的荧光探针广泛应用于检测次氯酸盐。

Vedamalai等[44]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合成了turn-on型近红外比色荧光探针10(图8),应用在RAW264.7细胞ClO-的荧光成像。ClO-通过氧化硫原子强化吩噻嗪基团与BODIPY形成具有推拉作用的共轭体系,使荧光量子产率由0.003增强至0.216,探针634nm处吸收峰蓝移至587nm,蓝色溶液变为紫色并发出红色荧光。Wang等[45]结合扭转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制备了吩噻嗪-BODIPY基近红外比色比率荧光探针11(图8),应用在HepG2细胞实现双通道ClO-荧光成像。在乙腈/PBS体系中,吩噻嗪基团与共轭平面发生扭转,抑制探针荧光。随着硫原子在吩噻嗪基团中氧化为亚砜结构,荧光量子产率由0.01增加至0.28,蓝色溶液变为紫色,探针发出红光并对ClO-具有优异的紫外吸收(A578/A640)和荧光吸收(I599/I660)。此外,探针11的响应速度(10s)远快于探针10,而探针10的检测限(4.1nmol/L)低于探针11。

图8 探针10和11识别ClO-的机理[44-45]

Song等[46]报道了大Stokes位移(168nm)双功能吩噻嗪基比色荧光探针12(图9)。硫原子被ClO-氧化为亚砜结构,淡黄色探针溶液逐渐变淡至无色,同时黄绿色荧光变为青色,荧光量子产率由0.051增加至0.074。在水相/丙酮中,随着水相质量分数(0~25%)增加,吸电子基团(醛基)绕单键扭转,引发扭转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抑制探针荧光。探针12成功应用在PC12细胞中实现ClO-荧光成像和商业产品中检测水含量。

图9 探针12识别ClO-的机理[46]

Jin等[47]以硫醚基团为识别基团,获得了BODIPY基水溶性荧光探针13(图10),并在HeLa细胞中实现了次氯酸的荧光成像。2-甲基吡啶盐有效提高了探针的水溶性。探针的甲基巯基苯氧基作为硼原子上的反应中心,取代氟原子,引发光诱导电子转移效应,进而淬灭探针荧光。向PBS缓冲溶液(pH=7.4)中加入次氯酸,硫醚基团被氧化形成亚砜结构,阻断了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探针524nm处吸收峰红移至537nm,荧光发射波长由545nm红移至562nm,荧光量子产率由0.0013增强至0.22,发出绿色荧光。

图10 探针13识别HClO的机理[47]

Choi等[48]基于硒化物易被次氯酸盐氧化为硒氧化物[49-51],制备了硒醚修饰的荧光素基turn-on型比色荧光探针14(图11),用于测定自来水中次氯酸盐。硒化物到荧光素母体的光致电子转移抑制探针荧光。随着探针被ClO-氧化为硒氧化物,光致电子转移过程消失,表现为粉红色探针溶液变成浅黄色并发出绿色荧光(λex=500nm,λem=519nm)。

图11 探针14识别ClO-的机理[48]

Shi等[52]依据碲化物易被次氯酸根氧化为碲氧化物,合成了BODIPY基off-on型荧光探针15(图12),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对RAW 264.7细胞中的次氯酸根进行荧光成像。碲原子具有孤对电子并存在由二苯基碲化物到BODIPY染料的光致电子转移,导致荧光淬灭。当碲原子被ClO-氧化,探针中止光致电子转移过程,荧光量子产率由0.02增强至0.32并发出绿色荧光(λex=470nm,λem=515nm)。

图12 探针15识别ClO-的机理[52]

2.3 基于HClO/ClO-诱导醛肟基团的反应

醛肟基团是醛基的保护基团,可以作为HClO/ClO-的识别基团。基于探针结构和HClO/ClO-用量不同,HClO/ClO-可以将醛肟基团氧化为相应的醛、羧酸或腈氧化物。

Gao等[53]结合醛肟基团合成了aza-BODIPY基近红外次氯酸根荧光探针16(图13),实现了RAW264.7细胞内HClO的荧光成像。探针16本身是无荧光的,经HClO氧化为腈氧化物,引起探针的荧光发射光谱峰位由660nm红移至667nm,荧光量子产率由0.0012增加至0.0094,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信号。Xu等[54]引入醛肟基团,以吡啶三苯胺和BODIPY为荧光团,制备了比色次氯酸根荧光探针17(图13)。醛肟基团被HClO氧化为醛基,紫色探针溶液变为绿色,荧光量子产率由0.02增加至0.43,荧光强度增加20倍并发出黄色荧光(λex=450nm,λem=520nm)。此外,该探针成功应用在自来水中检测次氯酸。

图13 探针16和17识别HClO的机理[53-54]

Hu等[55]设计合成了香豆素基比色荧光探针18(图14),应用在A549细胞中成像ClO-。随着次氯酸根将醛肟基团氧化为腈氧化物,探针的荧光发射波长由506nm蓝移至465nm,绿光变为蓝光,黄色溶液变成无色。Han等[56]报道了高灵敏度(8.3nmol/L)香豆素基水溶性荧光探针19(图14)用于检测RAW264.7细胞和水溶液中的ClO-。醛肟基团被次氯酸根氧化为醛基,荧光量子产率由0.07增至0.55,探针发出蓝色荧光(λex=358nm,λem=460nm)。

图14 探针18和19识别ClO-的机理[55-56]

Li等[57]合成了两种检测线粒体内ClO-的咔唑基双光子荧光探针20和21(图15)。吡啶阳离子基团既发挥线粒体定位功能,又增加探针的水溶性。随着醛肟基团变为腈氧化物,探针20的荧光强度增加14.1倍并发出黄色荧光(λex=422nm,λem=546nm)。探针20对次氯酸根具有Stokes位移大(130nm)、响应迅速、选择性好的优势。同时,探针20应用在CHO细胞线粒体内ClO-双光子荧光成像,与线粒体染料(mitotracker red FM)的共定位系数为0.9。Guo等[58]获得了萘二甲酰亚胺基荧光探针22(图15),应用在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成像内源性ClO-。探针22对ClO-的Stokes位移大(75nm),选择性好。探针与ClO-反应后,探针吸收峰从465nm蓝移至435nm,荧光量子产率由0.006增加至0.389,无色荧光变为绿光(λex=370nm,λem=510nm)。另外,探针22的响应速度(3s)远快于探针20及21,探针22的检测限(2.88nmol/L)也低于探针20及21。探针20及21应用在线粒体内检测ClO-,而探针22无法实现在细胞器中检测ClO-。

图15 探针20~22识别ClO-的机理[57-58]

2.4 基于HClO/ClO-诱导腙/席夫碱的反应

腙基易被ClO-氧化,因此含有腙基修饰的荧光探针可用于识别次氯酸根。二氨基马来腈(DAMN)作为ClO-特异性反应官能团,当加入次氯酸根,DAMN部分脱落,改变探针的共轭体系,从而引起光谱性质改变[59-64]。

Li等[65]基于C==N异构化抑制探针荧光,制备了BODIPY基比色次氯酸根荧光探针23(图16)。ClO-氧化2,4-二硝基苯基腙形成单醛BODIPY分子,导致探针吸收峰由543nm蓝移至505nm,荧光量子产率由0.059增强至0.56,粉红色溶液变为橙色,发出绿色荧光(λex=470nm,λem=515nm)。此外,探针23应用在HeLa细胞中ClO-的荧光成像和自来水中检测ClO-。类似地,Tang等[66]以2,4-二硝基苯基腙为识别基团,合成了turn-on型荧光探针24(图16),应用在RAMOS细胞中ClO-的检测。当加入10倍浓度的次氯酸钠,探针的C==N键氧化为醛基,氰联苯荧光团释放出来,无色荧光变为绿光(λex=420nm,λem=528nm)。

图16 探针23和24识别ClO-的机理[65-66]

Zhao等[67]以菲并咪唑为荧光团,合成了高灵敏度(14nmol/L)荧光探针25(图17),实现了HeLa细胞外源性ClO-的荧光成像。ClO-氧化C==N键为醛基,导致DAMN基团脱落,探针发出蓝光(λex=340nm,λem=410nm)。Tang等[68]制备了比率次氯酸根荧光探针26(图17)。向HEPES(50mmol/L,pH=7.4)中加入10倍浓度的次氯酸钠,荧光发射波长蓝移107nm(由607nm蓝移至500nm),荧光量子产率由0.166增加至0.186,荧光颜色由红色变为绿色。探针26在RAMOS细胞内对ClO-实现了荧光成像以及在水体中检测ClO-。Li等[69]以DAMN为识别基团,以萘酰亚胺衍生物为荧光团,获得了次氯酸根荧光探针27(图17)。DAMN基团引发分子内电荷转移,抑制探针荧光。当加入次氯酸钠,随着DAMN基团离去,探针的分子内电荷转移过程消失,发出蓝色荧光(λex=365nm,λem=440nm)。此外,探针27实现了在RAW 264.7细胞中成像ClO-。

图17 探针25~27的分子结构[67-69]

2.5 基于HClO/ClO-诱导酰肼/磺酰肼的反应

类似于硫族化合物,酰肼/磺酰肼中的氮原子发挥着活性中心的作用。酰肼/磺酰肼与HClO/ClO-反应形成醛基和羧酸等基团,引起探针结构发生改变,诱导荧光信号改变。

Gao等[70]以苯磺酰肼为识别基团,合成了aza-BODIPY基近红外荧光探针28(图18),实现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中进行内源性和外源性次氯酸荧光成像。当C==N双键被次氯酸氧化断裂为醛基,随着苯磺酰肼基团脱落,探针的荧光量子产率由0.0045增强至0.073,648nm处荧光增强且发出红色荧光。

图18 探针28识别HClO的机理[70]

He等[71]以2-羟基苯甲酰肼为识别基团,制备了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的比色比率香豆素基荧光探针29(图19),应用在MRC-5细胞和斑马鱼细胞中对ClO-的可视化检测。香豆素荧光团通过π键连接2-羟基苯甲酰肼,形成推拉作用的共轭体系。当ClO-破坏共轭体系,随着2-羟基苯甲酰肼脱落,探针532nm荧光蓝移至470nm,绿光变为蓝光,颜色也由黄色变为无色。Tang等[72]以喹唑啉酮衍生物为荧光团,获得了检测RAMOS细胞中ClO-的高灵敏度(11.4nmol/L)比色荧光探针30(图19)。向乙醇/PBS体系中加入3倍浓度的ClO-,荧光发射波长由560nm蓝移至520nm,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黄色,粉色荧光变为蓝光。Cho等[73]以4-甲基苯磺酰肼为识别基团,合成了荧光探针31(图19),应用在检测自来水中的次氯酸根。探针与次氯酸根反应,诱导酰肼基团氧化水解,释放2-乙酰基-6-甲氧基萘荧光团,绿色荧光强度增加76倍(λex=310nm,λem=443nm),检测限为20nmol/L。

图19 探针29~31的分子结构[71-73]

Liu等[74]通过碳氮双键连接铱配合物,合成了turn-on型荧光探针32(图20),应用在HeLa细胞中检测次氯酸盐。该探针通过引入铱配合物[75-82],赋予探针良好的光物理性能。Ir(Ш)中心向4-甲基苯磺酰肼存在的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抑制探针荧光。次氯酸根引发氧化反应,使4-甲基苯磺酰肼脱落,诱导探针发出黄色荧光(λex=360nm,λem=574nm),荧光量子产率由0.05增至0.19。Yi等[83]利用异烟肼修饰铱配合物,获得了检测线粒体内次氯酸根的探针33(图20)。当加入30倍浓度的次氯酸钠,随着异烟肼基团氧化为羧酸,探针592nm处荧光增加100倍,发出橙色荧光。探针33在4T1细胞线粒体内对ClO-进行荧光成像,与商用线粒体染料(MTG)共定位系数为0.83。另外,探针32对ClO-的响应速度(15s)快于探针33,探针33的检测限(20.5nmol/L)低于探针32。

图20 探针32和33识别ClO-的机理[74,83]

2.6 基于HClO/ClO-诱导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的反应

作为HClO/ClO-识别受体的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DMTC)可经过反应生成酚羟基[84]。受到这种反应的启发,实现对HClO/ClO-的高特异性和超灵敏度检测。

Liu等[85]以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DMTC)为识别基团,获得了大Stokes位移(140nm)近红外荧光探针34(图21),实现在RAW264.7细胞中ClO-的可视化检测。探针与次氯酸钠反应后,DMTC与ClO-反应生成氧负离子。由于酚羟基是一个强烈的给电子体,使分子内电荷转移增强,探针吸收波长红移(463nm红移至555nm),发出红色荧光(λex=545nm,λem=685nm)。

图21 探针34识别ClO-的机理[85]

Shi等[86]合成了识别溶酶体内次氯酸的香豆素基荧光探针35(图22)。吗啉基团既是溶酶体定位基团,又是氢离子结合位点。探针35对HClO灵敏度高(24.3nmol/L)、选择性好、响应迅速(<5s)。随着次氯酸的加入,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经裂解生成酚羟基,荧光量子产率由0.001增至0.22。在酸性条件下,由于酚羟基和吗啉基团的质子化,探针发出蓝色荧光,吸收波长由345nm红移至405nm。探针35与LysoTracker Deep Red的共定位系数为0.914,在HeLa细胞溶酶体内实现HClO荧光成像。Liu等[87]设计合成了大Stokes位移(约115nm)次氯酸荧光探针36(图22)。当次氯酸存在时,随着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脱落,探针荧光强度增加227倍,荧光量子产率由0.028增至0.371,发出蓝色荧光(λex=400nm,λem=505nm)。该探针灵敏度高(3.3nmol/L)、响应迅速(<5s)、水溶性好,在RAW264.7细胞和斑马鱼细胞中成像HClO。Liu等[88]以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为识别基团,获得了双光子近红外次氯酸荧光探针37(图22),应用到发炎小鼠细胞中HClO的双光子荧光成像。探针与次氯酸反应后,探针溶液发出红色荧光(λex=550nm,λem=603nm)。此外,探针37的检测限(0.9nmol/L)远低于探针35和36,但探针37的响应速度(60s)慢于探针35及36。

图22 探针35~37的分子结构[86-88]

Du等[89]以香豆素和萘二甲酰亚胺为荧光团,以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和硼酸酯为识别基团,首次设计合成了双位点识别ClO-和H2O2荧光探针38(图23)。N,N-二甲基硫代氨基甲酸酯为ClO-识别基团,硼酸酯为H2O2识别。探针38对3种反应(ClO-、H2O2和ClO-+H2O2)具有较高的灵敏度(ClO-:LOD=28.2nmol/L;H2O2:LOD=64.6nmol/L)和选择性,可应用于HeLa细胞中ClO-和H2O2的检测。

图23 探针38识别ClO-/H2O2的机理[89]

2.7 基于HClO/ClO-诱导苯硼酸/硼酸酯的反应

基于分子内电荷转移,次氯酸根和苯硼酸/硼酸酯反应形成供电子性能较强的酚羟基,诱导HOMO-LUMO能级差改变,导致探针的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Wang等[90]以苯硼酸为识别基团,合成了水溶性比色荧光探针39(图24),应用在试纸中检测次氯酸根。随着次氯酸根的加入,探针39的吸电子基团(—BOH2)反应生成给电子基团(—OH),探针的供电子能力增强,导致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红移,浅绿色溶液变成橙色。双氰基异佛尔酮(DSP)衍生物具备发射波长长[91]、Stokes位移大等优点。基于此,Lan等[92]以双氰基异佛尔酮衍生物为荧光团,合成了大Stokes位移(160nm)近红外比率荧光探针40(图24),实现了斑马鱼细胞内对ClO-的可视化检测。随着苯硼酸反应转化为酚羟基,分子内电荷转移增强,探针422nm吸收峰红移至490nm,荧光量子产率由0.019增加至0.066,黄色溶液变为红色,荧光发射波长红移70nm(由582nm红移至652nm)并发出红色荧光。

图24 探针39和40识别ClO-的机理[90,92]

Shu等[93]以硼酸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近红外比色荧光探针41(图25),应用在RAW264.7细胞中对ClO-进行识别成像。在PBS中,随着次氯酸根将硼酸酯转化为酚羟基,探针吸收峰红移54nm(406nm红移至460nm),淡黄色溶液变成红色,发出红色荧光(λex=560nm,λem=610nm)。

图25 探针41识别ClO-的机理[93]

3 结语

近年来,反应型荧光探针在检测HClO/ClO-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设计和应用仍面临巨大挑战。例如,大多数反应型荧光探针对细胞内HClO/ClO-的检测是PMA(佛波酯)和LPS(酯多糖)长时间诱导下实现的,并且仅有少量反应型荧光探针实现在细胞器中靶向检测HClO/ClO-,此外用于活体检测HClO/ClO-的反应型荧光探针实例仍然较少。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将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①设计对HClO/ClO-具有优异选择性和灵敏度的识别基团,同时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的水溶性;②拓展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的激发发射波长到近红外区,以降低或消除背景荧光的影响;③研究turn-on型、turn-off型和比率型HClO/ClO-荧光探针的激活性响应,并且探索HClO/ClO-在生理条件下的氧化还原机理。

随着对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研究的不断深入,反应型HClO/ClO-荧光探针有望在环境科学、生物成像以及疾病诊断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猜你喜欢

次氯酸比色基团
钌–生物质碳人工酶的制备及在比色检测杀虫剂毒死蜱残留中的应用
次氯酸水在消毒领域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多功能荧光探针用于次氯酸及微环境检测
费歇投影式中手性碳构型判断及不同构型表示法之间转换的简便方法
次氯酸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髓腔内漂白术对死髓变色牙漂白效果的临床疗效评估
基于基团视角下对有机物性质的再思考
基于对Fe3+—H22O2—OPD体系荧光和比色信号的增强检测多巴胺
不同时间VITA 3D—Master比色板2M2比色片数码颜色差异性的研究
为何纯酒精不能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