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2021-06-25王沁

文教资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课程思政

王沁

摘   要: 课程思政,是落实以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旅游高职院校为论说基点,分析旅游特色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从组织领导、课程建设、资源整合、价值引领等方面着手,构建旅游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旅游高职   实践路径

一、旅游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总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新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行动指南。

(一)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从育人高度上看,培育时代新人是课程思政的目标所在。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真正完成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出新使命、强烈时代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任务。

从改革深度上看,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的有力保障。《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要求,包括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全面评价机制等方面,同时对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提出了多项工作举措。未来,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将成为“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業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高校或院系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将进一步成为推进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助力引擎。

从参与广度上看,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意味着“三全育人”要从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的要素整合提升到以体制机制驱动发展的层面。在两个大局的历史交汇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又要满足学生全面发展新诉求,因此,必须顺应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发展趋势,用体制机制贯穿全局、突破瓶颈,共绘“三全育人”同心圆,才能真正将思政工作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二)课程思政的改革动因。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互动共进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推进的过程中,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专才)向复合型人才(全才)转变。时至今日,旅游高职院校成为培养服务旅游者、提升旅游体验高素质人才。因此,旅游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文化自信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对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专业教师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专业课教师表示,在专业课教学中,或多或少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结合,如中餐服务专业课教学强调学生具备优秀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创新意识,客房服务专业课教学强调学生具备人文关怀等职业道德,但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职业道德、文化自信等培育尚未拔擢到应有的高度。同时,在调研中发现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最需解决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切入点,自身思政教育经验和能力不足。

旅游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培养旅游工作者所需拥有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文化自信、正确的价值观,以思政课程为引领,辐射扩展到专业课,在把握“文化+旅游”融合方向中,实现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双线交汇与推进的新发展。

二、典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

伴随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需求和挑战,2016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几年以来,以上海市作为课程思政改革实践探索的典型城市,其经验对其他省市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颇具启示意义。

(一)顶层设计层面。

2014年起,上海在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出台《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专项计划》,全面推广“课程思政”建设。历经6年,到2020年9月上海新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意见》,上海高校思政改革正式迈向2.0升级版,改革聚焦点从制度规范层面进一步巩固确立上海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先发优势”,主要从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出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三方面着手。

(二)院校实施层面。

以上海高校为例,自2014年起,上海高校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着力点主要从几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打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的攻坚战,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二是进行“中国系列”课程的教改创新,各高校结合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开展“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牢牢把握时代发展主题,切中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三是突出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在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已初步建成,并向纵深发展。

三、旅游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

(一)以“三全育人”为主线,构建旅游特色课程思政融合体系。

全员育人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思政教师。配齐思政教师队伍,筑牢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的鲜明政治底色,组建思政课程教学创新团队,强化思政课程教学研究和实践环节教学,培养一批“思政示范课”优秀教师。建立“思政课程”教师培训制度。邀请校内和省内优秀思政课专任教师为各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实行思政课专任教师和各专业教师“结对子”“手拉手”备课模式,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素质。建立“第二班主任”制度,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逐步打造一支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等在内的“大思政”工作队伍,齐抓共管,形成多方参与的全员育人格局。

全过程育人方面。打造精品课程,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促进各课程协同育人。遴选和建设“思政课程示范课”“课程思政示范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资源和行业旅游资源等创造性地转化为思政课程资源,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面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政治感召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造思政“金课”,评选思政教学示范课。遴选专业核心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努力打造覆盖学院全部专业的系列“思政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全方位育人方面。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多要素驱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开足、开好1学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整合校内学工、教务、后勤等部门和各院系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养成教育,完善劳动教育,构建有效的运行机制,共同推动实践育人。另一方面,整合南京和省内其他地区思政实践教学资源,将纪念馆、博物馆、革命旧址、全国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生态旅游和全域旅游示范点(区)等开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实践教学,打造“行走课堂”,强化现场教育,让学生感知并认同思政课程的相关理论。灵活应用“大班授课+小组专题研讨”“教材重点难点+社会热点”“课堂研讨+社会实践”“教师指导+社会专家指导”“教师考核+学生互评”等模式,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

(二)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构建旅游特色大思政格局。

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思政理论课为主渠道、专业课为分渠道的旅游特色课程思政体系。2019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共遴选建设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中餐服务”“税收与纳税实务”等。

公共基础课方面,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主渠道、教学主引擎、思想引领主阵地的作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在思政课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穿插案例,配合《新编旅游职业道德》一书,挖掘不同专业中的思政元素,比如“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众多旅游从业者的先进事迹,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等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

专业课程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找到切入点,积累思政教育的经验,提高思政教育能力,是帮助专业课教师实现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关键。一在旅游类课程中,结合文旅融合背景,系统梳理人文旅游资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重点结合江化资源,突出红色文化传播,培育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讲解旅游对地方经济产生的影响,了解旅游扶贫的典型地区和乡村案例解析,教育学生深刻理解旅游扶贫的社会意义。二是服务类课程中,在面向国内和国际旅游消费者时,将中国人对于历史、自然、世界的看法融入故事当中,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强化对“中国形象”树立传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结合旅游从业者们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敬业、踏实、奉献的优秀工作品质和职业态度,提高职业修养。三是技术类课程中,烹饪技术类人员应有的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爱岗敬业和恪尽职守的职业态度,培养对美食文化的传承创新能力,在传承中铸就民族饮食文化“佳肴”。四是在人文类课程中,培育学生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成为有思想有审美有创意的新时代学生。

(三)以日常教育为抓手,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习近平同志在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隐形教育应当包含在学校的外在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一是充分发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酒店博物馆和烹饪博物馆“文化育人”功能,利用博物馆的教学资源,突破传统场地限制,通过“馆课互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酒店业和旅游业的历史,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传承酒店文化、旅游文化、烹饪文化的魅力,拓展专业教学的“第二课堂”和学习“共享空间”,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人文素养。二是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旅游文化,以“一院一品”建设为牵引,建设彰显具有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比如酒店管理学院的酒店文化周、烹饪与营养学院的烹饪创新创业美食文化节等,将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育人和产业育人的双驱动之下,真正实现“校企融合、人才共育”。

参考文献:

[1]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2).

[2]“课程思政”升级与深化的三维向度[J].思想教育研究,2020(02).

[3]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交互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

[4]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研究——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04).

[5]基于醫学特色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4).

[6]目标贯通与融合:高职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9).

基金:2019年江苏省高职高专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项目(19JSSZYB018);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19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KYC2019SZ01)。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