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智交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策略探究

2021-06-22徐丹婷

考试周刊 2021年4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数学

摘 要:各校创建高效的数学情智课堂不仅能寻找数学学科教学发展的新生长点,而且这种先进的课堂文化还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时代一再呼吁当代的教育不应该唯成绩论,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让学生从情感上主动融入,让课堂百花齐放,使学生“情”与“智”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情智教育策略在课堂能有效实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智课堂;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传达了数学课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合格的课堂应当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情智飞扬更加智慧快乐地学习。情智课堂是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注重情境预设和生成,创设新颖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情感和智慧碰撞,不断提升数学素养。这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情唤智,在情智交融的策略下引导学生茁壮成长,这就考验着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日常积累,不断探索反思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 缩小个体差异,培养自主意识以情萌智

小学学段的学生虽不至于和大学一样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他们的家庭教育、生活环境、启蒙教育等都存在差异,一部分学生源于优秀的家庭教育,生活经验丰富,对周围适应、接受能力比较强,部分数学知识在学习之前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相反的每个班级总有几个学生学习习惯差,家人又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低下,无法抵制外来诱惑,自然学习成绩随着年级的增长变本加厉的差,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布置“导学案”作业,能让帮助班级学生有效缩小认知差异和文化水平差距,成绩的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只能靠平时慢慢积累。“导学案”的布置或多或少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所了解,让每一个学生在课上都能有话说,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同时每次上课要学会表扬学生,将学生课后的付出在课堂放大,这样他们会不断收获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而且学生因为年龄的特殊性,更加渴求积极的情感体验。

“导学案”的存在能以情萌智、以智育情,让他们逐渐拾起学习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书本11页第五题:用细目条钉成长方形框,长12cm,宽7cm。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如果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变了吗?面积呢?笔者在第一个班级上的时候直接询问学生周长和面积变了没有,下面是鸦雀无声。在第二个班级笔者利用了导学案请学生回去拿小木棒做一个小长方形,在课堂上让他们拿着做好的小长方形亲手操作谈感想……原本这一章节里面的一道难题就这样被攻克了,而且由于是自己探索得到的结论,学生很难会忘记,就算记忆模糊了,他们也可以依靠这节课的场景进行回想。因此“导学案”的布置,能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扎实、深入,整个人也更加灵动,学生心中有情,融入情感的学习,情智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不断成功体验中克服数学的抽象和枯燥性。

二、 创设多维情境,激发学习激情以情导智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学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数学课堂中一个有趣的情境,便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兴趣,对数学知识有更好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喜欢数学。而且一个有趣的情境能让整个课堂都沉浸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这种好的情境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而且处在这样的氛围中的学生能更好地促进情感和智慧的交流。情境的創设要结合教学目标,同时突出重难点,一些与数学无关的元素要注意删减,避免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得不偿失,情智化的课堂承载着数学知识的有趣情境,会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感受数学的“美”。

例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中,直接询问学生要为某某小学鼓号队员购买服装,服装有大号、中号、小号,你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吗?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的提问,逐步说出预设的答案,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情境缺少了一些生活性和趣味性,学生参与感不够强,整个课堂属于教师灌输式的教育。反思之后,进行了教学环节整改,利用如今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淘宝,模拟交易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发散思维,自主探索准备《数据分段整理》的关键信息。此时学生的求知欲就已经牢牢地把控在老师手中了,他们带着好奇和兴趣,自发地想探索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而且改进后的课堂情境创设恰到好处,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难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的学习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对数学自然地就产生了亲近和喜爱之情,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度都大幅度提升,大脑一直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

三、 培养问题意识,妙用问题冲突情智交融

数学课堂中的“情智交融的策略”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对教师传输的知识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和观察的眼睛,经过思考勇于提出问题。对教师来说要学会鼓励学生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尝试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这样学生的脑海中会慢慢形成自己的数学体系,在之后的学习中方能举一反三,把各类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对于教师来说,整个课堂要善于埋下伏笔,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逐渐养成以问题为出发点自主探索质疑释疑的习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备启发性和艺术性,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慢慢激发自己的问题意识,进入不随意注意的状态,自然地保持上课的激情和专注度。因此在课后备课时老师们要学会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凝练,减少非必要的提问,对如何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问题语言表述怎么能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等等,这些方面要反复斟酌。

对于笔者自身而言,初入教育行业,一开始课上提出问题的难度都比较具有挑战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实际情况是就算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没有结果,他们还不具备解决这类难度的能力,最后学生的内心会受到伤害,因为太难从而产生抵触学习的情绪,而且还会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么难,果然我是学不好数学的。然后进入不学习的状态,注意力开始分散,不自主的开始小声说话,课堂可能会比较吵闹;经过反思调整随后笔者开始习惯把问题拆成一小个一小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一开始他们上课的激情很高,整个课堂营造出了师生和谐共生的氛围,学生都能一口一声响亮地进行回答,笔者也沉浸在这个状态中,沾沾自喜,但是其实这类问题毫无挑战性,不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而且后期小学生也不那么愿意配合“表演”,这类简单挑战性的问题慢慢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慢慢会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降低课堂的有效性。对小学学段的学生来说,数学上他们最怕《解决问题的策略》,因为比较有难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或多或少要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课堂提问确实能启情导智,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例如,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王大叔用22根一米长的木条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个问题时,采用传统的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提问不具有启发性,让学生无从下手,在课堂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致,问题回答范围太广泛太空洞;但是经过反思打磨,笔者换位思考揣摩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应该需要一些铺垫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所以改变了提问的措辞还多加了一个反问“既然周长22米是固定的,为什么还会有不同的围法呢?”,这时候反问的答案是经过他们自己思考回答出来的,会有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这时候已经调动起来了,回答“请问这里的长和宽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时水到渠成!

这三种有效的情智策略都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教师站稳三尺讲台,对教育始终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对教学始终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从备课开始,备足备好。教师需要有深厚的积淀足够的底蕴,才能感染到学生,不能把知识的视野局限于课本、参考书,文化的积累贯穿了教师的整个生涯!

参考文献:

[1]张卫娟.情智教育下的数学实践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4):19-20.

[2]肖研.情智结合教学对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79-80.

[3]丁玉华.“情智共生,趣效双赢”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思考:以执教“乘法分配律”一课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4):12-15.

[4]黄晋耀.小学“情智数学”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2020(10):5-6.

作者简介:徐丹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小学。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小学数学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